(共57张PPT)
2024小说备考之
07小说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三年小说艺术手法考情,有效备考2024
2.了解高考小说艺术手法的常考知识点,准确掌握,夯实基础。
3.掌握小说艺术手法题的命题特点、解题技巧、思考角度,提高解题能力。
小说是一种叙事文学,讲究如何讲述故事。叙事的切入角度、视角变化、方式、技巧以及节奏等腾挪跌宕之处甚多,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叙事,就会用到多种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手法。
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程中运用的技巧。
鉴赏鉴赏语言艺术手法有两层意思: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即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二是鉴赏小说(或作者)的语言风格,即作者的叙述语言(用语特点和用语风格)。
一、设问方向:
1.全局:
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本文叙事谋篇有哪些特点/好处?
2.具体手法:
指定答题方向,就叙述中某个特点,分析其效果或作用。
二、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手法
从题干要求出发,快速锁定情节手法。当然,要准确界定情节手法必须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特别是情节叙述技巧、情节安排技巧。
第二步:定角度,析运用
分析情节手法的运用,首先要找准切入角度,根据不同的角度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分析时,言之有据是关键,要善于抓住小说中的相关内容,逐层进行阐释,不枝不蔓,力求分析到位,如有必要,可列举条目。
第三步:简概括,说效果
对情节手法的分析要扣住表达效果,主要分析对小说主题、作者情感具有怎样的作用。分析时概括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要学会根据采分点作答。
考情分析
壹
01
03
04
1、学业质量水平描述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整体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把握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情感倾向;能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传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在文学鉴赏中,有正确的价值观。
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能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作出评论。
在鉴赏活动中,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作出自己的评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文学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质疑。
在鉴赏活动中,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能具体清晰地阐释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形式及作品风格的理解。能比较多个不同作品的异同,能对同一作品的不同阐释发表自己的观点,且内容具体,依据充分。能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及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理解。
02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浙江卷 《逛》 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6分) 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 ①小说艺术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考查的重心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要求能准确判断技巧,细致分析表达效果。
②艺术技巧赏析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这方面的命题将会加强。
2021 浙江卷 《麦子》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2019 全国Ⅰ卷 《理水 (节选)》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写人手法赏析
全国Ⅱ卷 《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写人手法赏析
2、考情概览
用词特点 感彩 是否鲜明、是褒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词、口头语、书面语、方言
词性 叠词、精练的动词、形容词;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变化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整散句的搭配;长短句的使用
手法特点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准确
表现手法 如象征、白描、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铺陈渲染等手法的运用,渲染氛围,烘托或衬托人物形象、心情等
风格特点 平实自然、幽默辛辣、含蓄深沉、婉约柔美、有地方色彩、口语化等
赏析小说语言艺术“二角度”
1.用语特点角度。
用词特点 感彩、语体色彩上的搭配 感彩 是否鲜明
是褒还是贬
语体色彩 文言
口头语
书面语
方言
叠词、关联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使用 运用叠词
精练的动词、形容词
准确的副词、关联词
造句特点 句式 排比句、对偶句、反复句的使用
整散句的搭配
长短句的使用
修辞手法 常见的九种修辞 手法的判断与作用
2.语言风格角度。
豪放与柔婉 豪放 景象→境界开阔
动词→富有力度
形容词和副词→色彩鲜明
抒情→大多激越昂扬
修辞手法→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柔婉 对象→纤巧细致
情感→细腻缠绵
画面→色调柔和
修辞手法→少用排比、夸张、设问
直露与含蓄 直露 表达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 表达情意→不直接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多用象征、设问、比喻
质朴与华丽 质朴(平实) 语言 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手法,描绘性语言少
华丽(典雅) 描绘性语言多→讲究节奏韵律
修辞手法→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庄重与诙谐 庄重 话题→较为严肃
语言→凝重
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
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
诙谐 语气→轻松幽默
修辞手法→多夸张、反语、比喻(有趣味)
简洁与细腻 简洁 多用短句→语势流畅
细腻 多用长句→多用对比和辩证性语言
01
02
03
04
05
选材上,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小说阅读涉及叙事学的考点,对应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就是主要考查情节结构的方法和叙事人称的作用。
题型设计相对于以前更加隐蔽,需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找准切入点
题干设置上,趋向于情境化。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解答这类试题,入境是前提,从文本中找答案,扣境表述是关键。
题目难度不断提高,反套路倾向明显,要深挖文本,读懂,读透。
知识讲解
贰
二、小说的艺术手法
1、小说谁来讲故事?
叙事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事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女性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
2、小说怎么讲述故事?
叙事腔调:讲述和显示、幽默深刻、冷峻悲悯、深刻蕴藉等
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叙事速度:快与慢、紧张与舒缓,反复,延迟
叙事安排:
(1)从记叙形式上,有对话式,讲述式,意识流式,内心独白式,荒诞魔幻式,横截面式,穿越式等;
(2)从结构形式上: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摇摆、延迟);②线索(尤其注意双线索);③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以......话题引入等;④中间有: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⑤结尾有:欧亨利式、悲剧式、戏剧式、戛然而止式、写景式、首尾呼应式等: ⑥时空集中
(3)特殊方式:诗化语言、散文笔调等;
(4)“交织”的特殊叙事形式: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与现实交织《祝福》,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与记叙的结合)《边城》等,虚幻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等;
以教材经典作品《祝福》为例,探讨小说的常见叙事手法
叙述人称
叙述顺序
情节安排
叙事安排
叙事频率
以第一人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讲述故事,既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同时这个线索人物使得情节紧凑。
采用倒叙的手法。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①前后照应。开头和结尾都有对祝福情景的描写,这种描写前后照应,与祥林嫂悲惨的死形成对比,深化文章主题。②对比。祥林嫂在年底祈福的热闹祝福声中悲惨死去,祝福与死亡,热闹与冷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文章主题。
①现实与回忆交织,把祥林嫂悲惨死前穷困潦倒的现实与“我”对她大半生的回忆融合在一起,丰富了人物故事,突出了人物形象。②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鲁镇”这一地点,集中在除夕“祝福”这一段时间,情节紧凑。
重复(阿毛之死)与变化(听众的反应)——①突出祥林嫂失去孩子的痛苦和自责。②批判鲁镇人“看客”的心态,从同情,到逐渐将他人的痛苦“审美化”来转移自身的痛苦,直至厌烦。
1.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应从哪些角度综合考虑
(1)表达方式角度。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如分析叙述人称的选择,可谈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分析叙述顺序的安排,可谈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分析描写方法的运用,可谈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知识细讲
(2)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衬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手法。
(3)修辞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通感等)。结合小说原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语言运用的准确、简练、生动,揭示表达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效果。
(4)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开头、结尾各有特色(首尾呼应);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等。
(5)选材剪裁角度。看材料和中心的关系处理是否合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
2.小说用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哪些
(1)正面描写:主要有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写等。
①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身材、神情等方面的描写。其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显示人物的性格变化。②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及其行动的内在依据。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等。④动作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等。⑤细节描写,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3.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类试题的命题模式和答题模板有哪些
【命题模式】
①请赏析文中画线处的句子。
②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等有什么作用
③本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板】
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②描写方法在文中的体现+③描写方法的作用、效果(即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例1 (文章见第4讲例1《小步舞》)
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答: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心情,如被人遗忘的苗圃,衬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情。
4.小说环境描写的技巧有哪些
①抓住特征,对形、声、色等方面进行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进行描绘。
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手法。
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溜 索
阿 城
一个钟头之前就听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纵贯滇西的怒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见前边牛死也不肯再走,心下大惑,就下马向前。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领队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那马平时并不觉得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牛铃如击在心上,一步一响,驮队向横在峡上的一根索子颤颤移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
…………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节选自《阿城精选集》)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答:
以壁顶为观察点,运用白描和细描相结合的手法,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5.鉴赏小说的语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鉴赏二者的方法有何不同
(1)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包括对话和独白。个性化的对话,可以显示人物的不同性格;富有特征的内心独白,是透视人物内心隐秘、展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一种重要手段。
老舍说:“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支笔写出王二、张三和李四的语言,而且能写得恰如其人。”如“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内涵丰富,可谓一箭三雕,既夸奖了黛玉,又恭维了贾母,还奉承了贾氏三姊妹,写尽了王熙凤的圆滑。
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可以从语言表达的内涵、语言的个性化、语言的表达形式三方面入手。
①语言表达的内涵。赏析语言在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的动作、神态与内心世界时,表现出的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一方面的艺术魅力。②语言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显示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让人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③语言的表达形式。赏析语言运用的修辞手法,词语的选用特点,句式特点,等等。如《祝福》中,祥林嫂二进鲁家当佣人时,她去摆福礼,四婶慌忙地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捐完门槛的祥林嫂坦然地去摆福礼,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这些语言都是告诉祥林嫂不要动祭品,但语气却大不一样。前两句是常式句,是较温和的劝告;而后者则是变式句,是很强硬的命令。
(2)不同的作者,写作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或清新明快,或幽默讽刺,或沉郁悲哀。如《祝福》的语言沉郁悲哀,《老人与海》的语言简洁凝练。又如《林黛玉进贾府》质朴自然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极其平常的话语中流露出独特的意蕴。
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可从语言的风格,遣词造句,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入手。
①语言风格角度: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②遣词造句角度: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如“龙船水刚刚涨过,河中水皆泛着豆绿色,天气又那么明朗,鼓声蓬蓬响着,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了不可言说的快乐”(沈从文《边城》)。“抿”这一动词用得多么传神!一个纯情的、羞涩的、渴望幸福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③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
6.赏析小说的艺术手法类试题的命题模式和答题模板有哪些
【命题模式】
①这篇文章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特色
②某处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分析。
③分析小说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文章的语言艺术。
④某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模板】
①细读所给语句,抓住关键词,把握内容;同时注意结合上下文去解读。
②判定艺术手法。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艺术手法 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定。一般从景物、人物两大类上判定。判定好后,如是人物描写,则需进一步判定它属于哪一小类,如外貌描写或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是常考的知识点。侧面描写比较特殊,需结合主体材料来判定。
③掌握答题方法:语句赏析=艺术手法+具体内容+作用。答题的关键是对“艺术手法”的判定。赏析散文中的语句一般首先从修辞手法切入;而赏析小说中的语句则首先从人物描写的方法切入,即一般要判定它属于哪种描写技巧。当然,在人物描写角度已明晰的情况下从修辞角度切入是首选。
另外,除了判定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外,分析作用时也要兼顾小说的情节、主题等。
例1 (《骆驼祥子》)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请举例分析。
试题原文:土混混出身,他晓得怎么对付穷人,什么时候该紧一把儿,哪里该松一步儿,他有善于调动的天才。车夫们没有敢跟他耍骨头(注:调皮捣乱)的。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糊糊的,仿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弄。
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松一步儿”“紧一把儿”“迷迷糊糊”等。语言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
解析 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角度,或者从遣词造句入手,或者从修辞手法入手,或者从作者的语言风格入手。《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作品,老舍作品最显著的语言风格是京味儿十足,即多用北京方言,如这段文字中的“土混混”“耍骨头”“一步儿”“一把儿”“摆弄”等。
沙场练兵
叁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逛
和军校
泔河村的敦厚妈一辈子逛过的最大地方是观音镇。翻过泔河,上一道坡,走两顿饭的工夫,就是观音镇了。观音镇是真的好;那么宽的路,那么多的人,那么多好吃好喝好穿的。虽然这些吃喝她都没享受过,可逛一逛也够敦厚妈幸福几天呢。敦厚六岁,敦厚妈摔跛了腿。从此,敦厚妈再也没有逛过观音镇。有一回敦厚妈走娘家,正好有一辆大卡车来娘家拉西瓜,那车真大,拉的西瓜真多,跑得真快,敦厚妈惊骇得不得了,一跛一跛地跟出去半里地看稀罕。回到村里,敦厚妈就一遍一遍地给人讲那汽车,听的人听着听着都笑了。
敦厚妈守寡早,就守了敦厚这么一个儿子,因此把敦厚看得比埋在屋角的钱罐罐还紧。所以,当敦厚想当兵的时候,敦厚妈死活不依。村支书张大昌对敦厚妈说:“你还能把他守一辈子?叫娃去当兵吧。”敦厚舅舅也支持;敦厚妈的心动了,说:“那就叫娃试试。”敦厚一试,真就“试”上了,崭新的军装穿上身,就要走了,敦厚妈把前襟哭湿一大片,说:“这可咋弄呢,娃从小都没出过门,衣裳破了谁给他补,饥一顿饱一顿的,谁记挂他呀……”敦厚还是走了,眼圈红红的,和同村孙四海、孙长明一起去当兵了。
敦厚当兵的第三个年头回来了,和村里的小秋结了婚。小秋是个俊人儿,少话,识理,没过门就三天两头来帮敦厚妈做家务,妈长妈短地叫。没几天,敦厚回部队去了。敦厚妈就和小秋相依着过日月,不争不吵,像母女。泔河村的人都说“敦厚妈真是有福气呢”。又过了两年,敦厚寄回来一封信,说他入了党,转成了志愿兵,要去一个油田当石油工人。泔河村的人都替敦厚高兴。
敦厚是个孝顺儿子,他到油田当了石油工人,每次回来,都给妈买好多好多好吃好穿的,帮妈干所有农活,用自行车驮着妈到观音镇逛两回集。敦厚的话变得多了,当着全村人的面,讲他的油田,讲他的油田有多大,讲他的油田有多好,讲得一村人都勤勤地朝敦厚妈递艳羡的目光。敦厚又要走了,临走,给妈留下了好多的钱,又叮咛媳妇小秋好好地侍候妈。就在这一年的年根,敦厚匆匆地回来了,又匆匆地走了,走时带着小秋。
诺大的一个屋子,空荡荡的只剩下敦厚妈一个人了,她常常盼敦厚盼到天明,只要碰到村里的人,敦厚妈就一直说她的儿子敦厚。有一回,孙四海他妈说:“你敦厚咋不带你进他的油由上去逛一逛啊?”因为孙四海刚带他妈逛了咸阳。每逢这时,敦厚妈就替她的儿子说话:“敦厚也是叫我去的,我想咱一个农村妇女,腿又不好,话也不会说,走不到人面前去;再说了,敦厚又要忙公家的事,咱去了给娃惹麻烦呢。”村里的人也就
信以为真了,不再说这类话。敦厚妈回到家里就犯嘀咕了,敦厚可从没说过接她去美丽的油田逛一逛这话!再说了,她也真想去敦厚的油田上逛一逛了。所以,当敦厚再次回来的时候,敦厚妈就有心问一问敦厚了:“敦厚,油田上真像你说的那么好?”敦厚说:“好,娃能骗你吗?几十万人的大油田,顶咱几千个泔河村,高楼房,宽马路,人山人海。”敦厚妈说:“妈这腿不争气,要不,妈也想到你的油田上逛一逛呢。”敦厚的口吻就变了,躲开妈的目光;含糊着说:“其实也没啥好逛的。”这一天,敦厚的舅也来了,他也给敦厚说:“你和小秋一走,你妈一个人在家里孤呢;你把你妈接到油田上逛一逛。”敦厚还是说:“其实也没啥逛的。”
此后,泔河村人的话变得难听了:“真看不出敦厚是个没良心的。”
敦厚妈说:“是我不去,油田没啥好逛的。”
孙四海他妈说:“没啥好逛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没啥好逛的他为啥把他媳妇叫去逛呢?”
孙长明他妈也附和着说:“不是咋的,往后少跟这人打交道。”
村里人都这么说,次数多了,敦厚妈就觉得脸上不光彩,人多的场合去的也少了。
敦厚妈的身子一日不济一日,年底就突然不行了。支书张大昌做了主张,一封电报把敦厚从油田上招了回来。敦厚夜夜陪着妈,给妈端吃喂喝,无微不至。小秋更是殷勤,尽着一个媳妇的孝道。敦厚把妈驮到县医院查病,医生冷着脸叹了口气说:“准备后事去。”敦厚把妈驮回村里了,急着要去油田。在村口,支书张大昌拦住了敦厚的去路。
张大昌说:“敦厚,你妈是有今没明的人了,赶紧接你妈去油田逛一逛。你要有良心。”
敦厚说:“叔,我知道。等翻过年,我就给我妈看病,就是走到天南海北,我也要给我妈把病看好。”头一低,那泪就“叭叭叭”地砸下来。
张大昌说:“你妈是没几天的人了,你现在就把她接走。”
敦厚说:“叔,我有难处。”
张大昌沉了脸,说:“敦厚,你要是今日不带你妈走,从今往后,你就别再叫我叔,泔河村就没你活人的地方了。”
敦厚咬咬牙,走了。
敦厚走了,泔河村的骂声也就起来了。
敦厚走后第十九天,小秋正在给妈熬药,门外来了一辆小车,下来几个人,说是接小秋和敦厚妈,还有村支书张大昌。一见面,小秋就抱住张大昌,哇的一声哭了。
一行三人来到油田,来到了敦厚所住的单站上。这里,就他一个采油工,一个单站,好大一座山,一口油井,一节列车式铁皮房,住着敦厚一个看井人,四野茫茫,遥无人迹,比他们的泔河村还荒凉。小秋的感觉是准确的,敦厚死了。有三个盗油人,开着四轮车,敦厚拦车,他们送钱,敦厚不要,他们吓唬,敦厚不怕。敦厚伸手拦在路中央,说:“想把油拉走,就从我身上碾过去。”
装满一车油的四轮从敦厚身上碾了过去……敦厚死前,留下话:把我妈,还有支书张大昌接到油田来看看。还说,他这几年攒的钱,全用来给他妈看病……
采油厂的领导说,这口井是全厂最远的一口井,没有人愿意来住单站。敦厚刚从部队下来,又是党员,他就主动去了。这么多年,他一句埋怨都没有过,从没提出过困难。
小秋抱着妈哭得死去活来,她断断续续地说:“他一直想条件好些了,分了房子,再把妈接来……”
最后,在如何处理敦厚遗体的问题上,支书张大昌和油田上的领导发生了分歧,张大昌说:“敦厚是个好娃,是我们村的光荣,叶落归根,我们村要把他运回去,给他建一个高高大大的墓。”
油田上的领导说:“敦厚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我们还要追认他为烈士,号召全厂的采油工向他学习,所以我们想把敦厚同志的遗体火化,留在这里。”
双方各说各有理,互不相让。就在他们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小秋和她的婆婆在山上那个采油小站旁悄悄地为敦厚挖着墓穴。
妈说:“敦厚,你就住这儿,把井看好……”
小秋说:“妈要是想你了,我就跟妈来看你……”
起风了,落雪了,一会儿,天地一色。
1、作品塑造敦厚的形象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①抑扬。先写敦厚孝顺母亲,再写敦厚在众人眼中对母亲“不孝”,最后揭示他既孝顺母亲又报效国家的真孝和大孝。
②烘托。用众人对敦厚的批评和压力,烘托敦厚的忍辱负重。
2、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①第一处描写,连用三个“那么”,渲染小镇的热闹,从而写出敦厚妈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迫切。
②第二处描写,连用六个“一”,写尽敦厚守卫的油井之荒凉,从而塑造出他甘守荒凉、一心奉献的品格。
③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解释了敦厚在众人眼中“不孝”的原因,也彰显了他为国守油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品格。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声电影
老 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是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 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地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总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 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的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 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 ”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做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底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
解析 “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错,从看电影的过程和二姐最后问的话“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来看,他们并没有弄清楚什么是有声电影,所以谈不上“思想意识转变”。整体把握小说,小说主要表现了市井百姓不文明的一面。
2.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达到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解析 找出文章中幽默的部分,进行艺术手法分析。比如:化用名句创造幽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化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通过情节的重复来营造幽默感,二姥姥找眼镜,结果眼镜在她腰里带着,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让人感到好笑。语言幽默,亦庄亦谐,如“既来之则安之”等。人物窘态百出造成幽默感。善用夸张的手法,营造幽默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