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鄂教版6.23《石头城》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下鄂教版6.23《石头城》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2 13:2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石头城刘禹锡一、教学目标1、欣赏诗歌,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
3、体悟诗人对往昔的感慨之情和对当权的警醒之意。 谈一谈标题给你的感受?
对于古城,你会想到什么?历史古老沧桑一个城市的符号石头城知多少? “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
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
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
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
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
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年(626),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石 头 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潮水一次次地拍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了回去。  秦淮河水东边那轮明月仍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初读诗歌再读诗歌,思考问题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意象?给人什么感觉?
2、诗人选择这几个意象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主旨)?河山依旧
物是人非
繁华易逝
好景不存意象意境情感山故国潮水月都城冷落荒凉悲凉凄清
寂寞神伤凄清苍凉慨叹满目疮痍
国运衰微愁闷群山沉寂苍莽三、课内自主学习诗歌主旨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
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1.“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四、小组合作探究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2.在写景中寄寓感情是本诗的特点,试分析。
3.以“潮打空城寂寞回”“夜深还过女墙来”两句,对本诗的手法作简要分析。
明确:景:石头城,故国没落荒凉——沉寂的群山,带凉意的潮声,朦胧的月夜
情: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感叹世事盛衰无常。明确: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形象、引人遐想。写出江潮有意,旧月多情,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的感慨。手法上以写景寄寓感慨。咏史诗1、定义: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比如 《石头城》,《赤壁怀古》
2、特点:
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和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诗人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3、题材:
常见的有项羽自刎《绝句》、昭君出塞《咏怀古迹五首》、赤壁之战《赤壁怀古》爱情等。诗中咏叹较多的历史地点有赤壁、金陵等,杜甫常咏赞署相诸葛亮以抒发自己忠君爱国之情。
《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咏怀古诗五首》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常见思想感情: ①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感慨岁月悠忽变幻
②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③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主要手法 ①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
②今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③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⑤侧面烘托(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五、课堂小结 此诗景中寓情,言外见意。诗中句句写景,以沉寂的群山,悲凉的涛声,朦胧的月色,烘托和渲染石头城的没落荒芜,暗示六朝繁华已一去不复返,寄寓了诗人对山川萧条、人生凄凉的伤感和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艺术特点 1.景语情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拟人化、情绪化的抒情; 3.浓郁的文学感、厚重的历史感;六、当堂达标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
(1)第二首《台城》中“鸟空啼”的 “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滋味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最是“无情”?
(2)这两首吊古伤今的古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答:(1)“鸟空啼”的 “空”是“白白的”、“徒劳的”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史变迁,已经面目全非,鸟儿却无所谓的啼鸣。于乐景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表现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2分)
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分,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且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2) 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两首诗的分析共5分:答对艺术手法得2分,分析具体准确得3分。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2分。)
背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