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强化练五 表格型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题型强化练五 表格型实验的设计与评价(含答案)-2024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13: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题型强化练五 表格型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1.(2023·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气体X,出现白色沉淀 X具有强氧化性
B 向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 氧化性:Fe3+>I2
C 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Al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AlO比CO更容易结合H+
D 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 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
2.(2023·盐城市伍佑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常温下,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硫酸钡浸泡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洗涤,向所得滤渣上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气体 Ksp(BaSO4)>Ksp(BaCO3)
B 向酒精中加入适量NaCl(s),充分振荡形成无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液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该分散系是胶体
C 分别测量浓度均为0.1 mol·L-1 Na2CO3溶液和NaAlO2溶液的pH,后者pH更大 AlO比CO更容易结合H+
D 卤代烃Y与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
3.(2023·盐城市五校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振荡,再加CCl4萃取,观察CCl4层颜色变化 Fe2+的还原性强于Br-
B 将SO2缓慢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SO2具有漂白性
C 将稀盐酸滴入硅酸钠溶液中,振荡,观察现象 Cl的非金属性强于Si
D 向某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振荡,观察有无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含有SO
4.(2023·盐城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香茅醛()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香茅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
B 测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Kh(CH3COO-)<Kh(HCO)
C 取5 mL 0.1 mol·L-1 KI溶液和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2 mL 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验证Fe3+和I-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向两支盛有5 mL 4%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0.1 mol·L-1的CuSO4溶液和2滴0.1 mol·L-1的Fe2(SO4)3溶液,观察气泡生成的快慢 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5.(2023·徐州市高三考前模拟)室温下,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盐酸反应,用碱石灰吸收产生的气体 测定Na2CO3(含NaCl)样品纯度
B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C 向Fe(NO3)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g+与Fe3+氧化性的强弱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 mol·L-1 NaClO溶液和0.1 mol·L-1 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 HClO与CH3COOH的酸性强弱
6.(2023·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大联考)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含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取久置Na2SO3粉末少许配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检验久置Na2SO3粉末变质
C 加热恒容密闭容器中NO2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变化 2NO2(g)??N2O4(g)是放热反应
D 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测定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BaSO4是电解质
7.(2023·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大联考)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在CaCO3中加入浓盐酸,并将反应后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中,观察现象 酸性:碳酸>苯酚
B 向试管加入2 mL 1 mol ·L-1MgCl2溶液,滴加2 mL 1 mol ·L-1NaOH溶液,再滴加几滴1 mol ·L-1CuCl2,观察现象 Ksp[Cu(OH)2]<Ksp[Mg(OH)2]
C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搅拌并继续煮沸出现浑浊 制备Fe(OH)3胶体
D 用 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 pH,比较溶液 pH大小 CH3COOH是弱电解质
8.(2023·江苏省四校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现象 结论
A 比较乙醇和苯酚中羟基的活泼性 在两支干燥的试管中各加入2 mL乙醚,再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乙醇和苯酚,振荡溶解后,各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苯酚溶液与金属钠反应较剧烈 羟基的活泼性:苯酚>乙醇
B 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 测定同温同浓度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的pH大于后者 S的非金属性比C强
C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向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1 Na2Cr2O7溶液,再滴加数滴浓盐酸,溶液橙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探究蔗糖是否水解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题型强化练五 表格型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1.A [向溶有SO2的BaCl2溶液中通入氨气,三者反应也会出现亚硫酸钡白色沉淀,A错误;向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淀粉 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碘离子和铁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氧化性:Fe3+>I2,B正确;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AlO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AlO结合了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出的氢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根离子,则AlO比CO更容易结合H+,C正确;将溴乙烷、乙醇和烧碱的混合物加热,产生的气体经水洗后,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了含有碳碳双键的乙烯,则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D正确。]
2.A [将BaSO4浸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只要溶液中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浓度幂之积大于Ksp(BaCO3)就可生成BaCO3沉淀,故不能证明Ksp(BaSO4)>Ksp(BaCO3),A错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即用激光笔照射液体,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所以该分散系为胶体,B正确;碳酸根离子和偏铝酸根离子都能发生水解,即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使溶液显碱性,又浓度均为0.1 mol·L-1 Na2CO3溶液和NaAlO2溶液的pH,后者pH更大,所以等浓度时偏铝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碱性强,即AlO比CO更容易结合H+,C正确;卤代烃Y与NaOH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有卤化钠生成,冷却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即该沉淀为氯化银,所以卤代烃Y中含有氯原子,D正确。]
3.A
4.C [香茅醛中醛基和碳碳双键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该实验不能验证香茅醛中是否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0.1 mol·L-1的CH3COONH4溶液中CH3COO-和NH都会发生水解,而NaHCO3溶液中只有HCO发生水解,不能通过测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H4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比较pH大小,来验证Kh(CH3COO-)<Kh(HCO),故B错误;取5 mL 0.1 mol·L-1KI溶液和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FeCl3是少量的,充分反应后,再加2 mL 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检验Fe3+,若溶液变红,说明Fe3+未反应完全,可以验证Fe3+和I-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C正确;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应该要设置单一变量,Fe3+和Cu2+的浓度应该相同,向两支盛有5 mL 4%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0.1 mol·L-1的CuSO4溶液和2滴0.1 mol·L-1的Fe2(SO4)3溶液,Fe3+和Cu2+的浓度不同,故D错误。]
5.B
6.D [Na2CO3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CO+H2O??HCO+OH-,溶液显碱性,含酚酞的Na2CO3溶液显红色,向其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平衡逆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浅,故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以探究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取久置Na2SO3粉末少许配成溶液,加入盐酸酸化,再加氯化钡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未变质,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已变质,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加热恒容密闭容器中NO2气体,颜色变深,说明2NO2(g)??N2O4(g)逆向移动,即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硫酸钡为沉淀,在熔融状态下导电,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7.B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l杂质,HCl与苯酚钠溶液反应能生成苯酚,不能证明酸性:碳酸>苯酚,A错误;探究方案中NaOH反应完全,加入的氯化铜与氢氧化镁发生反应,可观察到白色沉淀转化为蓝色沉淀,则Ksp[Cu(OH)2]<Ksp[Mg(OH)2],B正确;未控制醋酸、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无法通过测定溶液的 pH来判断CH3COOH是弱电解质,D错误。]
8.A [在两支干燥的试管中各加入2 mL乙醚(不能用水),再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乙醇和苯酚,振荡溶解后,各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苯酚溶液与金属钠反应较剧烈可以比较乙醇和苯酚中羟基的活泼性,A正确;亚硫酸不是硫的最高价含氧酸,其酸性与碳酸酸性的比较不能说明硫和碳非金属性的强弱,B错误;向试管中加入4 mL 0.1 mol·L-1 Na2Cr2O7溶液: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再滴加数滴浓盐酸,平衡逆向移动,溶液橙色变深,C错误;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向混合溶液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碱化后再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D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