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突破口,理清文章思路。
2. 以语言为抓手,学习标题的拟题方法,积累、仿写语段。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结构脉络,把握新闻评论观点。
2、学习新闻评论阐述观点的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袁隆平数十年如一日躬耕于稻田,张秉贵于普通柜台前永葆“一团火”的服务热情,钟扬不断“探界”人生新高度,展现了优秀劳动者在不同岗位上以辛勤劳动与创造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新时代的劳动者坚守工匠精神,将产品当初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二、研习课文:
活动一:梳理文本,填写表格。
1.阅读课文,找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完成下面的表格。
2.以此为突破口,再次浏览文本,画出全文的思路结构图。
活动二:跟着课文学拟题。
1.仔细阅读课文标题,你有什么发现?
2.补充延伸:“以(用)”字标题语言简洁,立场鲜明,是非常好用的议论文标题。
例如:
(1)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
这个标题强调了好作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适用于“作风”、“正能量”等主题。
(2)以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这个标题突出了劳动的重要性。人生在世,唯有不断滴落汗水,才能浇灌好脚下的这片土地,才会有秋天的收获。
(3)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
适用于“读书”、“修养”等主题。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增添气质,养吾浩然之气。
活动三:跟着课文学语言。
1.你最欣赏文章哪些语句?说出理由。
2.跟着课文学句式、学用词:
(1)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句式:……从来都不是……,而是……
(2)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句式:……是……,亦是……
(3)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句式:(倘若)没有……怎(能)有……,没有……怎(能)有……,没有……怎(能)有……
词语积累:臻于至善、超今冠古、出类拔萃、巧夺天工
(4)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句式:……并不是……,也不是……,而是……
词语积累:擦亮……的价值原色,倡导……的风尚,展现……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5)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
3.根据你推荐的句子,仿写语句(段)。
4.展示学生仿写作品,师生点评。
三、课后作业。
1.积累语言,做好摘抄。
2.继续修改、完善写作语段。
教学反思:
纵观整堂课,我没有过多强调教材的重要性,没有一味“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体悟、去发现文章的美,然后学会“为我所用”,借鉴文本的语言,自己创作。
尽管,学生的初次尝试还有不尽完美之处,但是,至少,他们在这堂课上打开了思维。看似简单的仿写,“吹皱一池春水”,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孩子们的思维瞬间被激活,一个个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所以,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我没有被教材禁锢,他们更没有被教材束缚,有了和作者的对话,有了和同学之间思想的碰撞、交流。
所以,教学当中,一定要学会找好支点,学会适时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