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15: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认识婉约派词作风格。
2、通过点染的表达手法,理解作品内涵,领会作者情感。
3、学会通过点染的表现手法,分析词作描绘的杭州景象,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重点: 鉴赏词作中描写的杭州景象。
难点:结合表现手法,感受作者描绘的画面美。
导入
有人说,真正的宋词是从柳永开始的。都说宋代的韵味,一半来自于宋词,宋词的韵味,一半来自于婉约,而婉约的韵味,一半来自于柳永。尤其是他的《望海潮》,更是将无数文人墨客赞誉的杭州,写出了淋漓尽致的美,被称为千古一绝。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这首《望海潮》,回到千百年前的杭州,感受柳永是如何用点染的写作手法营造意境、表现情志的?
整体感知
1.诵读诗歌,感受意蕴
《望海潮》
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壶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诵读点播: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2.赏析诗歌图景,感受民俗风情
(1)请同学们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诗歌总体特点。
意象: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萧鼓、烟霞
(2)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意境特点:描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之美、人民生活富足,展现出一幅热闹又宁静的市郊生活画面。
明确手法,深层把握诗歌特色
点染手法
点:点明所要抒写的情感或道理,使读者能明确地理解。
染:通过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渲染和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或道理,使读者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
点染之间不能有其他语相隔,只有一气而下,才能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在诗词中,点染手法能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具体赏析
打开《望海潮》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杭州都市的繁华、西湖的美景以及百姓的生活。而这幅生动的江南市井图,离不开 “点染”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了杭州的富庶与美丽。
在词的上阙中,柳永在前三句运用“点”,点明了杭州的“形胜”和“繁华”。接着通过对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珠玑、罗绮的意象描写,是对上阙“形胜”“繁华”的染笔,形象地描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之美、郊外江堤猛浪、人民生活富足,着力渲染杭州出“形胜”之极、“繁华”之盛,展现出一幅热闹又宁静的市郊生活画面。
下阙的“清嘉”一词高度概括了湖山之美,成为又一个点笔。紧接着描写出了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萧鼓、烟霞几杭州特有的典型意象,是对上阙的“清嘉”的染笔,描绘了杭州的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
从整首词来看,正是柳永的大胆创新,在本诗中巧妙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让《望海潮》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点”与“染”的相辅相成,相互烘托渲染,丰富了词中意象,开拓了词中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从而突出了作品主旨。
学以致用,点染写景
请同学们运用“点染”的手法,选择身边的一处景色,进行写景小练笔,并在组内交流分享。
示例:
也有声音,在白天的山峦;偶尔也有人语喧哗,幽谷回鸣。空山不见人,倒使人感觉到大森林的真切和人世的烟火之气。更多的是鸟声,从黎明的晨噪到傍晚的暮啼,耳闻着那密密的松林里传出的啾啾鸟鸣,还可以看见那墨点般的小鸟,如大森林的音符跳荡着,栖落着。鸟鸣常常使大森林归于虚静,它天生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灵吧!
鸟声让人着迷地听,这时听出的就是一阵阵染绿的声音。
当然有许多声音是有颜色的。如皑皑白雪,潺潺流泉,响动的就是一大片白;如春花秋菊的凋谢,细心的人也会听出它的艳红和鹅黄的色调。
在大森林里,此时让我激动的不是这种颜色的声音,而是满山攒动着的森林――那浓绿的声音了。满山密密的松林、枫树、珍珠黄杨、翠竹……树丛间刮过的风也是绿色的,绿将大森林融为碧绿的一体,分不清颜色的浓淡深浅。那声音自然也不用侧耳倾听,触目皆是:大片森林的宁静固然会使人坠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孤独和虚空当中。而这染绿了的声音,却使人感到一种生命的快意和心灵的悸动。黎明的时候,“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森林里露珠“卟卟”滴落的声音,在我听出的是一种轻柔而凝重的绿色;森林静静肃立,树叶交柯,在我听来是一种茁壮成长的蓬勃绿色;狂风呼啸,排山倒海咆哮着的松涛,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悲壮和磅礴的绿色;阳光拂动,滔滔无边的绿海,阳光掠去又显出一江春水,在我听出的是一种恬淡而平和的绿色……山居无事的时候,只要静静地穿行在这无边的大森林之中,我满心的尘垢,便一下子就被荡涤得无影无踪,只觉得身心惬意和愉悦,心中陡然就有层斑驳的绿爬上心壁,盈注着生命那清凉的绿意来。
拓展练习
请分析《雨霖铃》当中“点染”手法的运用。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虛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参考:
以景开篇,渲染氛围;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运用意象,加深情感表达;
直接点明,突出主题;
5、结尾收束,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