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化学 选择题标准练(二)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性防尘口罩可防烟、雾,烟、雾的分散质是空气
B.氯气泄漏时,可戴上用氨水润湿过的口罩
C.古人使用蚕丝巾遮盖口鼻,蚕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熔喷布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2.氰化氢(HCN)主要应用于电镀业,可通过C2H4+NH3===HCN+CH4+H2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4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
B.NH3的电子式为
C.HCN分子中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3
D.固态H2属于共价晶体
3.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和铁锈(Fe2O3),还含有C等难溶于酸的杂质]为原料制备Fe2O3的一种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与流程相关的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可在装置甲中进行“酸浸”操作
B.按图乙所示操作配制“酸浸”所需的3 mol·L-1 H2SO4溶液
C.用装置丙过滤“酸浸”后所得悬浊液
D.用装置丁灼烧Fe(OH)3固体制Fe2O3
4.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或铵盐
B.土壤中的硝酸盐可被细菌分解转化为N2返回大气中
C.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能吸收含氮化合物制造蛋白质
D.用NH3生产HNO3的过程中N元素只发生氧化反应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NH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某些配合物的制备,如NiSO4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液氨可以微弱的电离产生NH和NH,NH3中的一个H原子若被—NH2取代可形成N2H4(联氨),若被—OH取代可形成NH2OH(羟胺)。NH3经过转化可形成N2、NO、NO2、N2O4(无色)、HNO3等。N2H4与NO2反应有气体生成,同时放出大量热。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I1(N)<I1(O)
B.NH3的键角比NH大
C.NH2OH难溶于水
D.1 mol [Ni(NH3)6]2+中σ键的物质的量为18 mol
6.下列有关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B.N2难溶于水,可用作瓜果保护气
C.N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火箭燃料推进剂
D.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7.下列化学反应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向硫酸镍中通入过量氨气:Ni2++6NH3·H2O===[Ni(NH3)6]2++6H2O
B.氨气的标准燃烧热:4NH3(g)+3O2(g)===2N2(g)+6H2O(g) ΔH=-1 526 kJ·mol-1
C.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3Fe+8HNO3(稀)===3Fe(NO3)2+2NO↑+4H2O
D.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2NH+SO+Ba2++2OH-===BaSO4↓+2NH3·H2O
8.氮和硫是参与自然界循环的重要元素,不同价态的硫、氮化合物可相互转化。如反硝化细菌能将NO转化为N2。N2O是温室气体之一,目前消除N2O的主要方法是直接催化分解法,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2N2O(g)2N2(g)+O2(g) ΔH。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吸收SO2、NO尾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生成11.2 L N2,转移电子数约为3.01×1024
B.pH=1.0的溶液中大量存在:Na+、NO、HSO、NH
C.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3ClO-+H2O===2HClO+SO+Cl-
D.用碱性NaClO溶液吸收NO:3ClO-+2NO+2OH-===3Cl-+2NO+H2O
9.一种2-甲基色酮内酯(Y)可通过下列反应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B.1 mol X最多能与含3 mol Br2的浓溴水发生反应
C.X、Y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可发生消去反应
D.Y与H2完全加成的产物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
10.(2023·江苏统考二模)反应2NO(g)+2CO(g)===2CO2(g)+N2(g) ΔH<0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K=
C.其他条件相同,增大体系压强,能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
D.其他条件相同,提高c(CO),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浓度均为0.01 mol·L-1的Na2CO3和Na2SO4的混合液中滴少量0.01 mol·L-1的BaCl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Ksp(BaCO3)>Ksp(BaSO4)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蔗糖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
C 将少量铜粉加入到2.0 mol·L-1 Fe2(SO4)3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Fe3+氧化性比Cu2+强
D 室温下,用pH计测得0.1 mol·L-1 CH3COONH4溶液的pH小于0.1 mol·L-1 NaHCO3溶液 水解平衡常数:Kh(CH3COO-)<Kh(HCO)
12.已知Ka1(H2SO3)=10-1.81,Ka2(H2SO3)=10-6.99,室温下,通过实验研究亚硫酸盐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测得某浓度的NaHSO3溶液的pH为5.2
2 向0.1 mol·L-1 Na2SO3溶液中加入过量0.2 mol·L-1 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 向0.1 mol·L-1 NaHSO3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
4 向0.1 mol·L-1 NaHSO3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A.实验1的溶液中:=10-1.6
B.实验2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中有c(Ca2+)·c(SO)>Ksp(CaSO3)
C.实验3中:c(Na+)=c(HSO)+2c(SO)
D.实验4中发生反应:3HSO+2MnO+OH-===3SO+2MnO2↓+2H2O
13.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起始量一定的CO2和H2,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反应Ⅰ:CO2(g)+H2(g)CO(g)+H2O(g) ΔH=+41.2 kJ·mol-1
反应Ⅱ:2CO2(g)+6H2(g)CH3OCH3(g)+3H2O(g) ΔH=-122.5 kJ·mol-1
达平衡时,CO2转化率和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CO的选择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的ΔS>0
B.温度一定,通过增大压强能提高CH3OCH3的平衡产率
C.温度高于300 ℃时,曲线②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说明此时主要发生反应Ⅰ
D.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应选择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反应
选择题标准练(二)
1.C
2.A [CH4中只含C—H极性键,是正四面体结构,结构对称,所以是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NH3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HCN的结构式:H—C≡N,HCN分子中含有2个σ键和2个π键,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1∶1,故C错误;共价晶体通常具有很高的熔、沸点,固态氢气不满足,所以不属于共价晶体,故D错误。]
3.A [由图可知,装置甲为固液不加热装置,可进行“酸浸”操作,故A正确;配制“酸浸”所需的稀硫酸溶液时,胶头滴管应在容量瓶的正上方,不能插入容量瓶中,故B错误;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溶液溅出,故C错误;灼烧氢氧化铁固体时,应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直接灼烧固体,故D错误。]
4.D [豆科植物的根瘤菌把空气中的N2转化为NH3或铵盐为生物固氮的主要方式,故A正确;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到土壤中的硝酸盐或者生物固氮产生的硝酸盐可被细菌分解转化为N2返回大气中,故B正确;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能吸收含氮化合物制造蛋白质,如豆类植物,故C正确;用NH3生产HNO3的过程中,氨气被催化氧化成NO,NO再被氧化为NO2,再利用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制得硝酸,其中氮元素有的被氧化,也有的被还原,故D错误。]
5.B [N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为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A错误;NH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2+=4,且含有2个孤电子对,NH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4,且含有1个孤电子对,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孤电子对和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所以NH3的键角比NH的大,B正确;NH2OH能和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易溶于水,C错误;已知[Ni(NH3)6]2+中每个NH3与Ni2+形成一个配位键,NH3分子中含有3个N—H,这些键均为σ键,则1 mol [Ni(NH3)6]2+中σ键的物质的量为3 mol×6+6 mol=24 mol,D错误。]
6.C [NH3易液化,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因此可用作制冷剂,这与NH3具有还原性无关,选项A错误;N2不能帮助呼吸,能够使害虫窒息而死,因此可用作瓜果保护气,这与其难溶于水的性质无关,选项B错误;NO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与N2H4反应产生N2、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因此可作火箭燃料推进剂,选项C正确;NH4HCO3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氮元素,因此可用作氮肥,与其受热易分解的性质无关,选项D错误。]
7.B [根据信息NiSO4溶于氨水形成[Ni(NH3)6]SO4,A正确;标准燃烧热是指101 kPa,1 mol物质完全燃烧的反应热,B错误;稀硝酸和过量的铁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一氧化氮,C正确;硫酸铵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氨水,D正确。]
8.D [未说明是否为标准状况,A错误;pH=1.0的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HSO不能共存,以及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会与还原性的亚硫酸氢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SO2过量,产物中不可能有强氧化性的HClO,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ClO-+H2O===SO+Cl-+2H+,C错误;氧化剂次氯酸根离子的还原产物是氯离子,还原剂NO的氧化产物是硝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作介质,该离子方程式为3ClO-+2NO+2OH-===3Cl-+2NO+H2O,D正确。]
9.B [由结构简式可知Y中存在与三个碳原子直接相连的饱和碳原子,该碳原子呈四面体结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X中酚羟基邻、对位氢原子可与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则1 mol X最多能与3 mol溴单质反应,故B正确;X、Y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错误;Y与H2完全加成后生成,该物质中含6个手性碳原子如图:,故D错误。]
10.C [该反应的ΔH<0,ΔS<0,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ΔH-TΔS)<0,该反应在低温下可自发进行,A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平衡常数K=,B错误;该反应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NO的转化率,C正确;提高一氧化碳的浓度,随着反应进行,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D错误。]
11.C [碳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无法比较两者的Ksp大小,A不符合题意;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B不符合题意;铜粉溶解,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铁离子和铜生成铜离子,则Fe3+氧化性比Cu2+强,C符合题意;0.1 mol·L-1 CH3COONH4溶液中铵根离子会促进醋酸根离子的水解,不能比较醋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常数,D不符合题意。]
12.A [由电离常数公式可知,实验1的溶液中===10-1.6,故A正确;由题意可知,实验2反应静置后的上层清液为亚硫酸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c(Ca2+)·c(SO)=Ksp(CaSO3),故B错误;由题意可知,实验3中亚硫酸氢钠溶液与等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亚硫酸钠,亚硫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氢氧根离子浓度,由电荷守恒关系c(Na+)+c(H+)=c(HSO)+2c(SO)+c(OH-)可知,溶液中c(Na+)>c(HSO)+2c(SO),故C错误;由题意可知,实验4中发生的反应为亚硫酸氢钠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硫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SO+2MnO+H+===5SO+2Mn2++3H2O,故D错误。]
13.D [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选择性逐渐增大,因此曲线①是CO的选择性。反应Ⅰ能够自发进行,根据ΔH-TΔS<0可推知ΔS>0,故A正确;反应Ⅱ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增大压强,反应Ⅱ正向进行,CH3OCH3的平衡产率增大,故B正确;根据前面分析曲线②是CO2转化率,反应Ⅰ是吸热反应,反应Ⅱ是放热反应,温度高于300 ℃时,曲线②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说明此时主要发生反应Ⅰ,故C正确;反应Ⅱ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要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H3OCH3的选择性,应选择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反应,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