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标准练(五)(含答案)-2024年江苏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题标准练(五)(含答案)-2024年江苏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14: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化学 选择题标准练(五)
1.《齐民要术》是世界上最早记录食品酿造的典籍,文中记述了古人利用谷物酿酒、酿醋的方法:以发霉的谷物作酒曲,将蒸熟的米饭拌入酒曲中,经过发酵可得米酒,米酒进一步发酵可得米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米酒酿造米醋的过程中,乙醇发生还原反应
B.酒曲在酿酒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C.对米酒加热蒸馏可得到浓度较高的乙醇溶液
D.米饭的主要成分属于糖类
2.氧炔焰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C2H2可利用反应CaC2+2H2O===C2H2↑+Ca(OH)2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C2只含离子键
B.H2O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C.C2H2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1
D.Ca(OH)2的电子式为
3.实验室制取SO2时,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生成SO2 B.装置乙干燥SO2
C.装置丙收集SO2 D.装置丁吸收SO2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原子半径最小,Y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时Z原子s能级和p能级的电子总数相等,W原子核外无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径大小:r(X)<r(Z)<r(Y)<r(W)
B.第一电离能大小:I1(Y)<I1(Z)
C.电负性大小:χ(X)<χ(W)
D.由X、Y、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元素周期表中第Ⅴ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氨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铵盐、硝酸、纯碱、医药等;肼(N2H4)的燃烧热为-624 kJ·mol-1,是常用的火箭燃料;氮和磷都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单质磷可由磷酸钙、石英砂和碳粉在电弧炉中熔烧制得;砷化镓是典型的二代半导体材料,在700~900 ℃条件下,AsH3与Ga(CH3)3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可制得砷化镓晶体;铅锑合金一般用作铅酸蓄电池的负极材料。
5.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具有重要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栽种豆科植物作“绿肥”属于人工固氮
B.尿素[CO(NH2)2]属于含氮量较高的固态氮肥
C.自然界“氮循环”中不存在“NO→蛋白质”的转化
D.工业上利用反应2NaCl+2NH3+CO2+11H2O===Na2CO3·10H2O↓+2NH4Cl生产纯碱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H和NH3中的H—N—H键角相等
B.AsH3和Ga(CH3)3晶体类型均为共价晶体
C.NH3和N2H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D.基态砷原子33As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
7.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
A.肼的燃烧:N2H4(l)+3O2(g)===2NO2(g)+2H2O(l) ΔH=-624 kJ·mol-1
B.制单质磷:2Ca3(PO4)2+6SiO2+10C6CaSiO3+P4↑+10CO↑
C.制砷化镓晶体:AsH3+Ga(CH3)3GaAs+C3H12
D.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Pb-2e-===Pb2+
8.一种利用废铜渣(主要成分CuO,及少量Fe2O3、SiO2等杂质)制备超细铜粉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H2SiO3
B.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Cu(OH)2
C.“沉铜”发生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NH、H+、Cu2+
9.在无水乙醇中发生单分子消去反应的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B.Y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2
C.Z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D.X和Z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10.活性炭基材料烟气脱硝技术备受当前研究者关注,其反应原理为C(s)+2NO(g)CO2(g)+N2(g)
Δ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压强,平衡向脱硝方向移动
B.上述脱硝反应平衡常数K=
C.若烟气中O2含量过高,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
D.每处理标准状况下2.24 L NO,转移电子0.2 mol
11.下列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3COONa、NH4Cl溶液的pH 比较室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
B 将浓硫酸和灼热木炭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品红溶液、饱和NaHCO3溶液、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
C 将少量Fe3O4溶于过量热浓盐酸中,再滴加几滴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Fe3O4中含Fe2+
D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 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
12.一种吸收SO2再经氧化得到硫酸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用0.1 mol·L-1 NaOH溶液吸收SO2,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
c总=c(H2SO3)+c(HSO)+c(SO)。H2S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29×10-2、Ka2=6.24×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吸收”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B.“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c(SO)+c(OH-)
C.“吸收”所得c总=0.1 mol·L-1溶液中:c(H2SO3)>c(SO)
D.“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主要发生反应2HSO+O2===2SO+2H+
13.甲烷—湿空气自热重整制H2过程中零耗能是该方法的一个重要优点,原理如下:
反应Ⅰ:CH4(g)+O2(g)===CO(g)+2H2O(g) ΔH=-519 kJ·mol-1
反应Ⅱ:CH4(g)+H2O(g)===CO(g)+3H2(g) ΔH=+206 kJ·mol-1
反应Ⅲ: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在1.0×105 Pa,按n始(CH4)∶n始(空气)∶n始(H2O)=1∶2∶1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CH4、O2的转化率及CO、CO2的选择性[CO的选择性=×100%]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曲线②表示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B.由图可知,温度升高,CO选择性增大
C.975 K时,改用高效催化剂能提高平衡时CO2的选择性
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的值可提高CH4的转化率
选择题标准练(五)
1.A 2.C
3.D [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甲缺少加热装置,故A错误;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故B错误;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并且丁装置能防倒吸,故D正确。]
4.A [分析可知,X为H,Y为N,Z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或1s22s22p63s2,Z为O或Mg;W原子核外无未成对电子,且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则W为Mg,因而Z为O。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r(H)5.B [豆科植物等根部的根瘤菌吸收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含氮化合物,属于自然固氮,A错误;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00%≈46.7%,属于含氮量较高的固态氮肥,B正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硝酸盐等化合物通过生物转化形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则自然界“氮循环”中存在“NO→蛋白质”的转化,C错误;工业上利用反应:NaCl(饱和)+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来生产纯碱,D错误。]
6.D [NH3中的N原子有一个孤电子对,NH没有孤电子对,所以NH和NH3中的H—N—H键角不相等,A错误;AsH3是分子晶体,Ga(CH3)3属于金属有机化合物,B错误;NH3的氮原子含有一个孤电子对,使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故分子是极性分子,N2H4中氮原子之间以非极性键结合,C错误;基态砷原子(33As)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D正确。]
7.B [肼燃烧生成氮气和水,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O2(g)===N2(g)+2H2O(l) ΔH=-624 kJ·mol-1,A错误;制砷化镓晶体化学方程式为AsH3+Ga(CH3)3700~900 ℃,GaAs+3CH4,C错误;铅酸蓄电池放电时的负极反应:SO+Pb-2e-===PbSO4,D错误。]
8.D [“酸浸”时CuO、少量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铁,SiO2不溶于H2SO4,所以滤渣的成分是SiO2,滤液中加过量氨水沉铁除去Fe3+,铜离子转化为[Cu(NH3)4]2+,所得滤液通二氧化硫沉铜,过滤出产生的CuNH4SO3沉淀,加稀硫酸转化,+1价铜发生歧化反应,得到铜离子和Cu。据分析,“酸浸”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SiO2,A错误;若向“沉铁”后所得滤液中加入乙醇,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Cu(NH3)4]SO4,B错误;“沉铜”时含有[Cu(NH3)4]2+和过量氨水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生成CuNH4SO3沉淀,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为复分解反应,C错误;转化时,CuNH4SO3在稀硫酸中发生歧化反应,得到铜离子和Cu,结合元素守恒可知,“转化”后所得滤液中含有的主要阳离子:NH、H+、Cu2+,D正确。]
9.B [根据X的结构简式,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A正确;Y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有sp2和sp3,B错误;Z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正确;X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Z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正确。]
10.A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A错误;若烟气中O2含量过高,NO会生成NO2,可能会产生二次污染,C正确;反应中,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0价,标准状况下2.24 L NO物质的量为0.1 mol,转移电子0.2 mol,D正确。]
11.A [CH3COONa水解显碱性,NH4Cl水解显酸性,通过测定pH可以计算水的电离程度,从而确定二者的水解程度,进而比较室温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大小,A正确;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的存在、饱和NaHCO3溶液可以除去SO2,二氧化硫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是浓硫酸和木炭反应产生CO2气体,B错误;浓盐酸也可以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氯气,并使其褪色,故无法证明Fe3O4中含Fe2+,C错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可以水解为乙酸钠和乙醇,故无法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D错误。]
12.D [由电离常数可知,亚硫酸氢根离子的水解常数Kh==<Ka2,说明亚硫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亚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温度升高,SO2溶解度减小,不利于反应进行,故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2c(SO)+c(OH-),故B错误;根据分析,亚硫酸氢钠溶液中:c(HSO)>c(SO) >c(H2SO3),故C错误;“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亚硫酸氢根离子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主要发生反应2HSO+O2===2SO+2H+,故D正确。]
13.C [反应Ⅰ+反应Ⅱ+反应Ⅲ可得总反应为2CH4(g)+O2(g)===CO(g)+CO2(g)+4H2(g),据此解答。结合总反应为2CH4(g)+O2(g)===CO(g)+CO2(g)+4H2(g),曲线②表示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A正确;根据反应Ⅱ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CO含量增大,CO选择性增大,B正确;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平衡时CO2的选择性,C错误;结合反应Ⅱ、反应Ⅲ,增大水蒸气的含量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增大的值可提高CH4的转化率,D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