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李煜情感的生化艺术
---《虞美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入选高中人教版选修教材第三单元作品赏析第三课。本单元的重点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因此诵读悟情应作为教学中重点。《虞美人》写了作者被俘之后,软禁在宋都汴京期间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慨而写的绝命词。作者在写景中传递出自己浓烈的哀愁,因此在教学中拟从作者李煜情感切入,引导学生透过意象掌握情景交融、叙事见情的精致性、醇厚性。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对诗词的类性特征已有一定了解,对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也不陌生,但在词作中较好的结合意象来体悟情境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的艺术手法还不是很敏感,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攻坚。
三.教学目标
1.从词眼“愁”的情脉中,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情致。
2.体味作者李煜《虞美人》中独有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中抒情的精致性。
四.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李煜《虞美人》中独有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中抒情的精致性。
五.教学流程
1.启思
在古代诗词中,意象、意境都会出现,在他们的酝酿中,并诞生了一篇篇动人的佳作,如“月”意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惆怅、沉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思念亲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怀念之情)......;“柳”刘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凄楚、忧伤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伤感、思念)......;“梧桐”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孤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孤独寂寞、哀婉凄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冷清)......;都有一种情生于“意象”中,今天我们也将碰到一些意象,看看《虞美人》中,李煜笔下有哪些意象?都传达了什么情感?
朗读。齐读或自主读,讨论分享品味词的收获。
2.分享
一读,读准节奏和韵律。(师生评价读的效果:掌握节奏;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读出轻重音)
二读,悟情。读词时,若要读出韵味,则应把握词的情感。本首词的情感是什么?或你读出了什么情感?(愁)
3.激疑
这是谁的“愁”?(李煜)
4.追问
李煜的“愁”有哪些呢?你能从词中概括出来吗?(亡国之愁、往事之叹、离家之痛、思家之苦、禁锢之愁......)
5.回味
这么多愁席卷而来,请带着这种情感,再次朗读。(生读)
6.翻转
李煜有这么多愁,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的呢?请围绕意象展开联想,请大家圈出意象之词或找出本词的修辞手法。
预设: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抓住意象“春水”的特点,表达出愁之长、愁之广;把抽象的愁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愁——水。
7.追问
那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有类似传达“愁”的句子吗?一起回顾一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暗喻)......
8.深化
还有哪些意象是传达李煜的愁?
预设: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用春花秋月这一美景,来衬托出作者李煜的哀情(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和往事形成古今对比;“月”这意象也寄寓了作者的思国之情;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哪个词(意象)看出作者情感,请具体说说?(“月” 思乡之愁、思国之愁;“又”换成“吹、起”行吗?不行,“又”突出时间之久,不是第一次,也间接悟出作者凄楚之情的长久、煎熬)③“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悟出物是人非的叹惋、怅恨之情,“朱颜”也可以指李煜的容颜。在《辞源》中“朱颜”指红润的面容,也泛指少女美好的面容。但是,从宋玉的《招魂》“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指楚王的容颜,在《离骚》中常用“美人”喻楚王,“日月忽其不淹兮,恐美人之迟暮”;李白《蜀道难》中“使人听此凋朱颜”;冯延巳《鹊踏枝》“不辞镜里朱颜瘦”指词人自己;
9.延伸
从意象的赏析中,我们悟出了作者情感的复杂,正因这些复杂情思,堆砌了李煜的“愁”。那他为什么有这么丰富的愁呢?(出示李煜《虞美人》写作背景,从标题背景到李煜个人背景了解)
通过《虞美人》我们了解了李煜愁的情感基调,我们再来看看同时期李煜《浪淘沙》所抒发的个人情感?有哪些人生共通体验?
预设:《虞美人》抒发词人对屈辱囚徒生活的厌烦和愁绪;《浪淘沙》抒发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憾恨。共同之处,言之有理即可。
10.作业
你们有愁吗?用这节课学到的意象或表现手法来展示一下你的愁。(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