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ppt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7 17: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结构
性质
用途
制取
H2S S SO2/SO3 H2SO4 Na2SO4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NH3 N2 NO/NO2 HNO3 NH4+
反应原理
验满
发生装置
除杂
干燥
收集
尾气吸收
决定
决定
体现
反映
气体制取的一般流程
知识网络
认识物质的一般过程
位置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微山一中 杜培培
练习本、笔记本、双色笔
本节课要求:1.画出简单的导图,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2.认真听课,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知识点听懂。及时记下新方程式。
请同学们准备好:
微山县第一中学
一、氨
1.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特性
_____
气体 _______
气味 _____
空气 _____溶于
水,1体积水
能溶解____
体积的氨气 易液化
无色
刺激性
小于
极易
700
微山县第一中学
氨作为制冷剂,是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试分析它有什么缺点
提示:氨气易液化变为液体,且液氨变为气体时会吸收大量的热。缺点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
微山县第一中学
 喷泉实验【重点】
1.原理和装置
(1)氨气喷泉实验
微山县第一中学
形成
原理 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
引发
操作 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或其他形成压强差引发液体向容器中流动喷射的操作。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实验成功的关键——“三要”
①装置气密性——要好。
②烧瓶和气体——要干。
③烧瓶内的氨气——要满。
微山县第一中学
练习1.“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哪些性质 (  )
①还原性 ②极易溶于水 ③有碱性物质生成 ④氧化性 ⑤氨易液化
A.①③⑤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喷泉的常见类型
方法 减小内压法 增大外压法
装置
原理 减小烧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增大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形成压强差,产生喷泉现象
微山县第一中学
3.常见产生喷泉实验的组合
气体 NH3 HCl SO2、CO2、NO2、Cl2 NO2和O2
吸收剂 水或
盐酸 水或氢氧
化钠溶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水
微山县第一中学
练习2.(2019·石家庄高一检测) 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A.Cl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B.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C.HCl(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微山县第一中学
如何操作才能引发该喷泉实验
提示: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焐热烧瓶,氨气受热膨胀,使氨气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即产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烧瓶内氨气溶于水)
【思考·讨论】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中学阶段氨气是唯一碱性气体,也是唯一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微山县第一中学

作 打开止水夹,并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象 烧杯中的溶液由玻
璃管进入烧瓶,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论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成红色喷泉,瓶
内液体呈红色
产生大量白烟
氨极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碱性
氨气与氯化氢气
体反应生成白色
晶体
微山县第一中学
(2)氨水的性质
微山县第一中学
知识拓展1
微山县第一中学
知识拓展2
氨与酸反应:氨气唯一碱性气体,也是唯一能和酸反应生成盐的气体
NH3 + HCl NH4Cl 现象:产生白烟 (挥发性的酸均可)
NH3 + HNO3 NH4NO3 现象:产生白烟
2NH3 + H2SO4 (NH4)2SO4 不产生白烟(浓硫酸不可干燥氨气NH3)
微山县第一中学
(3)氨气的性质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应用于NH3和HCl气体的互相检验。
(与盐溶液的反应)
微山县第一中学
【情境·思考】
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如果管道某处漏气,会产生白烟,原理是什么 (已知2NH3+3Cl2
====N2+6HCl)氨气遇浓硫酸也会产生白烟吗
微山县第一中学
提示:若氯气管道漏气,发生反应:2NH3+3Cl2====N2+
6HCl、NH3+HCl====NH4Cl,产生的白烟是固体NH4Cl;不挥发性酸,如H2SO4、H3PO4不能形成蒸气,遇氨气不会产生白烟。
微山县第一中学
氨的氧化反应拓展: NH3中N显-3价 最低价 具有还原性
一定条件下,能被O2、 CuO、NOx、Cl2等物质氧化
4NH3 + 5O2 4NO + 6H2O (氨的催化氧化,强调生成NO)
↑5×4 ↓4×5 (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2NH3+3Cl2====N2+6HCl或8NH3+3Cl2====N2+6NH4Cl(检验Cl2是否漏气)
3CuO + 2NH3 3Cu + N2 + 3H2O (实验室制氮气)
4NH3+6NO== 5N2+6H2O 8NH3+6NO2== 7N2+12H2O(治理NOX的污染)
微山县第一中学
催化剂
氨的用途:1、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氮肥
工业及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2、液氨汽化吸收大量热,使周围环境降低温度,
做制冷剂。
3、浓氨水检验氯化氢和氯气是否漏气。
4、实验室制备氮气,治理氮氧化物的污染。
微山县第一中学
二、氨的实验室制法
试剂—Ca(OH)2和NH4Cl
 ↓
原理—Ca(OH)2+2NH4Cl CaCl2+2NH3↑+2H2O
 ↓
反应装置—固+固 气(与制取O2的装置相同)
 ↓
除杂装置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
 ↓
验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尾气处理装置
微山县第一中学
装置 选择 选择原因
制备
装置 固+固 反应原理
净化
装置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NH3具有碱性,不与碱石灰反应
不用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 NH3能被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吸收
收集
装置 向下排空气法 NH3的密度远小于空气,且常温下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不采用排水法 NH3极易溶于水
氨气制备实验各部分装置的选择:
微山县第一中学
装置 选择 选择原因
验满
方法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氨水显碱性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氨气遇挥发性酸反应生成固体铵盐小颗粒
尾气
处理 试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 NH3极易溶于水,与酸反应
微山县第一中学
【易错提醒】(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口应插入试管的底部。
微山县第一中学
(4)干的棉花团可减小氨气与空气的对流收集到纯净的氨气;棉花团上蘸有稀硫酸,既防止空气对流又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空气。
(5)干燥NH3不能用P2O5、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也不能用CaCl2干燥,原因是CaCl2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
【思考·讨论】
 (1)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铵盐不选用硝酸铵,硫酸铵和碳酸铵。碱不选用NaOH、KOH,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氢氧化钙与硫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为微溶物,不利于氨气的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清洗;硝酸铵和碳酸氨受热易分解;消石灰不能用NaOH、KOH代替,原因是NaOH、KOH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还会腐蚀试管。
微山县第一中学
扩展知识:氨气的其他制法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浓
氨水 NH3·H2O NH3↑
+H2O
微山县第一中学
方法 化学方程式(或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浓氨水
+固体
NaOH NaOH溶于水放热,促使氨水分解,且OH-浓度的增大有利于NH3的放出
浓氨水
+固体
CaO NH3·H2O +CaO====
NH3↑+Ca(OH)2,CaO的作
用:①吸水后放热促进NH3的放出;②增加溶液中的OH-浓度,减小NH3的溶解度
微山县第一中学
【追问】 NH3是一种污染性气体,为避免污染空气,实验中多余的NH3应如何进行吸收处理 试画出相应装置图。
提示:NH3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多余的NH3要吸收掉以避免污染空气。可采用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吸收等方法,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
微山县第一中学
微山县第一中学
  3.下列制备氨水的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
微山县第一中学
【解析】选B。制备氨水不需要干燥氨气,A、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防止倒吸,错误。
微山县第一中学
三、铵盐(由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1.用途与物理性质
(1)用途:农业上常用作化肥,如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等。
(2)物理性质:
颜色 溶解性 状态
白色 _______水 晶体
易溶于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化学性质
(1)铵盐的化学性质
【易错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如硝酸铵。
微山县第一中学
铵盐跟碱反应——铵盐的通性
铵盐无论是固体状态还是存在于溶液中都能与强碱反应。
(1)固体间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或搅拌,产生NH3。
(2)溶液中反应: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产生的NH3会溶解,若溶液浓度很大,会有少量NH3逸出,加热溶液可使NH3大量逸出。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实验探究
实验
装置
铵盐溶液 NH4Cl溶液 NH4NO3溶液 (NH4)2SO4溶液
微山县第一中学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试纸变蓝
铵盐与强碱反应生成氨气
+OH- NH3↑+H2O
检验铵根离子的存在
制取氨
微山县第一中学
答题模板:(要求记忆)
微山县第一中学
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来制备氨气,你怎么看
提示:不行。NH4Cl分解得到NH3和HCl,两种气体在试管口遇冷反应又生成NH4Cl,得不到氨气。
微山县第一中学
【思考·讨论】
【课堂回眸】
微山县第一中学
作业:
1.完成后面作业1和作业2
2.完成本节内容思维导图
3.预习第三课时内容-硝酸
【作业1】写出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1.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  2.氨气的催化氧化 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5.氨气与水的反应 6.氨气遇HCl冒白烟 7.实验室制取氨气8.氯化铵受热分解 9.碳酸氢铵受热分解10.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11.氨气与氯气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12.氨气通入硫酸铜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13.氨气通入氯化铝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微山县第一中学
【作业2】
1.(2019·珠海高一检测)关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虽然氨水受热分解可产生氨气,在实验室也不能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得氨气
B.通常可选择浓硫酸为干燥剂,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
微山县第一中学
C.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又可用排水法收集NH3
D.用碱石灰代替消石灰与NH4Cl固体加热制取NH3,可使反应速率加快
微山县第一中学
2.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
微山县第一中学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微山县第一中学
3.(2019·菏泽高一检测)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图A、B、C所示:
微山县第一中学
(1)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氨气,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实验室制取NH3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甲同学拟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制取NH3,并用图C装置作为NH3的发生装置。固体NaOH的作用为 __。
微山县第一中学
②乙同学建议,将实验室制取氨气装置B的收集装置由大试管改为集气瓶且瓶口向上来收集氨气,并确定不污染环境,请根据其设想回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NH3,请在图D的方框内画出其气体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标出所用的试剂(自选)名称。若用排液取气法收集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H2O  B.浓硫酸  C.CCl4  D.饱和食盐水
微山县第一中学
1.【解析】选D。实验室可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得氨气,A错误;氨气与浓硫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氨气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H3,C错误。
微山县第一中学
2.【解析】选C。本题通过NH3的制取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实验分析、实验评价能力。①装置在管口处又生成NH4Cl,无法制得NH3,A项错误;②作为NH3的吸收装置,漏斗插入水中,不能防止倒吸,B项错误;选用装置③,使用浓氨水与CaO或NaOH作用,可制取NH3,C项正确;利用④收集NH3时,收集气体不纯,D项错误。
微山县第一中学
3.【解析】(1)利用装置B的特点,需要加热来制取氨气,则可选用NH4Cl和Ca(OH)2固体;(2)①加入NaOH使浓氨水中c(OH-)增大,促进NH3逸出,且NaOH固体溶解放热,降低NH3的溶解度,NH3逸出;②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瓶口向上来收集时应短进长出,还应注意尾气吸收,氨气易溶于水、浓硫酸、饱和食盐水,故用排液法收集氨气只能选择CCl4。
微山县第一中学
答案:(1)NH4Cl和Ca(OH)2固体 (2)①加入NaOH使浓氨水中c(OH-)增大,促进NH3逸出,NaOH固体溶解放热,使NH3的溶解度降低,NH3逸出
②  C
微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