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备考之主旨探究 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备考之主旨探究 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16: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2024小说备考之
08小说主旨探究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三年小说主旨探究考情,有效备考2024
2.了解高考小说主旨探究的常考知识点,准确掌握,夯实基础。
3.掌握小说主旨探究题的命题特点、解题技巧、思考角度,提高解题能力。
小说
三要素
人物
形象
故事情节
典型环境
理解小说的主旨
主旨的范围要比主题广一些,包括小说的思想意蕴和情感意蕴。
小说的思想意蕴,也称主题意蕴,也可以理解为俗称的创作意图。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重在指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就是指小说的思想意义,侧重于小说的内容、主旨层面,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小说的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即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小说主旨概念
小说的主旨
为何写
小说主旨
思想意蕴
情感意蕴
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重在理解作者的倾向性。
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侧重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理解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
小说的主旨: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年轻漂亮、
安分守己的
“豆腐西施”。
二十年前
年老色衰、势利尖刻、泼悍放肆、自私贪婪的“圆规”。
二十年后
对 比


辛亥革命后城镇小市民阶层的贫困化
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破产的广度和深度,杨二嫂的变化是不合理制度下的人性转变。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健康快乐、生气勃勃、热情开朗、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苍老贫困、寡言少语、麻木迟钝、因循守旧的木偶人。
对 比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帝国主义、封建社会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表层原因
深层原因
写出了农民命运的日益悲惨,
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
主题意蕴
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
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
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⑤表达了什么情感。
如2019年《理水》(鲁迅)——体现对实干精神、担当精神的崇敬,对中国脊梁式人物的敬意;
如2018年《赵一曼女士》(阿成)——对革命英雄的尊敬之情,思考赵一曼的精神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核心知识 导图记忆
考情分析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新高考 Ⅰ卷 《石门阵》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物象意蕴 ①探究题有时冠以“探究”字样,更多的是以“分析”字样出现。
②命题点多选在标题、关键句子或物象意蕴的分析探究上。
2019 浙江卷 《呼兰河传(节选)》 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为什么?(6分) 标题探究 2017 浙江卷 《一种美味》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标题意蕴 2016 全国 乙卷 《锄》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主旨探究 一、考情概览
小说通过叙述了……的事件,塑造了一个……的人物形象或反映了一种……的社会现象,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了一种……的风气,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答题模式
知识讲解

一、探究主旨意蕴,
一、探究主旨意蕴
小说的主旨就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旨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其主旨。主旨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以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人物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主旨意蕴类题往往出现在高考小说阅读的最后一道题,并且常常以探究题的形式出现。虽题目为探究主旨,但本质上还是把握主旨,主要是把握文本的思想意蕴、情感意蕴。小说的思想意蕴是指作品表现出来的思想意义或价值,即文本带给读者的思考和认识,重在把握小说的思想性、认识性。情感意蕴是指作品的情感意义或取向,即作者的情感态度、喜怒褒贬,重在把握作者思想的倾向性。不论是解答小说的思想意蕴还是情感意蕴,在答题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综合考虑。
小说主旨“五看点”
二、小说主旨“五看点”
1、探究小说标题
标题对于一篇小说而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往往会起到摄人心魄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标题类探究题有两个命题角度:一是标题意蕴理解,二是标题作用探究。
小说的主旨
设问方式 1.(2019年浙江卷《呼兰河传<节选>》)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磨房里外”还是“冯歪嘴子” 为什么
2.(2017年浙江卷《一种美味》)“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3.(2016年全国甲卷《战争》)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4.(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
续表
答题方法 标题意蕴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含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挖掘标题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进行综合探究
标题作用 1.从标题与情节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以点明内容
2.从标题与人物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3.从标题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是否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气氛;是否有深层次的社会性含义
4.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分析:看标题是否运用了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以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答题模板 标题意蕴=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作者意图
标题作用=观点+实例分析+作用
标题类型 作用
时间、地点、环境 ①点明时间、地点;②创设故事背景;③渲染环境氛围。
物件、物象 ①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②寄托作者或主人公的情感;③揭示文章主题;④隐含比喻象征意义;⑤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人物形象 ①突出人物形象或品质;②暗示故事情节;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事件 ①突出主要故事情节;②紧扣中心,突出主旨。
问题 ①寄托作者情感;②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
小说的主旨
小说的主旨
小说的主旨
5.从文中重要语句挖掘主旨
小说主旨虽然不能像散文那样靠议论、抒情句直接表现出来,但在文中重要语句中还是能或多或少地有所体现。如一些感情强烈的句子、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等。
小说中意蕴深刻的语句主要有主旨句、修辞句、反讽句等,它们蕴含、揭示了小说主旨。
小说的主旨
三、技法突破
设问方式 1.(2020年江苏卷《少男》)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2.(2016年全国乙卷《锄》)“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2014年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
4.(2013年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 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和尊严
续表
答题方法 “五抓”法把握小说主旨
1.抓标题。有的小说标题除了表层含义,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深层含义,这些含义往往隐含着小说的主旨
2.抓情节。小说塑造人物离不开情节,而情节常常可以揭示小说主旨。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抓住矛盾冲突就可以挖掘小说的主旨
3.抓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作者浓墨重彩塑造的主要人物就是“主题性人物”,他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了作品的主旨。把握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及其形成的原因,即可窥见作品的主题。如《祝福》中的祥林嫂就是主题性人物,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
4.抓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不管其直接作用是什么,最终都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在多数情况下,环境描写可能主要是为展示人物行动和命运、刻画人物性格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生动的场景,但同时也是以间接的形式表现主旨,有时可能带有象征或隐喻性质,可以从中揣摩主旨。具体需要“一分一抓”:①分析环境的特点。分析环境的特点可以窥见人物的性格,进而能揭示作品主旨内涵。②抓背景介绍。思考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看它具有怎样的社会历史意义,达到探究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的目的
5.抓作者的思想倾向。具体就是:①抓住文本里不同的人、事、物,再分别探究作者对他们或它们的情感态度;②抓住小说中流露作者思想倾向的关键性词语或语句
续表
答题模板 概括主旨:通过……,赞扬(贬斥)……精神(陋习)
评价主旨:本文的主旨是……,理由是……
探究主旨:由总到分,采用小议论文的形式,即先总说作品中流露出的主旨,再分点证明
教考衔接

看到《祝福》这个标题,你首先想到什么 作品的情节和主题是否符合你的想象。
小说阅读要关注人物形象。从性格和心理特点角度感受和分析祥林嫂这一形象,思考造成她不幸命运的社会根源。小说中有些“次要人物”也要关注,如“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和“善女人”柳妈,这两个人物并不简单,尝试分析,看看他们在作品的“环境”构成中起到什么作用。还有故事的叙述者“我”,他面对祥林嫂的不幸命运和悲惨结局,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
鲁迅认为,小说必须是“为人生”的,要能“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结合已学过的《孔乙己》《故乡》等,思考这句话的含义。
鲁迅小说的语言简练而深邃,善于运用勾勒式的白描,而又往往“话里有话”。鲁迅小说的语言是值得细读推究的。比如,通过对眼睛、神情的描写,寥寥数语,便表现出祥林嫂内心的悲苦;又如,用诸如“似笑非笑”这样一些简单的词语,便点染出周遭的冷漠。阅读时,注意品味小说的语言,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韵味。
教考衔接
新课标人文素养的目标
沙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安乐居
汪曾祺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只有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
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不卖米饭炒菜,主食是包子、花卷。每天卖得不少,一半是附近的居民买回去的。这家饭馆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喝酒的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北京人喝酒,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喝一毛三的是一个层次,喝二锅头的是一个层次,喝红粮大曲、华灯大曲乃至衡水老白干的是一个层次,喝八大名酒的是高层次,喝茅台的是最高层次。安乐居的“酒座”大都是属于一毛三层次,即最低层次的。他们有时也喝二锅头,但对二锅头颇有意见,觉得还不如一毛三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他们有人甚至觉得大曲的味道不能容忍。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他的烟袋如果丢了,有人捡到一定会送还给他的。谁都认得:这是老吕的。白铜锅儿,白铜嘴儿,紫铜杆儿。
他抽烟也抽得慢条斯理的,从不大口猛吸。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参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责人家的医药费。
这件事老吕亲眼看见。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地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
老吕在小红门一家木材厂下夜看门。他在木材厂喂了一条狗。他每天来喝酒,都带一个塑料口袋,安乐居的顾客有吃剩的包子皮、碎骨头,他都捡起来,给狗带去。
比老吕稍晚进店的是老聂。老聂总是坐在老吕的对面。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他来了,搁了一个小提包,转身骑车就去“奔”酒菜去了。他“奔”来的酒菜大都是羊肝、沙肝。这是为他的猫“奔”的,——他当然也吃点。他喂着一只小猫。“这猫可仁义!我一回去,它就在你身上蹭——蹭!”他爱吃豆制品。
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来吧!”他招呼全店酒友。“你哪来这么多香椿?——这得不少钱!”“没花钱!乡下的亲家带来的。我们家没人爱吃。”于是酒友们一人抓了一撮。剩下的,他都给了老吕。“吃完了,给我把饭盒带来!”一口把余酒喝净,退了杯,“回见!”出门上车,吱溜——没影儿了。
上海老头来了。上海老头久住北京,但是口音未变。他的话很特别,在地道的上海话里往往掺杂一些北京语汇:“没门儿!”“敢情!”甚至用一些北京的歇后语:“那末好!武大郎盘杠子——上下够不着!”他把这些北京语汇、歇后语一律上海话化了,北京字眼,上海语音,挺绝。上海老头家里挺不错,但是他爱在外面逛,在小酒馆喝酒。
“外面吃酒,——香!”他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
“您大概又是在别处已经喝了吧?”“啊!我们吃酒格人,好比天上飞格一只鸟,格小酒馆,好比地上一棵树。鸟飞在天上,看到树,总要落一落格。”这只鸟喝完酒,收好筷子,盖好小饭盒,拎起提包,要飞了:“晏歇会!——明儿见!”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
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这是老王的口头语。凡是他不以为然的事,就说“这是什么买卖!”
现在,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那儿变成了一个什么贸易中心。
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
(有删改)
1、小说标题“安乐居”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①“安乐居”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
②“安乐居”是旧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
③“安乐居”象征着悠然闲适、自在无拘束的生活,是“老酒客们”的精神栖息地;
④“安乐居”代表着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感伤情怀。
2、联系全文,探究小说中人物群像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意蕴。
小说中写了安乐居里形形色色的“酒客”,人物一个接一个地登场,没有人是安乐居里的中心人物,人人又都是安乐居里的重要人物,在他们身上透射出浓郁的文化意蕴。
体现了人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一致——讲礼。他们虽社会地位低微,却几乎都于平凡中具有一种古代仁人君子的风度。如在听了老吕讲的屠老头之子无理打伤饭馆服务员、儿子被抓、老头赔偿医药费的事后,老聂说“该”,老王则说“这是什么买卖”,而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三个人的反应都简单而有正气:一个“该”字,表达了鲜明的是非感,“这是什么买卖”则包含更大的义愤和不平,而“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在罪有应得的表面隐寓着对屠老头这类人“本性难移”的不齿。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重义。这里的酒友之间,和和乐乐,他们终年生活在一种和乐安宁之中,酒友之间,相亲相爱,腌香椿也要分给大家尝尝鲜。
体现了人物内在的自我约束——自重。每个人喝酒的时间、座位、姿势都保持不变,他们养成了习惯,天天如此。这种有序,靠的是酒客之间的自我规范;在安乐居喝酒的,也都很有节制,很少有人喝过量的,而且喝得很斯文。
体现了人物内心的一种自适——自爱。安乐居里的几位酒客,论社会地位、生活条件都属于下层。喝的是一毛三一两的最低层次的酒,而且觉得喝起来“顺”,下酒菜里兔头就算理想之物,但他们精神上都很满足,怡然自乐,无所营求。有人感慨兔头涨价,老吕说“有兔头,就不错”,豁达、随和、易于满足的心理,一览无遗。
3、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安乐居”还是“老酒客”?为什么?
 示例一:选“安乐居”。
理由:①“安乐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空间,是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②“安乐居”架构了故事情节,是一个结构的“容器”,充分展现了老北京真实的日常生活;
③主题上,既追忆与缅怀了市井人生与民俗风情,也暗示了传统文明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的退让,带着隐隐的失落。
示例二:选“老酒客”。
理由:①老酒客是安乐居里的主要群体,通过老酒客们在小酒铺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②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市井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③主题上,寄托了作者对底层老北京人的亲近及对传统生活方式逐渐消失的淡淡伤感。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