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物怀人,小轩浓情——《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涵泳,积累文言知识、文化常识。
2.梳理文章脉络,赏析细节描写、章法技巧。
3.品味至爱亲情,理解眷恋家园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教学重点】
品味至爱亲情,理解眷恋家园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
【教学难点】
梳理文章脉络,赏析细节描写、章法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朗读、吟诵、歌唱等多种方式诵读文本,以读促学,以声求义,以声传情。
2.小组合作讨论法。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共同体,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与提升。
3.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而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想象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思考。
4. 比较阅读法。多则文本比较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思维。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要求
1. 断句正音,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本。记录“我的疑问”。
2. 情境研习任务:今年是归有光逝世 450周年,我校文学社举行“百年震川情”纪念活动。
(1)假如你是部编版新教材主编,请为本文设计一幅插图,并说明设计意图。
(2)请根据课文内容,排演一幕课本剧,参加纪念活动。
(3)校刊《晴空》杂志设置“经典重温”专栏,请评点本文,给专栏投稿。
(4)请你为归有光写一副对联。
(5)校园征集令: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央视“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节目深入人心。我市即将举行“中华经典诗文诵吟大赛”,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或吟咏本文。
二、导入
同学们好!首先,请大家猜个谜语。谜面是“衣锦还乡”,打一位明代散文家。(谜底:归有光)。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都有自己的书斋,书斋名寓意深刻,寄托个人情怀。如 “稼轩” “聊斋” “晦庵”“饮冰室” “惜抱轩” “项脊轩”。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书斋,感受主人怡然自得的读书生活,品味他平淡记叙中饱含的深情。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知识。
2.梳理文脉,赏析细节描写。
3.品味至爱亲情,理解故园情结。
三、解题质疑
1. 《项脊轩志》的“志”是“记”的意思。“志”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往往寓意深长。
2.课前,收集学生预习疑问,主要问题有:
(1)为什么归有光给书斋取名“项脊轩”?
(2)“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是谁种的?
(3)文中的“......”省略了什么?
四、知人论世
了解归有光的生平,解答第一个问题。课件展示: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其祖上住在项脊泾,自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自幼苦读,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但考试不利,28岁丧妻,35岁中举,8次考进士落第。迁居到嘉定安亭江上,讲学 20余年,世称“震川先生”。直到 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65岁病逝。一生郁郁不得志。著有《震川先生集》。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明确:归有光住在昆山项脊泾,自号项脊生,书斋取名“项脊轩”,有怀祖追远,怀念祖先的意思。
五、梳理积累
1.文言知识例解:“爨”,会意字。古字形上部模拟双手拿着甑,中间是灶口,下部表示用双手将木柴推进灶口。本义指烧火做饭。古代称厨房为“爨室”,煮饭的大锅叫“爨镬”。文中 “迨诸父异爨”,“异爨”是分家的意思。
2.文化常识例解:“三五之夜”是农历每月十五。望、既望、朔、正朔、晦分别指农历每月十五、十六、初一、正月初一、农历每月三十。“年芳二八”是十六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计数方式,在古汉语中,如果并举两数,那么就以其乘积表数。
3.诵读全文: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坐直身体,字正腔圆,大声诵读。
六、品析感悟
《项脊轩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统摄全篇,是全篇的文脉——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让我们一起品味作者的欢乐与悲伤。(板书“喜”“悲”)
1.情境研习任务一:假如你是部编版新教材主编,请为本文设计一幅插图,并说明设计意图。学生作品展示(部分)
2.情境研习任务二:今年是归有光逝世 450周年,我校文学社举行“百年震川情”纪念活动,请排演一幕课本剧,参加纪念活动。
(1)表演课本剧祖母:(开门走进项脊轩内)光儿。作者:(正在读书,起身作揖)奶奶,您来了。祖母:我的孙儿,奶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了。你为什么整天默默坐在这里,很像一个女孩子啊?作者:对不起奶奶,我没有去看望您是我的错。我正在读《论语》。祖母:好!看到你读书这么用功,奶奶十分欣慰啊。你继续读吧。祖母:(走出项脊轩,关门,自言自语)我的家族的孩子们读书不用功,已经很久没有什么成就了,现在光儿这么努力,他日金榜题名,指日可待。祖母:(拿着笏板,开门,再次走进项脊轩内)光儿,这是我祖父的象笏。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任太常寺卿,他每天上朝时都会带着这个笏板。现在我把它交给你,奶奶相信,来日你一定用得上。作者:(站立)奶奶,这个象笏太珍贵了,我一定会发奋努力,不辜负您的嘱托。祖母:好,好!(结束)
(2)主演谈对角色的理解。
(3)观众谈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祖孙之间,浓浓亲情,让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3.情境研习任务三:评点,是古人品析诗文的常用方法。校刊《晴空》杂志设置“经典重温”专栏,请评点本文,给专栏投稿。
(1)名家示范:清代著名思想家黄宗羲读完此文后,留下这样的点评“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板书“细事”)
(2)学生作品展示(部分)
(3)质疑探究:为什么说能在归有光妻子身上能看出他母亲的性格?母爱为什么给予他向上的动力?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到底是谁种的?文章的 1、2、3段是作者 18岁写成的,4、5段是写于他而立之年后,是对前文的补充。教材中省略号到底省略了什么?教材省略了这段文字,是否影响读者对文意的理解呢?这篇文章写于不同时期,读起来能否不通畅呢?
(4)播放《品读》讲解视频。
(省略的内容)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学生比较阅读预习学案中的《先妣事略》,自主、合作探究,各抒己见,自圆其说。教师点拨:归有光借一间小屋,抒发悲喜之情,怀念三代亲人,语言平淡却饱含深情。时间元素和空间元素在项脊轩交织,营造出点面结合、立体多元的时空背景。项脊轩是多重时空元素的交汇点。百年老屋,见证了作者的成长,记录了他的希望和梦想,留下了四百五十年传诵不衰的佳作。(板书“淡语”“浓情”)
七、拓展探究
1.情境研习任务四:归有光去世后,清朝道光八年,江苏巡抚陶澍为纪念归有光,在归氏故居安亭建造震川书院。1834年,林则徐参观震川书院,写下一副有名的对联
儒术岂虚谈,水利书成,功在三江宜血食;
经师偏晚达,专家论定,狂如七子也心降。
(水利书:指归有光的《三吴水利录》;血食:受祭祀;经师:归推崇孔孟,被称为经师;晚达:归有光晚年才中进士,故称晚达;七子:指明后七子中的王世贞,王世贞在《归太仆赞并序》中对归大加赞扬。)请你为归有光写一副对联。学生作品展示,师生点评。
2.情境研习任务五:校园征集令:古代诗文都是能吟诵的,吟诵是我国传统的美读诗词文的方法。央视“朗读者”“经典咏流传”节目深入人心。我市即将举行“中华经典诗文诵吟大赛”,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或吟咏本文,参加比赛。学生自由展示,形式不限,说明个性吟诵的原因,教师适时点评。
八、课堂小结:
归有光念念不忘项脊轩,从对分家感到遗憾,到深情怀念与项脊轩相关的亲人,这是对家庭的珍视,对家族的重视。《礼记 中庸》中有一句“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中国人重视亲情。我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说“中国文化的特色就是重视人与人的关系,它总是把家庭那种彼此亲密的味道,应用到社会上去。 ”在高一的时候,我们读过整本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歌手高枫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故园情结,对家族的眷恋,已经深深铭记在中国人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基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九、布置作业
1.必做:工整抄写全文并背诵。
2.选做:尊奉孝道,眷恋家园,是我们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请从这个角度出发,比较鉴赏《陈情表》与《项脊轩志》,500字左右。
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