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唐哀歌:《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晚唐哀歌:《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17: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晚唐哀歌:〈泊秦淮〉〈贾生〉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泊秦淮》与《贾生》为部编语文教材七下年级P162页上面的两首“课外古诗词读”。作者杜牧与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杰出代表人物,把“小李杜”放在一起,教育部的用意非常清晰:不仅要感受“小李杜”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更要挖掘作品后面的文本教育价值——一个盛世王朝走向没落时的文人的责任担当。所以,我想以这两首诗为基座,为学生搭一座支架——爬上去看一看“怀古诗”的风景。
·学情说明
杭州市风华中学是杭州北部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一所新校,学生基础薄弱,积累较少。虽然进学一年来,不遗余力增加古诗文熏陶,虽有起色与微效,但是,毕竟依然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上,所以,积累与熏陶,思维与表达,拓展与提升,依然是本课设计的立足点。尤其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朗读辅助技巧的运用,以及通理解题、知类解题的引导。
·案例背景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两首古诗,富含生命成长的营养,绝不只能满足于背熟会默写就够了,老师应当以此为桥梁,带领学生走进杜牧与李商隐的心中去,感受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操,然后把“家国责任”四字的力量输入学生心灵,会思考,敢担当,这才是语文课堂要承负的最主要使命。
综观目前学生考试的得分情况,我以为学生古诗文得分是最低的。因为诗歌本身的意象传达性,情感的隔代性,语言的跳跃性等等原因,学生的古诗鉴赏着实不能乐观,为此,我们要加强诗类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某一类诗歌的解题密钥。
·教学目的
1.了解唐诗分期,构建诗格框架;了解作者经历,人生殊途同归。
2.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追索答案;引入资料助读,准确把握诗意。
3.寻觅两诗同点,积极思维表达;解锁诗歌真味,读出感同身受。
4.摸索写作规律,通理知类解题;迁移比照拓展,惆怅晚唐哀歌。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追索答案;引入资料助读,准确把握诗意。
·教学难点
寻觅两诗同点,积极思维表达;解锁诗歌真味,读出感同身受。
·教学方法
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了解唐诗,构建框架。
1.唐诗分成四个特征鲜明的时期:
师说:国运江河日下,末日的来临不可逆转,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为大唐诗国的灿烂涂抹了最后一笔余晖。
2.晚唐诗坛杰出代表杜牧与李商隐的生平简介:
杜牧:803-852,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祖父杜佑,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先后任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一生好学,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二百卷。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杜牧对自己的家世很自豪,他说:“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813-858。十岁时,父亲去世。少年时期只能“佣书贩舂”, 撑持门户。唐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令狐楚。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但在科举上一再失败。开成二年(837年),经过长期刻苦学习并由于令狐绹的延誉,李商隐得中进士。后来,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中。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恩师和恩主的背叛,并且很快就为此付出了代价。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在郑州病故。
师说:杜牧一生富贵平顺,李商隐一生颠沛流离,人生经历反差极大,且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殊途同归,一起成为了晚唐诗坛的代言人——“小李杜”。
初读:发现未知,敢于追索。
1.自读两诗,有不懂请提出来,现场解决。
2. 强调四个学生存疑却不敢提出来的关键点,通过资料助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1)秦淮:见书中注解。“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秦淮自古就是销金窟,繁华地。
(2)《后庭花》为何被称作“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3)贾生:
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
仕途不畅: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因锐意改革,受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抑郁而亡。司马迁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屈原贾生列传》
才名卓著:《过秦论》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鲁迅称为“西汉鸿文”。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4)李商隐写诗缘起:
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师说:贾谊以33岁的短暂一生,留下这么丰富而犀利的作品,难能可贵,惹人缅怀。而司马迁,写作的用意是赞美文帝的求贤如渴虚心求教,刻画的是君臣契合彻夜长谈,但是,李商隐却“反其意而用之”了,这是一种对历史深刻的反观。
品诗:发现同点,思考表达。
提示: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请你从取材角度,写作手法,抒发情感,写作目的,语言特点、诗属类型等角度对这两首诗进行比较,把你的发现与思考的结果和大家交流。
预设:
1. 取材角度:
杜诗以夜泊秦淮之所见所闻为内容,李诗以史书记载之所读所感为内容。
2. 写作手法:
如用典故:杜诗用陈叔宝《后庭花》,李诗用汉文帝问“鬼神”。
如先扬后抑:杜诗先写秦淮河的夜景之美,再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李诗先赞美汉文帝的求贤若渴,再揭示汉文帝只关心长寿之道。
如借题发挥:……
如就事论理:……
3. 抒发感情:
抨击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对王朝未来的深切担忧。
4. 写作目的:
希望统治者从梦中醒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5.语言特点:
批评讽刺,含蓄蕴藉,沉郁痛苦,激动喷张,意味深远……
6.诗属类型:
咏史怀古。
优读:读出情味,感同身受。
思考:通过怎样的动作、表情、语气语调来表现作者的内心世界?
建议:一个点赞、一声轻叹、一阵摇头(或者一个皱眉)
目的:再一次切身感受两首诗的共同点。
小结:摸索规律,通理知类。
1.自读两诗,有不懂请提出来,现场解决。
2.强调四个学生存疑却不敢提出来的关键点,通过资料助读,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意:
(1)秦淮:见书中注解。“梨花似雪柳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秦淮自古就是销金窟,繁华地。
(2)《后庭花》为何被称作“亡国之音”?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3)贾生:
简介: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仕途不畅: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因锐意改革,受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抑郁而亡。司马迁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屈原贾生列传》
才名卓著:《过秦论》 《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鲁迅称为“西汉鸿文”。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4)李商隐写诗缘起:
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师说:贾谊以33岁的短暂一生,留下这么丰富而犀利的作品,难能可贵,惹人缅怀。而司马迁,写作的用意是赞美文帝的求贤如渴虚心求教,刻画的是君臣契合彻夜长谈,但是,李商隐却“反其意而用之”了,这是一种对历史深刻的反观。
拓展:迁移比照,学以致用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景阳井(李商隐):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结论:因为不能直接抨击当朝,所以,只能借古讽今。这种咏史怀古,借古讽今的诗作,是我们古典文学宝库的一枝奇葩异卉。
(备注:此环节为机动环节。因为课堂容量大,也怕学生思考速度跟不上,故而设置机动环节。)
收束:晚唐哀歌,余韵悠悠。
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法)丹纳《艺术哲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 李商隐
盛世可励志,衰亡可明理!
哀歌的本质:心灵的渴望!
【附录板书设计】
晚唐哀歌 借古讽今
先扬后抑 失望悲愤
借题发挥 意味深长
家国命运 文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