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史氏曰”说起——《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相关常识。
读懂故事大意,感知、归纳文中狼和屠夫的形象特点。
学习《聊斋志异》的阅读技巧。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大意,感知、归纳文中狼和屠夫的形象特点。
学习《聊斋志异》的阅读技巧。
教学难点
学习《聊斋志异》的阅读技巧。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疏通文字
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要求声音响亮,情感充沛,坐姿端正。教师在过程中指导朗读。
阅读品味三则《狼》的开头,让学生比较分析哪一则更好?
学生比较不同:第一则关注点在肉,第二则在人,第三则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缀”,理解不是脚后跟黏牢,而是一直紧跟着。从中学生得出氛围的紧张感。还有“日已暮”和“晚归”的哪个更能突出气氛紧迫的争辩;
这一环节得出方法:文言小说:叙述方式富有技巧,语言简洁有韵味。
第二板块:梳理情节
提炼文中字词,补充完整方框中的内容
屠担骨归,两狼缀行,屠投以骨,两狼并驱,屠奔倚薪,两狼眈眈,一狼径去一狼犬坐,屠毙两狼。
这一环节师生共同梳理情节,教师在点拨过程中不断提示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以及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
第三板块:跟着“异史氏曰”读文章
1.引用学者探究,引出最后一段议论。
2.齐读最后一段,提问:
狼亦黠矣的黠字如何具体体现?
屠夫是怎么做到顷刻两毙的?
观察“意暇甚。屠暴起”和“方欲行,转视积薪”中间空缺处,进行补白训练。
3.变问:狼之变诈几何哉?
“狼”与“禽兽”互换,让学生明白寓言的特点。
唐老师通过一句话解读一则故事,通过一则故事走进聊斋世界。在鲜活的语言中,读出聊斋的奇异,在还原的情境中,读出奇异背后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