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0:5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从“一个欧洲人的回忆”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1939年开始写作自传《昨日的世界》,1942年完成自传《昨日的世界》。茨威格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于1942年2月22日在家中绝望自杀。
人物简介

欧洲的光芒与阴影—战前的翻涌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目录

茨威格内心世界的变化
一战前:
一战中及一战后:
材料一:“如果我要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即我长大成人的那段时间作一个简要的概括,那么我希望如此说:这是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天真乐观
太平盛世
战前的欧洲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欧洲的光芒与阴影—战前的翻涌
工业的荣光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太平的黄金年代”是否真正太平?
欧洲裂变
波涛翻涌
欧洲的光芒与阴影—战前的翻涌
经济发展不平衡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
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
政治发展不平衡
②巴尔干半岛问题复杂,欧洲火药桶
③两大敌对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
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材料:可是,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发出了一声枪响。在这枪声中,那个我们曾经在其中受教育、成长和栖身的充满安全感和创造理性的世界,正如一只空陶罐一样,被击得碎成千片。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一战原因
欧洲的光芒与阴影—战前的翻涌
“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
军服光鲜的骑兵进攻令人眼花缭乱,致命一枪打中了勇敢者的心脏,整个军队开拔就是一场无往不胜的凯歌进军。“圣诞节我们就回来了!”1914年8月的入伍新兵笑着对他们的母亲喊道。——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一战爆发:战争预期VS残酷现实
战前欧洲人的心理:

战争光荣、快速取胜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一战过程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匈
南线:
俄←→奥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伤亡惨重“凡尔登绞肉机”)、索姆河战役(伤亡惨重,“索姆河地狱”)、日德兰海战德国未能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
地区战争
欧洲战争
(决定性战场)
(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
美国、中国参战(以工代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一战过程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
今天的世界以及横亘在过去和今天之间的那个世界,变成完全不同的世界。——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一战爆发:战争预期VS残酷现实
战争光荣快速取胜

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在1914年战争之初的几个星期里,想与某个人进行一次理智的谈话,渐渐变得不可能了。那些最和平、脾气最好的人也变得杀气腾腾,好像醉酒了一般.......一夜之间都成了狂热的爱国主义者,而且从爱国主义者变成了贪得无厌的兼并主义者。——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思考:面对残酷的战争现实,欧洲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毒气战
无数欧洲人抱着为国而战的正义信念投入战争,遭遇的却是无谓牺牲、互放毒气等赤裸裸的屠杀,有人说:这是帝国主义战争,灭绝人性的战争!
战后欧洲人的心理变化: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一战墓地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从性质上看
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间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而进行的战争。
从起因上看
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从进程来看
帝国主义各国为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而进行了长期且残酷的争夺,显示出一战的侵略性质。
从结果来看
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和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一战性质:一场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一战性质分析
我真正的家乡—欧洲,这是我的心做出的选择——自从第二次发生同室操戈的自杀式相残以来,对我来说它已不复存在。——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大战的伊始与翻转—战中的汹涌
1
2
3
对欧洲
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对殖民地半殖民地
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对国际格局
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一战的影响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大战爆发之初,各国的文官政府考虑的是如何及时应战,以避免削弱自己,坐大对手;军方则仍然设想通过一场拿破仑式的战争或普法战争等方式的战争,即靠一、两次大的战役便见分晓。
战争历时 4年零3个月(1914.7—1918.11.11)
参战国家 三十多个国家
战争范围 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
卷入人口 超过15亿
参战人员 7000多万
伤亡人员 3000多万,另有1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死去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清单
2.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1)惩罚德国及其盟国。
德国重划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法国,瓜分德国全部殖民地,德国需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2)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3)限制德国和其他战败国的军备。(4)成立国际联盟。
(1)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2)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3)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1919巴黎和会
1922华盛顿会议
战胜国给战败国“强加的和平”,是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一)凡-华体系内容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和平
原则:全体一致
实质: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局限: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自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之原则,即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成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三)委任统治之性质应依该地人民发展之程度、领土之地势、经济之状况及其他类似之情形而区别之。
——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资料选编》
你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是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国际联盟把委任权授给了英国、英国的自治领、法国、日本和比利时,这些国家因而实际上获得了新的殖民地。
委任统治制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慑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声势,对殖民体系的一种改造,它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二)国际联盟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任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
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苏]列宁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问题探究
(三)凡—华体系的特征
危难的落幕与暗流—战后的暗涌
反动性
非正义性
以强权政治原则建立的新秩序,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巴黎的人民手挽手走在大街上游行庆祝。
和约不和……潜藏着危险的暗流
德国复仇主义者喊出了“打倒《凡尔赛和约》”的口号。
材料一:自从看到他们在凡尔赛如何出卖了长久和平的可能性,人们开始鄙视外交手段。——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五)凡—华体系的评价
我从这个时刻开始知道,无论这里还是在别处,我们都面临着一场斗争,我们的和平还不是真正的和平。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天真乐观
失望无助
茨威格内心世界的变化:
一战中及一战后:
一战前:
两次大战,欧洲陷落
绝望自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 14 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本课小结
(2020·山东高考·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A
学以致用
(2019.4·浙江高考·29)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别: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  )
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
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
D.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D
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C
20世纪初,德国明信片上印有“一枪干掉一个俄国佬”,“一刀捅死一个法国佬”,“一脚踩死一个英国佬”,“一拳打死一个日本佬”等口号。材料反映了(  )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 B.一战前的德国民族情绪激烈
C.法德矛盾是欧洲的主要矛盾 D.长期对外战争削弱德国国力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