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2《与妻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11.2《与妻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20:1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句义,深刻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表达,感受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林觉民爱的多种表达方式;
2、体会林觉民等革命烈士的大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走进书信
不知道同学们写过信吗?曾经写信的那份快乐,还记得吗?在厚厚的一沓信纸上,用蘸着蓝、黑色墨水的钢笔,将内心的期待与美好,诉诸笔端,化为感情的字迹。今天我想跟你们分享三封信,
第一封是 2019年4月18日寄出的,收信人是我的班长陈伟,写信的缘由便是劝解这个失恋的傻小伙子;
第二封是 2021年2月26日收到的,寄信人是你们的学哥浙大的张嘉轩,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帅锅”,我给大家读一部分,感受一下他的调皮;
第三封信,与春天有关,与你们有关,更与本节课有关,是之前给你们提到的高考语文136的白杨学姐,一起看看她的文笔。太美好了,透过文字,想着他们的模样,多么美好。
科技的进步,已经让纸质信,离我们的生活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微信及各种电子信件。然而脑海里的信件与邮戳,却挥之不去,因为写信,是一种美好的情怀,为了那一条漫长的消息,情愿等待。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天下第一情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去感受字里行间那份浓郁的爱......
二、数字细节,品析书信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品味去探究数字背后的深情—— 一衷三忆一情四悖
(一)一苦衷
作者为什么写这封信,用意何在
(明晰)“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表死别之意,“恐汝不察吾衷”
那么作者的“苦衷”是什么呢?
吾至爱汝——爱妻子,理应“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但是当下“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现状,让自己不得独自享受而弃天下人于不顾,希望妻子可以理解自己的决定与苦衷,作者的那句“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更是让林觉民的人物内心的坚定展现的淋漓尽致。
那么作者要妻子体察的内衷是哪些呢?从信中看,主要应指以下几方面:
1、作者忍心舍妻而死,并非不爱对方,恰恰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用于就死也。”希望妻子能节哀励志,“亦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2、在当时的局面下,个人的幸福美满随时可毁于一旦,即使幸免,而天下受苦受难者不可数计,所以作者才“敢率性就死”、“死无余憾”。
3、嘱托妻子善抚后代,“教其以父志为志”,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
(二)三回忆
那句“吾至爱汝”,可以看出他们两人的感情很好,文章有没有具体的情节可以体现这份坚贞与美好呢?是的,文章有两个人的回忆,那么回忆了哪几件事?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对夫妻恩爱过往的三段回忆。
(明晰)
(1)忆关于夫妻先死、后死的争议。
(2)忆两人双栖之所。
(3)忆远行欲告又止的情景。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记叙了3件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爱恋和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的一片真情。这种“吾至爱汝”的夫妻间的至诚美好令人感动;但更令人感动的是,“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的献身精神。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自己幸福和生命的说理过程,是对其挚爱陈意映的说理,更是对自己的说理。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幸福、自由,投身于革命洪流。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者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自觉。
这封遗书不同于大多数烈士遗书激昂慷慨、大义凛然的风格,而是既申述革命道理,又不乏“闲情逸致”。三段回忆,尤其是回忆婚后情投意合,用笔细腻,足见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珍惜、神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妻子的爱,对生活的爱,有人说这有损于林觉民的伟大形象,同学们觉得呢?其实不但没有削弱烈士的高大形象,反而使人觉得烈士的可亲可敬。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革命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同样有七情六欲的血肉之躯。他们的超卓之处,在于入俗而又出俗,珍爱生活而又甘为美好的未来奋斗、献身,他们的人格和行为也就更具有情感的冲击力、道德的感召力。
(三)一情怀
而这份冲击力、感召力,无不是源自一个“情”,“情”字贯穿全文,那么这个情字的内涵是什么呢?
(明晰)对妻子的爱恋和怀念之情
死别的悲哀和伤痛之情
对黑暗现实的愤懑之情
献身革命的豪迈之情
一言以蔽之,家——儿女情长,国——英雄志坚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做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这便是林觉民先生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位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英雄。
(四)四矛盾
《与妻书》是民主革命志士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夕,抱必死之心写给妻子的绝笔书,在众多革命烈士的遗书中,这是一份独具魅力的书信,初观,此信有若干不同寻常的矛盾之处,让我们依文读解,去再次感受到烈士一颗高尚而美好的心。
(明晰)矛盾之一:至爱妻子,却又“勇于就死”
生活中,人们对新婚夫妇常致这样的祝福“永结同心,白头偕老”,人们表达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常用这样的话语“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作者既然深爱妻子,何以不为对方考虑,而甘愿弃之而死呢?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原来他不愿厮守小我之幸福,而是将对妻子的爱,对小家的爱推而广之为对天下人的爱,这就使他勇于就死的意愿有了坚实的情感基础和思想基础,而“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的黑暗现实促成了烈士勇于就死的行为。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烈士舍己为众、为天下人谋福利的高尚情怀。
矛盾之二:无话不谈无情不诉,却又有所隐瞒
遗书第三段回忆初婚三四个月夫妻情投意合:“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但作者对爱妻却有所隐瞒,如“平生未尝以吾志语汝。”前后不一,并非夫妻感情出现裂痕,却正是作者对妻子的至爱所使然:“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作者生平没有告白爱妻自己的革命理想、从事的革命事业及随时可能出现的危险、牺牲,是恐爱妻担惊受怕,自己因而不安。隐瞒不忍,启口却难,在这样矛盾交织的心情下,作者一度“日日呼酒买醉”,掩饰内心苦痛,体现了他对妻子“为汝谋者惟恐未尽”的动人的体贴爱护之情。
矛盾之三:平日不信有鬼,今则望其真有
作者本系无神论者,但在遗书中开口“阴间”,闭口“九泉”。不论是传统的“鬼神灵魂说”还是近代的“心电感应说”,他都宁愿真有其事。所以然者,是作者想到自己死后妻子定会痛苦、孤寂,于是情愿自己纵然身躯不存,而灵魂却能陪伴沉浸于失夫之痛的爱妻,权作慰藉。作者化腐朽为神奇,借荒诞的迷信说法传达自己的慰妻之心、不舍之情,身前身后处处想到,令人唏嘘感叹其对爱情的执着、真挚。
矛盾之四:妻子“幼年受庭训,耽诗书,好吟咏”,却在书信结尾“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之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陈意映是清代名宦陈若霖的后代,其父是陈元凯,自幼识字读书,看懂此信显然毫无问题,不可能看不懂,我觉得很可能是作者为了提醒“诸母”在自己为国捐躯后,能够多多陪伴、照顾、开导、劝慰已身怀六甲的妻子吧,在最后这简短的、看似不过是段补充说明的文字中,亦可见作者为夫之细心,对妻子之深爱。
陈意映看到这封《与妻书》后,无法接受丈夫的离世这一事实,她也不愿意苟活在世,在陈意映诞下林觉民遗腹子后,尝试自杀,然而并没有成功,林觉民父母跪求她能为了两个孩子,放弃这个念头,可是在两年之后,陈意映还是抑郁而逝。可见两人的深情,也足见作者是多么了解他的妻子。
这是林觉民夫妇以及一家人的照片,是多么珍贵啊,如若不是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他们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啊,林觉民的选择是值得我们所有人仰望的,是我们心底的英雄。
三、跳出文本,提笔书信
2023年是辛亥革命 112周年,假如你现在置身广州市黄花岗烈士陵,你想对林觉民说些什么呢?给林觉民写一封信。(下水文)
那年,痛兮,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如今,乐兮,十里红妆,繁花似锦
天佑中华,山河犹在,国泰民安,这盛世,如您所愿。
【点拨】:
有一种感动穿越时空,有一种记忆历久弥新,
有一种精神生生不息,有一种声音激荡身心,
那便是亘古不变的浓浓家国情,“云中谁寄锦书来”林觉民这封“与妻书”,这封锦书,深藏“一种苦衷,三件回忆,一种情怀,四种矛盾”,1314,共谱这“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的爱情赞歌,尤其是那句“吾至爱汝”,520式真情告白,感人肺腑;同时也奏响了“一生一世”的家国最强音。
迟子建说“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那是一种执念,亦是一种信仰。长江大浪,吾如沙砾,虽至微至鄙,吾爱吾国之心,至死不渝。我提议我们起立,一起对这位为人民谋福祉的大英雄说一句——这盛世,如你所愿,汝可安息矣。
四、课后作业
为我所用以林觉民为作文素材,选取立意点,写一段 200字左右的片段,好,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