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赋》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6.1《赤壁赋》课件(共36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7 21: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林语堂《苏东坡传》
导入
赤壁赋
宋·苏轼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字典及文中注释,学生能够读准字音,并解释文段中重点实词“愀然”、“吾与子之所共适”中“适”的含义;通过进一步讲解和学习,学生能够独立用白话解释文段内容。
2.通过通读文章,学生能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字词句;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讲解,能够复述主客心情变化的过程,并解释其原因。
3.通过反复阅读和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树立对自然与生命的正确认识;通过翻译文章及教师讲解,能够辨证认识文章中的“变与不变”;在学习本文后,能够重视并学习作者对待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
苏 轼
(1037-1101)
提到苏轼,你会想到哪些“标签”?
东坡的生平
苏轼+ 苏洵、苏辙 三苏
韩愈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文)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苏黄米蔡(书法)
蔡襄
苏轼
苏洵、苏辙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唐宋八大家(文)
辛弃疾
苏辛(词)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黄米蔡(书法)
三苏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文体简介
赋是一种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它的特点:“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侧重于借景抒情,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
任务一:听朗读,读准字音
疏通语意 理清文脉
活动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疏通每段的重点字词和重点文句,并概括段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一段字词梳理
译文
第一段: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缓缓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漂浮去所要去的地方,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浩浩淼淼的样子好像凌空驾风而行,并不知道所要停留的地方,飘飘摇摇的样子好像要脱离人世,羽飞升成仙进入仙境。
知识补充
1、序数纪月法。一月、二月、三月……类推,其中一月又叫“正月”,十一月又叫“冬月”,十二月又名“腊月”。
2、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
3、时节纪月法。根据一年中四季和节气来记录月份的方法。各季节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称代。如“孟冬”代农历十月;“仲春”代农历二月。
纪月法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二段字词梳理


为何而乐?
为何而悲?
为何而乐?
美景
乐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三段字词梳理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
第三段:苏子不禁容色改变,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河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么?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着长江向东进军,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长达千里,旗子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劝酒,像蜉蝣一样在天地中寄居,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生命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携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四段字词梳理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五段字词梳理
翻译下列句子(5分)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固一世之雄也。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课时二
整体感知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的心情是如何变化的?试从文中找出最直接体现作者心情的关键词。
乐甚
愀然
喜而笑

语句 七月既望 主客夜游泛舟赤壁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特点 良辰 乐事 清风明月交织,露珠水色辉映,澄澈柔和、幽美浩渺,景美如画,意境幽远(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一般)——美景 舒畅飘逸,无拘无束,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赏心
如何表达 叙事 描写、拟人、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为何由乐转悲?
明确:
(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美人”最早出自屈原《离骚》,一般和香草偕行,如: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美人”:一切美好事物和作者理想的化身。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请简要赏析。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运用比喻、通感、夸张的手法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通过箫声的悲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使行文由乐转为悲,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为何而悲?
2、天地阔远、自身渺小。
1、英雄消逝、功绩不存。
3、长江无穷、人生短暂。
作者是如何抒发内心的悲情?
明确:
1、对比:古今人物的对比——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 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怀古伤今。
2、比喻: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感叹天地阔远、自身渺小;感叹长江无穷、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3、借景抒情、叙议结合。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接着叙述破荆州,下江陵的情景,是记叙;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加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水 月 人

不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思想 语句 情思
儒家思想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切;情怀悠远,思为世用,建功立业,成就人生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借客之口,由眼前之景想到曹操戎马一生,流露出崇敬之情,表现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道家思想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在广阔天地之间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从容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渴望凌空驾风,超尘出世,顺乎自然,获得精神的超脱。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启示:
艺术特色
3、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1、写景、抒情、说理有机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体现了“以文为赋”的特点。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成语归纳
杯盘狼藉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遗世独立
遗世独立: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遗世独立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正襟危坐
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沧海一粟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