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件(共25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1:0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程标准】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时空坐标
阅读下列史料,思考回答:“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哪些严重的困境?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2.7《人民日报社论》
安徽省4000万农村人口中有3500万以上的人吃不饱肚子!
——李向前《旧话新题:关于中国改革起源的几点研究》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农村人民公社景象: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城市国有企业景象: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思想僵化
经济衰退
城乡人民积极性极差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四人帮)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
——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作者为南京大学政治系教授胡福明
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如何破除思想僵化?
(2)召开:
(3)指导思想: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战略决策:
组织路线:
(4)内容:
(5)意义:
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思考: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类似的转折在党的历史上还有哪些会议?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27年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2.理解平反冤假错案的意义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1)原则:
(2)表现:
我们悼念刘少奇同志,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他的遗愿,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全面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使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而奋斗。
——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民族政策、宗教政策,重申侨务政策。
为改革开放奠定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6,北京)
(1)内容: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思考:《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有何作用?
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及其理论;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的分析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标志着中共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为改革开放打下了思想基础。
4.1982年宪法
(1)过程: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意义:
①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②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重要基础。
为改革开放奠定法律基础
结合文革教训,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二、改革开放进程
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他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体现了农民的创造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民生产的东西: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生产资料公有制没变,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
土地 改革 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 人民 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所有权
经营权
集体
农民
农民
集体
集体
集体
集体
农民
阅读史料回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小岗村1979年卖给国家粮食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还有钱,小岗农副产品收入47000元,平均每人400多元。在当时,对这群“叫花子”来说,这无疑是一座光芒四射的金山。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阅读史料,思考回答:阻碍城市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改革这些弊端?
行政命令,权力高度集中;
企业没有自主权,无活力。
◎1979年5月,国家经委等部门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改革管理体制的文件。这是中国最早实行承包制的首都钢铁公司,自承包后连续12年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19.1%
2.城市:
二、改革开放进程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0经济特区
1984沿海开放城市
1985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开放浦东
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深圳人均GDP由1979年的606元提升到2017年的183127元(按照平均汇率折算为2.71万美元),扣除价格因素,38年增长56.3倍,年均增长11.2%,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深圳2017年的GDP总量为22438.39亿元,首次超过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经济总量第一的城市。
二、改革开放进程
3.理论逐步深化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
1982
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87
1992
1992
2000
2001
根据教材p183第二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理论深化的过程,理解这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关系?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四)成果:到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构想
1.概念辨析:一国两制就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2.成功实践:
①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②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2.1992年,“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基会、海协会)
3.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历史性突破
4.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5.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翻开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汪辜会谈”
习近平、马英九历史性握手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4、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阻碍因素
(1)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因素:
①强大的祖国(改革开放);
②正确的方针(一国两制);
③共同的信念(民心所向);
④交流的加强(沟通了解);
⑤际的公认(一个中国)。
(2)和平统一台湾的不利因素:
①台湾岛内的分裂(台独)势力猖獗;
②国际反华势力的粗暴干涉,
香港的和平与发展
本课思维导图
小结与反馈
1、本节课的标题是什么?有几部分构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学习聚焦部分都说了什么?
2、学完之后,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需要老师进一步解答?
3、画出本节课知识思维导图,附在本课后空白处。
【课堂练习】
1.从1978年到1985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从2.5亿人下降到1.3亿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15.1%。有学者将其称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项奇迹”。其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实现农村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
A
2.1979年3月15日,瑞士雷达表首次在中国电视上播放了一条长达1分钟的广告。同一天,上海《文汇报》上也登载了瑞士雷达表手绘插图的通栏广告。这说明了 ( )
A.中国已经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中国企业开始面向国际市场
C.中国已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国开始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C
3.1984年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曾经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此后 ( )
A.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B.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国有企业改革向深入方向发展
D.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建立
B
4.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极格局的瓦解
A
5、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法律文件的颁布(  )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有利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
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