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九年级 第一学期 统编人教版 第三单元
单 元 组 织 方 式 团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岳阳楼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1 课
2 醉翁亭记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2 课
3 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3 课
4 行路难 (其一)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4 课
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4 课
6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 14 课
7 议论要言之有据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 元作文
二、课时作业
第 11 课作业设计
单元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 11.《岳阳楼记》 作业 类型 书面作业
题目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 来源
基础 性 作业 (必 做) 岳阳楼记 课前预习——文学常识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 吴县人,北宋( )、 ( )。谥号( ), 世称范文正公。
作品集: 《 》 传世
(
范仲淹幼年
丧父,生
活
贫苦 ,却刻苦读
书
,少有大志。从小
就立下“
,
之
”的誓言。
) 设计意图:查阅资 料,了解作家作品, 既有利于提升学生 阅读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也有利于加 深学生对作家深层 次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人物简介
范仲淹
个人作品
人生经历
(
我心中的范仲淹
:
) 课前预习——疏通文本,整理知识点 2.小组合作整理出你们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包括(1)最 容易写错的字、最容易读错的音 (2) 通假字 (3) 重要的 词语解释 (4) 重要的古今异义词 (5) 重要的一词多义 (
我
的整理:
) 课堂展示——诗句理解与默写 3.根据理解,默写古诗词。 (1) 从空间上写出洞庭湖湖面气势阔大烟波浩渺的句子 是: , 。 (2) 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 , 。 (3)写迁客骚人登楼观景,“ , ”, 眼前的萧瑟景象令他们不禁悲从中来。 (4) 写天气晴好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喝酒观景,心绪 顿然欣喜的诗句: , 。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 应用□探究 设计意图: 小组合 作梳理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有利于 提 高 学 生 自 学 能 力,提升对文言文 的兴趣,把课堂交 给学生,让学生学 会学习,符合“双 减”政策精神。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设计意图:通过理 解性默写以及知识 结构图,不仅能帮 助学生正确书写名 句,而且进一步理 解文章内容。、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 应用□探究
(
不
以
物
喜
) (
不
以
己
悲
) (
引
出:作者的政治抱负
)课堂展示——感悟人物的思想境界 4.赏析文本,如果我们以岳阳楼为一个点,将思维向 时间方向拓展,继续探究,我们要关注 3 个或 3 类人,按 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古仁人、迁客骚人、范仲淹,他们 的人生境界分别是什么呢?请完成下表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的思想境界 (
衬
托
) (
胸
怀天下
) 设计意图:通过知 识结构图,不仅能 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名句,而且进一步 理解文章内容,体 会三种人物之间精 神境界的差距。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 应用□探究
拓展 性 作业 (选 课后提升——赏析文本 1.妙笔生花,请为语文班刊留下你的优美文字。赏美景 (2-4 段) 《岳阳楼记》中精彩的景物描写,是使其扬名 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在第一时间吸引了我们,我们一 起来赏美景。 设计意图:语文班 刊的创建增强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自主赏析喜欢 的语句并鉴赏他人 写的赏析,有利于
做) 根据以下要求完成: 读:你最想读的句子。 赏:在班刊上,你勾画出了哪些精彩的赏析语句,和 我们分享。 思:在同学的精彩赏析之外,对于《岳阳楼记》的景 物描写,你还忍不住想说些什么?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 达力与鉴赏力。在 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学习,契合“双减” 政策的要求。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探究
课后提升——语言表达与运用 2.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请你根据对 本文理解,完成下面课文联。 (
拟
写 课 文 联
)
设计意图:对联是 我国传统文化重要 组成部分,依据自 己对课文的理解写 课文联,不仅检测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性程度,锻炼学生 概括能力,而且也 能提升学生对传统 文化的认知。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
1
) (
上联:
下
联
:滕子京修岳阳楼寄托胸怀
)
(
2
) 上联:仁人岂会喜物悲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
课外拓展——情感升
华
1
.伟人的情怀总有相同点,请依据示例,通过对本文
的
学习,写出对范仲淹的理解。
陶
渊
明
:真正的宁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心里修
篱
种菊。
范
仲淹
:真正的伟大,不是在心里修篱种菊,而是
) 设计意图:联系旧 知,结合本文,有 利于学生深入理解 范仲淹的情怀的伟 大, 同时也有利于 扩展学生思维,锻 炼 学 生 语 言 表 达 能,提升对文化名 人的认同感。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探究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和 实际情况来谈
表达清晰合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构完整,构思有创 意
能够按时完成
内容充实
无语病、错别字等基 本问题
第 12 课作业设计
单元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 12.醉翁亭记 作业 类型 书面作业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 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 做) 醉翁亭记 欧阳修 课前预习——作家作品 1.查阅资料,了解欧阳修生平,完成下表 (
欧阳修 (1007— 1072) ,字
,
号
,晚年号
,吉州
永丰 (今江西吉安) 人,北 文学家
、
史学家,“
”之一。
死后谥
“
”,世称“欧阳文忠公”。有
《 》
传
世
) 课前预习——文学常识 2.文学常识考查,你对唐宋八大家了解多少? 唐代:韩愈 、 宋代:欧阳修 、 、 、 苏洵 、 、 曾巩 课前预习——疏通文意,整理文言知识点 3.朗读《醉翁亭记》三遍,利用工具书 (课下注释、 字典等) 给生字词注音,理解文言词句,尝试翻译 全文,把自己无法解决字、词、句整理出来,课堂 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的形 式了解作家以及生平经 历,借助工具书梳理文言 知识,疏通文意,极大地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提升 对文言文的兴趣,把课堂 交给学生。 时间安排:6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
我
的疑惑
:
)
课堂展示——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欧阳修抓住 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 夏: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形式 进行默写既有利加深对 文本的理解,也能给学生 美的感受;导游路线图的 规划有利于学生理解作 者写作的精妙。题目形式 新颖活泼,简洁明了,与 “双减”的要求相吻合。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时间安排:8 分钟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深 入作者“乐”的内容,有 利于加深学生对作者政 治理想的理解。
秋: 冬: 课堂展示——把握写法 2.请你当小导游,按照文中的路线领着寻找醉翁亭, 根据文中出的景物顺序指出作采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环滁 琅琊 醉翁亭 大 小
课堂展示——体悟作者情感 3.“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写出了哪些情境 的乐趣,流露出作者 的 政治理想。
山水之乐
(
乐
) 滌人之乐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 做) 课后提升——理解阅读与语言表达 1、山水往往寄托作者不同的人生理想,阅读选段, 探究三篇作者的不同的人生境界与追求。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
百
许
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柳宗元《小石潭记》
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
之
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
守
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
也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不
以
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
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
时
而
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乎
!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设计意图:通过对柳宗 元、欧阳修、范仲淹山水 游记的对比阅读,能够把 握不同作家的性格特征 以及人生追求,提升学生 借助景物表达自己情感 的能力,提升对流传千古 文人的认同和理解。 时间安排:6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
我
眼中的柳宗元:
) (
我
眼中的欧阳修:
) (
我
眼中的范仲淹:
)
课后提升——诗句积累 酒与中国古典诗词呈现的是形影不离之态。诗酒结 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最具代 表性的,当属魏晋文学、唐诗和宋词。文人墨客们 斗酒斗诗,诗增添了饮酒之乐趣,而酒则舒扬了诗 的精魂,酒文化也由此应运而生,请你写出含有酒 我的积累: 设计意图:积累是语文学 习的重要方面,诗句的积 累对提升学生文化修养 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都十分必要。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 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和 实际情况来谈
(
的
诗词。
)
表达清晰合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构完整,构思有创 意
能够按时完成
内容充实
无语病、错别字等基 本问题
第 13 课作业设计
单元 名称 第三单元 课题 13《湖心亭 看雪》 作业 类型 书面作业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 源
基础 性 作业 (必 做)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课前预习—— 了解作家作品 1.查阅资料,了解张岱生平,完成下表 张岱,字宗子, (朝 代) 人。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擅 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 致,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有《 》《 》等作品
课前预习——疏通文意,整理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难点 2.朗读《醉翁亭记》三遍,利用工具书 (课下注释、字 典等) 给生字词注音,理解文言词句,尝试翻译全文, 把自己无法解决字、词、句整理出来,课堂讨论。 (
我
的疑惑:
)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 的形式 了解作家以 及生平经历,借助工 具书梳理文言知识, 疏通文意,并且及时 记录 自 己学 习中遇 到的困难,对学生养 成预习习惯,主动克 服学习中遇 到 困难 有极大的帮助。 学科素养: 语 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课前预习—— 朗读节奏划分 3.划分朗读节奏 (1) 湖 中 人 鸟 声 俱 绝 (2) 一 童 子 烧 酒 炉 正 沸 析综合 □鉴 赏评价 □表达 应用□探究
课堂展示——归纳概括提取信息 1.根据本文,为张岱制定旅游攻略,请按照原文填写。 ◎出行时间:
◎组团与否:独往湖心亭看雪◎交通工具:余拏一小舟
◎注意事项: 思考:从这一份旅游攻略来看,同学们觉得张岱 一个( )的旅友?
设计意图:从学生为 张岱制定旅游攻略, 对个别字词的理解, 了解作者的个性特 点与精神世界。题目 设计新颖,内容简而 精,符合“双减”精 神要求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 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课堂展示——语言表达与运用 2.下面语句从哪些角度描写西湖雪景的奇特?请结合具 体语句,说说你的发现。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 已。 (提示:色彩 三“与” 量词 视角 情怀 ……) 我选择:
设计意图:通过诗性 化语句品析,培养学 生对文本的理解、分 析能力,体会作者写 景的独特手法。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 赏评价 表达 应用□探究
拓展 性 作业 (选 做) 课后巩固——文本理解,语言表达与运用 1.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依据材料 深入了解作者的“痴”。 (
张岱因
而痴迷
而痴迷
而痴迷
) 设计意 图: 资料展 示,通过明朝灭亡前 后张岱的变化,深入 引 导学生理作者的 “痴”。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 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课后巩固——深入作者情感世界 分享张岱旅途中的快乐,因为旅途中遇到志同道合之人, 根据课文理解,他们都是怎样的人?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 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
想
不到湖中还有如此
人!
我们
都
是
的人!
) 设计意图:文本的深 入补充,加深学生对 人物思想情感 的理 解。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 赏评价 □表达 应用□探究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和 实际情况来谈
表达清晰合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构完整,构思有创 意
能够按时完成
内容充实
无语病、错别字等基 本问题
第 14 课作业设计
单元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14.诗词 三首 作 业 类 型 书面作业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 源
基础性 作业 (必 做) (
李白 (701—762)
,
字
,号
,
唐
代
诗人,
有“
”之称。
他的作品想象丰富奇
特,风格雄健奔放
。
) (
代
表作: 《将进酒》
《望庐山瀑布》 《蜀
道
难 》 等 , 著 有
《
》。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课前预习——文学常识 1. 查阅资料,了解李白生平,完成下表 人物简介
作家作品
设计意图:查阅资 料,培养学生自学 能力,夯实学生基 础,培养良好的学 习习惯。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 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 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 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 达应用□探究
课前预习——重点词语理解 2. 这首诗出现注意两个易错字,两个通假字,请你借助 相关资料补充完整。 (1) 注音 投箸 ( ) :筷子 冰塞川: ( ) (2) 指出通假字
玉 盘 珍 羞
直 万 钱
课前预习——诗句理解 3.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含义,完成下面题目。 (1)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 是: , 。 (2) 表达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句 子: , 。
课堂展示——选择辨析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李白的《行路难》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在悲 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 诗人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设计意图:训练通 过选择辨析,理解 诗歌的内容;作者 情感的变化是朗 读诗歌,理解诗歌
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受阻、理想不得实现。 C.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 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 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D. 这首诗为乐府古题,巧用典故、夸张、象征的手法, 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现实主义的诗风。 课堂展示——体悟情感 2.《行路难》 (其一) 具有强烈的抒彩,情感一波 三折、荡气回肠,请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完成下图。
歧路迷茫
的重要方面。 时间安排:4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 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 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 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 达应用 探究
拓展性 作业 (选 做) 课后巩固——语言表达与运用 1.赏析诗歌,写出自己的想法。 (
我
从
(句子/词语)
读
出了
难
,难在
,
这里运用了
(手法)
我读出了诗人的
(
情感) 。
) 设计意图:训练通 过赏析诗句,体会 作者的情感基调。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 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 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 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 达应用 探究
(
传
)课后巩固——诗歌创作 2.依据诗歌和下面材料,请用诗歌 (现代诗与近体诗均 可) 的形式, 以李白诗歌内容为蓝本,为李白写诗歌小 。 材料一:追寻诗人足迹 (742 年)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744 年)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 月,对影成三人。 (744 年)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能出。 (745 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 (752 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53 年)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60 年)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材料二: (
你
的诗歌:
) 设计意图:依据相 关资料以及 自 己 的理解为作者写 诗,既有利于学生 深入走进作者的 情感世界 ,加深 “诗仙”称呼的由 来,也有利于锻炼 学生语言能力,感 受汉字的魅力。题 目有创新,与“双 减”要求一致。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 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 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 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 达应用 探究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和 实际情况来谈
表达清晰合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构完整,构思有创 意
能够按时完成
内容充实
无语病、错别字等基 本问题
单元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14《诗词 三首》 作业 类型 书面作业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 源
基础 性 作业 (必 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课前预习——文学常识 1.查阅资料,了解刘禹锡生平,完成下表 刘禹锡(公元 772年—公元842 年) 字 ,河南洛阳人, 自 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 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 胜。 (时代) 文学家、哲学 家,有“ ” 之称。
课前预习——理解题目 2.解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 乐天 扬州 初逢 席上 见赠 设计意图:督促学生 养成预习的习惯;训 练通过书写字词的 方式 , 掌握常用字 词,把握诗歌内容, 体会诗歌情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
课堂展示——诗句理解与默写 3.理解性默写。 ①这首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 不平的诗句是: ,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运用典故, 来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 而怅惘的心情: , 。 ③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诗人 豁 达 的 胸 怀 和 努 力 进 取 的 精 神 的 诗 句 是: , 。 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 应用□探究
课堂展示——选择辨析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 是( )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 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 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 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 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 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课堂展示——体悟情感 2. 朗读诗歌,根据理解,画出这首诗中体现的作者情感 的变化。 设计意图:训练通过 选择辨析,理解诗歌 的内容。同时,通过 诗歌的词语和典故 的使用,加深对诗歌 情感的理解。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豪 迈
课堂展示——把握情感 3.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典故一:
典故二:
拓展 性 作业 (选 做) 课后提升——赏析理解与表达 1.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不仅是在诗风方面能体 现出来,在品格方面更能体现。结合下面刘禹锡的诗歌, 谈谈你对刘禹锡的认识。 (
自
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
—《秋词》
莫
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酬乐天咏老见示》
莫
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
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 (
自
由
表达:
说说你心中的刘禹锡是怎样的一个人?
) 设计意图:通过刘禹 锡不同时期的诗歌 比较,深入感悟作者 性格之中的“豪” 。 题目新颖,学生自由 表达想法,与“双减” 要求一致。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课后提升——赏析诗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对上述诗歌进行赏析,任选你喜欢的一联进行赏析 赏析方法提示:这句诗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如 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 富含哲理、修辞等) ,写了________ (内容:翻译句子), 表达了______ (感情、哲理或其它) 。 (
我
的赏析:
) 设计意图:训练赏析 诗词的能力,提高学 生表达能力和理解 能力,从而达到情感 的共鸣。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单元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14《诗词三首》 课时 1 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 来源
基础 性 作业 (必 做) (
一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苏轼 课前预习——文学常识 1. 查阅资料,了解刘禹锡生平,完成下表 苏轼,字 ,号 ,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 人,宋 代著名 、 书画家 ,作品 有《东坡全集》等。散文、诗、 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是 派的代表。与其 父 、其弟 并称为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
课前预习——生字词积累 2.多次朗读这首词,并把你认为易错的、重要的字音记录 下来。 (
我
的记录:
) 课堂展示——诗句理解与默写 3.根据理解,默写古诗词。 ①苏轼的《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 对 天 下 人 美 好 祝 愿 , 抒 发 离 人 心 愿 的 语 句 是: , 。 设计意图:借助预 习,帮助学生自主 学习,夯实基础, 提 升 学 生 语 文 基 本素养。 时间安排:8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 的 建 构 和 运用 思 维 的 发 展 和 提升 □ 审 美 的 鉴 赏 和 创造 文 化 的 理 解 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 记 理 解 □ 分析综合 □ 鉴 赏 评 价 □ 表 达应用 探究 设计意图:训练通 过 书 写 字 词的 方 式 , 掌 握 常 用 字 词 , 把 握 诗 歌 内 容 , 体 会 诗 歌 情 感。
②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中“此事古难全”里 “此事”是指: , 。 ③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的下阕 开 头 描 写 月 光 流 转 名 句 是 : , , 。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 的 建 构 和 运用 思 维 的 发 展 和 提升 □ 审 美 的 鉴 赏 和 创造 文 化 的 理 解 和 传承 能力维度: 识 记 理 解 分析综合 □ 鉴 赏 评 价 □ 表 达应用□探究
课堂展示——理解内容,体悟情感 1.朗读诗词,根据理解完成下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朗读诗 歌 , 理 解 诗 歌 内 容,归纳总结;通 过选择辨析,体悟 作者情感 时间安排:5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 的 建 构 和 运用 思 维 的 发 展 和 提升 审 美 的 鉴 赏 和 创造 □ 文 化 的 理 解 和 传承 能力维度: □ 识 记 理 解 分析综合 鉴 赏 评 价 □ 表 达应用□探究
上阙: (写景) 下阙: (抒情) 课堂展示——选择与辨析 (
表
达方式
)
2.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 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 自始至终 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 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 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 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 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 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 课后提升——写法探究 1.在这首词中作者大量使用想象的手法,创造出优美的意 设计意图:开拓学 生思维,激发学生
性 作业 (选 做) 境,看到下面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紧跟着作者 的脚步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
我
的想象:
) (
我
的想象
) 想象力,提高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图 文 结 合 , 题 目 创 新,紧扣“双减” 要求。 时间安排:6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 的 建 构 和 运用 思 维 的 发 展 和 提升 审 美 的 鉴 赏 和 创造 文 化 的 理 解 和 传承 能力维度: □ 识 记 理 解 分析综合 鉴 赏 评 价 表 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课本旁 批
课后提升——赏析诗句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是千古名篇,你最喜欢词中的 哪些语句,请从任意角度赏析 (如修辞角度、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丰富想像、富含哲理等)。 (
。
我
的赏析:
) 设计意图:发挥学 生想象力,训练学 生 运 用 语 言 以 及 感受美,欣赏美的 能力 时间安排:3 分钟 学科素养: 语 言 的 建 构 和 运用 思 维 的 发 展 和 提升 审 美 的 鉴 赏 和 创造
文 化 的 理 解 和 传承 能力维度: □ 识 记 理 解 分析综合 鉴 赏 评 价 表 达应用□探究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本内容和 实际情况来谈
表达清晰合理
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结构完整,构思有创 意
能够按时完成
内容充实
无语病、错别字等基 本问题
议论要言之有据
单元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时 1 课时
作业 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 源
笔随 心动 写作内容:掌握论据 1.议论不仅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言 之有据,才能让人信服。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 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回顾学过的课文, 试着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下表中。 课文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设计意图:掌握道理 论据和事实论据是 议论文学习的重要 方面,借助这两篇典 型的议论文有利于 加深学生的理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敬业 与乐业》
《论教 养》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写作任务:归纳中心论点 2.同一材料可以改变叙述的要点来证明不同观点,尝试 归纳下面同一则材料中的不同观点。 (
论
点①:
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
陵
辩解而
被
汉武帝处以宫刑,身体收到摧
残,精
神
收到折磨。但为了实现自己的
理想
,
他忍辱负重,经过十多年的书写,
最终
著
成一百三十篇的《史记》。司马
迁无故蒙
冤,深受极刑,可谓不顺到了
极点
,
但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懈的精
神,撰
写
巨著,终成一代大家,成为逆
境
中开出的一朵绚丽的花。
论
点②
司
马迁立下志向,要继承父业,写
一
部“成一家之言”的史书。有了这样
一
个
志向,他读《春秋》《尚书》。20
岁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游览、考察,足
迹
几
乎遍及全国各地的名人旧址。之后又
大
量阅读国家藏书、历史资料。最终写
成
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 ”的《史记》。
) 添枝加叶:完成下面作文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 材料内容,加深学生 运用材料阐释不同 内容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 应用 探究 设计意图:写作能力 是学生学习必不可
3.《论语 ·为敬》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传统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 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下面为下面作文提 炼一个标题,并补充第三自然段,运用事实论据是论证 更完整。 ①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 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 去了才学,有机敏新旧随。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诚 信,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等等, 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流逝。 ②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 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多一点信任。脚踏一 方诚信的净土,方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筑起人 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 可以点亮一片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 装扮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欢腾 一片海洋…… ③ 少的方面 ,抓住论 点,能补充恰当的论 据。为了减轻学生负 担,提高学生兴趣, 以补充相关段落的 形式开展作业布置。 学科素养: 语言 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 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 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 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④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 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敝,亲情之果在撩起 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 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浑浊的血 液,漂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⑤当诚信的天空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 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仰望天穹时,天蓝月明, 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 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脚步才更坚实!身披一袭灿烂, 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阅尽一路风光!
分享 品鉴 (合作探究) “谁是小作家” 好文章是需要不断修改才能最后呈现的,请同学们 以小组为单位修改作文。 看看谁是班级小作家,他的作文将有机会向校刊推 荐发表哦! 要求: (1) 四人组成一小组,组内成员依次朗读自己的 作文。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形式评价 作文,通过阅读修改 其他同学的作文,能 极大提升学生的阅 读写作兴趣与水平。 同时 ,在较短时间 内,作业量减少的情
(2) 小组同学对同伴作文中能否完整,具体,有 条理的概括一件事情进行点评。 (3) 小组同学对同伴作文的事件选择是否能展现 中心论点进行点评。 (4) 小组同学针对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 改建议。 (5) 小组同学根据作文内容,完成作文量化评改 标准。 (6) 根据修改意见,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并再次 提交作文,老师批阅。 作文量化评改标准: 评改人: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 1. 标题 (10 分) 评分 ________ 简评 2. 格式 (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3. 卷面 (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4. 错字 (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5. 病句 (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6. 标点(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7. 中心(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8. 选材(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9. 结构(10 分) 评分_________ 简评 10.语言 (10 分) 评分________ 简评 一句话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作文评改采用百分制。 2.用红笔评改。 3.统一标识符号:错字圈起,病句划线并在线末打叉, 好句佳句划线并在句末打勾。 4.请按要求分项给分,并分项简评,最后算出总分并 写好总评 况下学生能力得到 较大提升 ,也符合 “双减”政策要求。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A 档(100 —90 分)B 档 (89 —80 分)C 档 (79 —60 分)D 档 (60 分以下)
设计意图:学生的互 评不能替代教师的 评价,根据学生作文 水平分为不同的类 型,鼓励学生进行积 极地作文创作。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 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 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 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 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 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 应用 探究
论 点 论点突 出,思想 感情健 康 论点明 确,思想 感情健 康 论点较 明确,思 想感情 健康 论点不 明确,思 想感情 不健康
论 据 论据充 实,有新 意,结构 完整,思 路清晰。 论据恰 当,论证 思路清 晰 论据较 恰当,论 证思路 较清晰 论据不 恰当,论 证思路 不清 晰
语 言 表 达 语言流 畅,有文 采 语言通 顺 语言基 本通顺 语言不 通顺
文 字 书 写字体标 准规范, 无错别 字,文面 整洁书写认 真,基本 无错别 字错别字 较少,文 面较整 洁错别字 较多,文 面不整 洁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九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45 分钟 满分:7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17 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 (8 分)
(1) 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
(2)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名句“ , ”是全文 的核心要义,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4) 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 这个句子是: , 。
(5) 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 句是 ,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 见此山层 luán 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 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 明, 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 分)
氤氲 (_________) 兀立 (_________) 层 luán 叠嶂 (___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 ”。 (2 分)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______) (2 分)
A. 比另一个优越 B. 优美的 C. 能够承担或承受 D. 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 雄伟。 (2 分)
二、能力提升 (17 分) 1.综合性学习
学完《醉翁亭记》以后,九年级 (1) 班拟组织“了解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下面任务由你完成。
(1) 主持人在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 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3 分)
欧阳修宴饮__________,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 ___________,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崔颢置身_____________,吟 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滕王阁,激赏“落霞与孤鹜 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在“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 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3 分)
文化名人 范仲淹 欧阳修 杜甫
名人的“字”
A.希文 B.子美 C.永叔
(3)活动中,主持人朗诵诗词,同学们根据诗词判断节日名称。请你根据下面的 提示,将对应的中国传统节日名称填在横线上。 (3 分)
(
承
天寺夜游
)
① ② ③
(3)请从下面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简述其内容。 (50 字以内)(4 分)
2.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 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 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 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将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
阐释一下理由。 (4 分)
湖心亭看雪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6 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 之,众皆叹美,垣種研晋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 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 毁焉。
(选自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
[注释] 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 宋太宗。
1.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吾谁与归
(3)置酒共观之 (4)王惊向其故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于邸中为假山
B. 是进亦忧 是时
C. 置酒共观之 闻之亟毁焉
D.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王惊问其故 3.用“/ ”给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2 分)
帝 第 五 子 元 杰 也 尝 于 邸 中 为 假 山 费 数 百 万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5.甲文的作者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姚坦有什么共同的优秀品质? (4 分)
四、作文 (小试牛刀) (20 分)
有人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常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 。请使用合 适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反驳上述论点,明确自己的观点。不少于 2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1)千里共婵娟(2)先天下之忧而忧(3)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4)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5)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 (1)yūn wù 峦 (2)竟秀 竞秀 (3)B (4)比喻、引用
二.能力提升
1. (1) 醉翁亭 幽州台 黄鹤楼 (2) A C B (3)①元宵节(上元节) ②
重阳节 ③七夕节(乞巧节)(3)示例一 :一艘龙形的船上,一男子在船头击鼓,其 他男子一边划船一边喊号子,这就是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 示例二:画面中祖孙 两人,小女孩静静地看着奶奶包粽子,她们面前有粽叶、糯米等材料。2.闲痴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 (1) 在……前 (2)归依 (3)一起 (4)原因 2.D【解析:A.曾经;B.这;C.代 词;D. 自己的/代词,他。】3.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4. (1)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我只看到血山,哪里有什 么假山呢?5.他们都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能体恤百姓,心忧天下
四、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