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08:58: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9.《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上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品读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比较《匆匆》和本文在表达情感方式上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的印在脑海中。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盼》吗?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的盼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那个星期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心情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没有去成。)
2.在文中画出表现“我”心情的关键语句,并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参考表格,借助关键词语,表现心情变化。
时间 “我”的心情
早晨 兴奋、急切
上午 焦急
下午 焦急、惆怅
黄昏 失望、委屈
深入研读,感悟写法
1.作者又是怎样表现“我”的心情的呢?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2.全班交流感受。
预设:
(1)“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落落。”
①本段文字对“我”主要进行了什么描写?(动作描写,融情于事)
②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出“我”怎样的心情?作者将自己的这种心情借助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2)“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母亲的忙碌、“我”急切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②作者对于本段文字主要侧重于什么描写?(心理描写)
(3)“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思考: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通过这种描写表达“我”怎样的心情?(环境描写,融情于景)
对比阅读,方法提升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课文 表达方式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自主完成表格。
3.全班交流。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的情感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具体的人、事、情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五、巩固运用,拓展延伸
1.本文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阅读图书《小鞋子》和《第一支钢笔》。
(1)阅读《小鞋子》在文中画出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体现这种变化的?
(2)阅读《第一支钢笔》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布置】
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用一两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板书设计】
融情于事
那个星期天 融情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