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3 10: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从鲁 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tì tǎng
读准下列红色字的字音:确凿záo菜畦qí脑髓suǐ蝉蜕收敛桑葚人迹罕至人声鼎沸倜傥宿儒解释词语:liǎn
tuìsùshènhǎn人很少涉足,形容荒凉偏僻。人声喧闹的意思。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以时间、空间变化为顺序安排材料百草园的生活(1—8) 过渡
承上启下
(9)三味书屋的生活(9—尾)百草园:我的乐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我儿时的乐园乐景何首乌覆盆子桑 葚云雀皂荚树大黄蜂百草园夏秋的美丽
景物不必说: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单是……
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静物动物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冬天有趣的游戏: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课文分析1.课文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描绘百草园
景物的,我们不难看出童年时代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由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
2.在“我”眼里,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文章是如何体现这一点?
从“他”用手按住斑蝥的的脊梁,看烟雾从后窍喷出的神态到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我”是个贪玩、淘气,逗人喜爱的孩子。
用“不必说”“单是……就……”句式表达高度赞美之意。还用拟人的手法,“低唱”“弹琴”流露出“我”对它们的喜爱之情等等,都让我们感受到“我”对百草园的热爱。 3.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根据景物的特点和人观察的规律,用了两个“不必说”和一个“单是”。连词的作用是什么?它和下文的关系是什么?
不矛盾。因为相隔时间很长,所以用“似乎”表示不肯定语气;“确凿”为了表示对童年生活记忆深刻,同时又用了肯定的语气。把诸多的景物连在一起,将“夏、秋”两个季节中百草园的各种动、植物都描绘下来。先写整体的绚丽多彩,后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每个层次条理顺序也很讲究。5.文章中是如何描写在雪地上捕鸟的?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可见,童年的“我”对捕鸟十分感兴趣。6. “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
私塾读书,“我”是怎么想的?
7. “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
三个“也许”,说明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在这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是“我”从老师和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鲁迅幼时上学的三味书屋 鲁迅的塾师寿镜吾 三味书屋过渡环境活动留恋严肃枯燥
也有趣对老师方正、质朴、博学不回答“我”的问题有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恭敬不满开明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的追忆之情。 结束了本课的学习,你一定有了不少收获。是的,童年的种种都是人生中最美丽的珍珠,用你那生花妙笔写下来吧,别让这些珍珠埋没在沙子里,风化、消散了。请同学们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写一篇三百字以上的随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