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夸咱家乡习俗美解读及任务群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夸咱家乡习俗美解读及任务群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09: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下册第一单元
夸咱家乡习俗美解读及任务群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可见中华民俗文化的多姿多彩。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这些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都充满着浓浓的民俗风情,向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习作“家乡的风俗”紧密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从阅读走向表达的有序提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要求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中,感受多样的民俗文化,在文学艺术的世界中,感受课文蕴含的情感,感悟中华文化的底蕴丰厚,在阅读中习得习作的方法。
本单元的课程内容都是典型的文学作品,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范畴,所选课文和诗歌都是用文学的方式来反映传统节日的生活意义和文化内涵,把传统节日融入在一个个有趣的生活细节中。所以,我们要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直观生动的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内化,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
二、创设情境
我们刚刚过完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孩子们非常乐于分享民风民俗活动带来的欢乐。结合本单元课文从节日、美食、地方戏曲以及关于传统习俗的古诗诵读,创设生动活泼的单元大情境——“夸咱家乡风俗美”。
三、目标定位
1.认记35个字,会读写38个词语。
2.学会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及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4.学习并积累关于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古诗。
5.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能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抓住重点来写。
四、任务群构建
在单元大情境中,设置了五大情境任务,在任务统领下,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以达成任务群的学习目标。
主题 任务 教材内容 主要活动 课时
夸咱们家乡的风俗 任务一: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 活动1:理清顺序明习俗 活动2:详略分明品民俗 活动3:京味语言知民俗 活动4:咱们一起聊民俗 2课时
任务二:家乡的传统美食展 《腊八粥》 护N年:明1J活动1:梳理思踏,辨明详略 活动2:想象馋样,品味语言 活动3:仿照样子写传统美食 2课时
任务三:家乡戏曲解说秀 《藏戏》 活动1:了 解藏戏特色,学习详略得当、穿插 习俗的方法 活动2:介绍家多戏曲 活动3:学唱个川剧片段、练一个基本功 2课时
任务五:家乡习俗分享会 《习作:介绍一种风俗或亲历的民族活动》 活动1:课前了解习俗及来历 活动2:明确写法,拟定提纲 活动3:结合范例,明确写法 活动4:编成班级民俗集 2课时
具体活动内容如下
创设情境,开启任务:(出示图片)我农村老家,过年时家家户户就用一口很大的锅,把整个大肥猪猪头煮熟,头朝上端端正正地摆在大盆子里端出来,焚香供祖宗才能切开。你们过春节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吗?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离乡千里远,别是一乡风”,本单元我们以“夸咱家乡风俗美”为主题,当我们家乡的宣传员,把我们的家乡风俗、美食、文化介绍给更多的朋友,好吗?
任务一: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教学活动中,首先利用预习单理清顺序,分清主次,接着品京味语言,再抓住腊八粥,腊月23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个日子写法进行对比,总结出从不同方面细致描写、风俗来历、全景式描写三种方法,最后聊家乡春节民俗美。
任务二:家乡传统美食展
创设情境引入作家沈从文故乡湘西的《腊八粥》;接着自读课文梳理等粥喝粥,辨明详略及好处;想象馋样,品味细腻描写;再聚焦第一段人们对腊八粥的喜欢,食材、香味等不同角度写美食的方法,介绍家乡传统美食。
任务三:家乡戏曲解说秀
《藏戏》是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我们可以怎么向别人分享地方戏曲呢?根据导读提示自主学习了解藏戏特色,学习详略得当、穿插习俗的方法。然后拟思维导图,从不同角度、详略得当介绍家乡戏曲;还可以学唱(做)一个川剧片段或者基本功,录视频发班级群、朋友圈。
任务四:传统习俗诗朗诵
课前读熟《古诗三首》,能知道诗歌大体意思。通过以下小活动学习古诗三首:猜测诗名,知晓节日;自主学习,感知诗意;讲述习俗故事,体会情感;收集习俗古诗词开展诵读活动。
任务五:家乡习俗分享会
习作《家乡的风俗》课前了解习俗及来历填写预习单,明确写法:从不同角度介绍民俗,抓住重点突出特点;写亲身经历的民俗活动,穿插来历,重点描写现场情况和自身感受。结合范例,明确写法。写好后,修改分享,编成班级民俗作品集,举办“家乡习俗分享会”。
围绕“夸咱家乡风俗美”主题,五个任务群活动从不同角度欣赏品味了语言,聚焦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观察了民风民俗,通过练笔、习作记录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思考。
一起聊春节
——《北京的春节》任务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按照时间顺序,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郁“京味儿”的语言,将老北京的习俗娓娓道来,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的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
教学目标:
1.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在详细部分采用全景式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尝试有详有略地分享家乡习俗,表现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开启任务
师:亲爱的孩子们!春节是中国人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北京的春节》,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去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老北京春节温馨美好的场景,在最后的家乡习俗分享会中能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美。
二、任务驱动 ,感悟习俗
活动1:理清顺序明习俗
1.小组分享,预习单
师:同学们课前填写了预习单,先在小组分享自己的预习单。
2.全班分享,理顺序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借助表格在全班交流,完整地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预习单
顺序 时间 活动 详略
时间顺序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详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 大人备年货 略
腊月二十二 祭灶王、吃糖 详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略
除夕 吃团圆饭、穿新衣、放鞭炮、祭祖、守岁 详
初一 拜年、逛庙会 详
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略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详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略
学生汇报交流。
活动 2:详略分明品民俗
(一)详写部分品民俗
师:从表格中发现,老舍在长达23天的春节里,有的日子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作者写得最热闹,最喜庆,最详细的段落。
预设:除夕、元宵节、腊八节......
举一:
1. 重点朗读除夕、元宵两个片段,思考:作者分别写了什么习俗?重点写什么?有怎样的民俗特点的?做简单批注。
除夕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2.讨论交流:
预设:(除夕)
(1)重点写除夕“真热闹”。
(2)民俗特点: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放鞭炮......
采用全景式描写,罗列出人们的各项活动,“家家”“到处”“老少男女”“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要”写出了热闹。
预设:(元宵节)
(1)重点写元宵节“火炽而美丽”
对比描写:除夕没有月光,元宵节明月当空;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写出别样的美。
(2)民俗特点:张灯结彩
采用全景式描写:“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几百盏灯”写出了热闹,喜庆。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语言表达丰富。
反三:
3.小组学习
师:腊八、腊月二十三、正月初一这三个日子又有什么民俗特点?
4.小组汇报
预设:
腊八:细致描写腊八粥食材丰富,腊八蒜做法,蒜的色彩,色味双美。
腊月二十三:介绍吃糖的来历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写出了男人们、女人们、孩子们的活动。
5.小结:我们像老舍先生这样写习俗:可以突出地写一两个点,可以进行全景式地描写,还可以介绍习俗的来历......
师:学习了老舍先生详写的这五个日子的片段,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其他部分,为什么有的日子写得详细,有的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发现了吗?
预设:我们要根据重点表达的意思,确定文章的主次,最有特色的详写,其他的一笔带过或者不写。
(二)略写部分品民俗
师:作者除了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几个重要的日子,在3,4,5,7自然段也略写了一些习俗,写了什么习俗?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批注。
交流(略)
活动 3:京味语言知民俗
(一)举一: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先生的语言很丰富,他的表达也很有特色,有的带着浓浓的京味儿,如:
出示:
(二)反三:
师:把粥里放着的各种干果比作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多有意思呀!你还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语言吗?快找出来我们一起交流吧!
预设:儿化音、方言等
出示: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三)小结:
师:老舍先生果然不愧为语言大师,语言生动有趣,独具魅力,难怪他被誉为“京味小说”的奠基人呢,同学们还可以走进他的代表作《四世同堂》去感受他独特风俗的京味语言。在他独具特色“京味语言”中,感受更多的北京习俗。
活动 4:咱们一起聊民俗
(一)借助“阅读链接”,对比春节习俗
师: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各地都不一样,请同学们默读“阅读链接”,你知道文章介绍的是哪个地区的哪些春节习俗吗?她和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吗?
预设:斯妤的《除夕》主要写了腊月二十九,闽南老家的年夜饭,吃团圆饭的情景和那天作者一家的活动,写的是“自己”一个家庭过春节的热闹情景,是局部写。
老舍《北京的春节》写的是北京人怎么过年的,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是大场面,是整体写。
(二)联系生活,聊习俗
师:你和家人怎样过春节的?你的家乡哪些风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再全班交流。
预设1:我的家乡过年前要杀年猪、腌腊肉、扫扬尘。家家户户忙里忙外的,扫扬尘就是大扫除,有扫地的,掸灰尘的,擦窗户的,听长辈们说,扫扬尘除了扫除灰尘外,寓意着把一切“晦气”扫除。
预设2:正月初一,我们全家到寺庙烧香祈福,我把香放在火上,点燃后,再把它举过头顶,恭恭敬敬地鞠了三躬,在心里默默地说出了自己的心愿。
预设3:我的家乡春节前的最后一次“赶场” 可热闹了,村里的人都忙着抢购年货。集市上,道路两旁卖春联的一家挨一家,到处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处处回荡着卖主的叫卖声,满街的货物摊,从街头摆到街尾,小孩子嘴里还念着“小子小子你别馋,过完腊八就是年”好热闹呀!
师:同学们详略分明的介绍了风俗的内容、寓意、自己参与的活动,全景式的介绍了有地方特色的“赶场”......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你最感兴趣的风俗写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