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3 11:0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  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出发现了其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好无损,水、汽油都非常充足。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罗布泊孔雀河塔里木河罗布泊地理位置图塔克拉玛干沙漠资料简介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
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
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原是新疆
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
水湖。呈葫芦形,公元四世纪时面积
为200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二十年
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
罗布泊仅为450平方公里。1972年罗
布泊完全干涸。①萧瑟 ② 和煦 ③干涸 ④吞噬 ⑤裸露 ⑥戈壁滩 ⑦庇护所 ⑧ 近在咫尺检查预习,掌握词语sèxùhéshìluǒgēbìzhǐ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2、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
思路提示:
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
然后着重说明其消亡的原因,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过去的罗布泊:
广阔、美丽、富饶——生命的绿洲
牛羊欢歌鸟儿款款飞
水 乡水如明镜蓝天白云 鸟栖天堂林边牧歌现在的罗布泊:
荒凉、死寂、恐怖——可怕的荒漠凝固的生命枯木哭泣永恒的眺望余辉中的昔日河床盐碱之痛最后的泉眼沙海漫漫永远的罗布泊 静静守候在古罗布泊的湖心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
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
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
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同样的悲剧:青海湖水面下降月牙泉濒临干涸仍在继续吸取的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人类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拯救脆弱的生态环境,制止生态环境的继续恶化。
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怎样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愿望:
拯救生态环境!表达了作者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
痛惜之情,以及对人类任意破坏环
境的忧虑之情。
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特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真实性
列举数据
叙述事实1、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
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C。罗布泊,天空
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2、“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
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
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人们是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描绘了现在
罗布泊的荒凉和死寂。
形象性
抒情性对比
拟人
排比
比喻直接抒情1.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对比吗?请找出来。
2.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作用: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可以
突出强调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大大强化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体验反思:(1)请仿照例句用比喻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受。
例:这是一首含泪的挽歌,唱出了对仙湖消逝的无限悲哀。
(2)假如你就是罗布泊或者是罗布泊上的最后一株草,最后一朵小花,最后一棵树,最后一滴水,最后一条小溪……你将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们诉说些什么呢?
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我的成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从出生—20岁(从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拟人化,有情调。)
从20岁—60岁(扣两次改造,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梦魂牵系的故乡山水。展开联想,恳求上苍再赐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罗布泊养育了我,后一百年,我要回报罗布泊。)提示:保护环境,
从我做起!
爱护环境,
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