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郑福来老人,85岁,住在卢沟桥畔,他的回忆,如同昨日。
“那一夜,枪炮声撕裂了夜的宁静。”。那一天,卢沟桥上的枪声震惊了中华大地。
那一天,中国人民的血性和勇气让日本侵略者胆寒。
那一天,中国人民的抗战之路正式打开。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标: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 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抗战的十四年艰 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知道七七事变、淞沪会战的基本史实。
·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通过中国人民的抗战,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品质;简述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学习目标
一、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影响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7月底,平津失陷。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遂向中国守军开火,中国守军奋起抗战。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日军重兵占据
日本控制的伪蒙军
日本的控制区
平汉铁路
平绥铁路
卢沟桥
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一、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中国守军的英勇抵抗——北平保卫战
材料: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 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 ……
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
以死报国。
抗日救国乃军人天职,养兵
千日,报国一时,只有不怕
牺牲,才能为国争光。
师长:赵登禹
结果:北平保卫战失败,佟麟阁、赵登离将军壮烈牺牲7月底,
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副军长:佟麟阁
一、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对华侵略, 在七七事变以前和以后最大的变化 是 :从局部性侵略发展到全面侵华。
——金冲及《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的开 端》 (2017年7月7日)
一
国民党
正面抗战
共产党
反“扫荡
青年学生
投笔从戎
妇女
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
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文艺界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
十 旦 少 n 4 A , L 动
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如果战端 开,那就地无分 南北,年无分老幼 无论何人皆有守 土抗战之 国民党决心抗日 生一切之决
心 。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谈话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七七事变的影响:
全面抗战
局部抗战
一、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想一想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日
中
中国政府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局部抗战
全面抗战
不抵抗政策
积极抵抗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国抗战的起点。
一、永定河上的怒吼——七七事变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后,日本将大批军队投入侵华战争,制定了企图速战速决的计划,叫嚣着用3个月灭亡中国。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超过国共之间的矛盾 。
七七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侵华方针,叫嚣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1.背景:
七七事变爆发后······
材料: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1937年7月17日庐山谈话
中共要求全民族抗战
中国国民党发表全民族抗战宣言
同仇敌忾 共赴国难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军 长 :
八路军
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
南方八省红军
游击队
朱 德
彭德怀
叶 挺
共产党方面
——改编军队
党外合作
国民党方面
——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2.经过: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的决心以及付出的努力,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材
料
研
读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3、原因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属性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1937.7.17蒋介石庐山讲话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①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②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
③国民党决心抗日;④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
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和意义。
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6.12.12
1937.7.7
1937.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十年内战
基本结束
七七事变
国共两党
表明抗战立场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第二次
国共合作建立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建立统一战线 形成标志 目的 成果
第一次:
第二次: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对比表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9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抗击日本的侵略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推翻北洋
军阀的统治
①建立黄埔军校
②基本推翻北洋
军阀政府的统治
二、紧急关头的决心——第二次国共合作
历史上两次国共合作: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国民大革命。
中共领导的军队称谓梳理
背景 军队称谓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七七事变
工农革命军
工农红军
八路军、新四军
三、黄浦江边的血战——淞沪会战
三、黄浦江边的血战——淞沪会战
背景:
北平失陷(1937.7.29)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天津失陷(1937.7.30)
上海
南京
欲置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和南京最为重要!
——日本第三舰队司令
八一三事变
1、时间:
2、主要战役:
3、结果:
4、影响:
1937年8月—11月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2)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1)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姚子青
上海军队的抗战
谢晋元
概况:
三、黄浦江边的血战——淞沪会战
70多万兵力
30多万兵力
250多架飞机
500多架飞机
40多艘舰艇
30多艘舰艇(其中4艘航母)
300多架坦克
中国投入了最精锐的87师和88师以及其他148个师和62个旅
伤亡30多万
伤亡6万多
三、黄浦江边的血战——淞沪会战
材料分析题: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根据材料分析淞沪会战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淞沪会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后中日第一场海、陆、空全方位的决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对决之惨烈,绝无仅有。
三、黄浦江边的血战——淞沪会战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1.背景:
上海
南京
上海失陷(1937.11)
北平失陷(1937.7.29)
天津失陷(1937.7.30)
七七事变
平津失陷
八一三事变
上海失陷
攻打南京
陪都重庆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事件 南京大屠杀
开始时间
被屠杀者
屠杀手段
屠杀人数
1937年12月13日
集体枪杀、焚烧、活埋、
砍头、军犬撕咬、杀人比赛等。
30万人以上
南京平民
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
南京大屠杀
人类历史上灭绝人性的最大暴行
2.概况: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烽火已息,但民族记忆犹存!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材料 一位历史学家曾经估算,如果所有南京大屠杀的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这一队伍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左右。他们身上的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他们的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美)张纯如《被遗忘的浩劫:南京大屠杀》
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
日军的滔天罪行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活动:观看视频,说说你的感受或启示。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否认历史
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篡改历史
一个将战死军人美化为“战神”,进行牌位供奉和祭拜的地方。供奉的人包括数十位在二战中对中国犯下兽性罪恶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等人。
(1)南京大屠杀是捏造的,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2)因为是在战争期间,即是发生某种屠杀,也并非‘大屠杀’一类的行动。
靖国神社位于日本东京,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帝国战死的军人或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并包括14名甲级战犯,使得神社备具争议性,所以被视为日本军国主义象征。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我们中国人应该如何对待南京大屠杀?从中获取什么教训?
“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习近平(2014年12月13日)
教训:铭记历史,警钟长鸣,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认识:①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充分证明了日本法西斯的残暴性和野蛮性。
②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举例: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③日本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是建立中日友好关系的前提
四、紫金山下的悲歌——南京大屠杀
课后活动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日本 局部侵华 全面侵华
中国
局部抗战开始
全面抗战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所进行的抗战,与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战,有什么不同?
七七事变
八一三事变
淞沪会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
8月
9月
12月
日本:
中国:
全面侵华
全民族抗战
平津保卫战
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
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南京大屠杀
进攻南京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南京大屠杀
1.(2023·黑龙江牡丹江·14)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该事变标志着( )
A.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 B.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2.在日军占领南京期间,西门子公司雇员约翰·拉贝在日记中记载了“整座城市,被枪杀的或被其他方式处死的人暴尸街头,随处可见,日本人甚至禁止我们殓尸安葬。”日记中所记载的事件是( )
A. 东北三省沦陷 B. 旅顺大屠杀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
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 社会性质的变化B. 中共地位的变化C. 社会矛盾的变化D. 领导阶级的变化
D
C
C
随堂检测
4.这面旗帜召唤着全中国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召唤着全中国的工农兵学商,召唤着海内外的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筑起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面旗帜”是( )
A. 救亡图存 B. 三民主义
C. 民主与科学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右图是某事件形势示意图。该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C
D
6.我们要了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里哭泣”这段历史,我们最应该去的纪念馆是( )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七七事变纪念馆
C.淞沪会战纪念馆 D.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5.电影《八佰》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成为抗日战争的起点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