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8 08: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华安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作图题请用铅笔草稿完成后用黑色水笔描边。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原因主要是秸秆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
C.使地面反射率变小
D.使土壤与大气的热交换减弱
2.与裸地相比,该地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的原因主要是土壤
A.冻结时间较迟 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 D.上空气温较低
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因反射太阳光常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小明家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每年有半年时间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除南面太阳照射外,玻璃幕墙从北面反射阳光到室内,玻璃幕墙只考虑平面反射),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3.小明家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4.同学小丽家住宅与小明家住在同一栋楼,楼层相同,户型相同,每天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的时间比小明家稍后(玻璃幕墙东西向比住宅楼窄很多),则小丽家位于小明家的( )
A.东面 B.南面 C.西面 D.北面
洛川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区。洛川苹果以产量大、果肉脆、口感好、果形优美、色泽鲜亮、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丰富而闻名。洛川苹果种植采用“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大空处轻剪,小空处重剪”的修剪方式。果农每年都忙于减灾防灾。下表示意洛川与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自然条件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 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 洛川
年平均气温 9-12℃ 9. 2℃
年平均降雨量 560-750mm 621mm
年日照时数 2200-2400小时 2552小时
昼夜温差 7. 1℃ 12. 6℃
海拔 800-1300米 1100米
土层深度 >2米 80-140米
5.对比世界苹果最佳适生区,洛川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沟壑众多,水源充足 B.光照充足,日温差大
C.降水适中,年较差小 D.土层深厚,多酸性土
6.下列灾害对洛川苹果果实影响最小的是( )
A.大风 B.霜冻 C.冰雹 D.洪涝
7.洛川果农采取“强枝轻剪,弱枝重剪,大空处轻剪,小空处重剪”的目的是( )
①营养更加分散②防止落花落果③光照均匀深入④延缓开花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为给新型城镇化提供必要参考,某研究统计了河南省45个村庄中回流农民工预期购房区位选择及影响因素。下图示意回流农民工现居住地距地级市的远近对预期购房区位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近年来,河南省外出农民工中大部分选择回流购房的主要原因是( )
①乡镇经济发展②交通运输改善③乡镇产业齐全④年龄结构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为了满足当地回流农民工购房需求,未来的城镇化建设重点区域可能是( )
A.县城 B.集镇 C.本村 D.地级市
色林错流域为西藏最大的内陆湖水系,众多河流和湖泊组成一个封闭的内陆湖泊群。近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对色林错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色林错湖泊流域内,入湖径流和湖面降雨在暖季(5月~10月)和全年(月尺度)对湖泊蓄水量变化均有较大影响,湖面蒸发则在冷季(11月~次年4月)与湖泊蓄水量变化密切相关。近40年全球气候变化使该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图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色林错湖泊( )
A.参与海陆间循环
B.湖水透明度较高
C.湖水含盐量较低
D.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
11.推测色林错湖泊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2.色林错湖面积明显增加,下列有关湖泊及周边地区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汇入湖泊的淡水增加,周边地区盐碱化减轻
B.湖泊周边地区冰川面积缩小,地面辐射增强
C.湖泊湖面降水量增加,流域面积变大
D.湖泊冻结时间提前,消融时间推后
海水性质及运动状况的改变会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下图示意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海洋生态系统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近海a→b的变化过程是( )
A.厄尔尼诺→正常 B.正常→厄尔尼诺
C.正常→拉尼娜 D.厄尔尼诺→拉尼娜
14.在a→b的变化过程中( )
A.海水中的鱼群密度增大 B.中上层鱼类移至更靠近海岸的地方
C.海水中溶解氧浓度升高 D.富含营养盐的海水从底层涌升增多
读南极附近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高原大陆”之称 B.平均气温高于北冰洋
C.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D.矿产资源贫乏
16.下列叙述与图意相符的是( )
A.南极洲是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气候湿润
B.图中四个箭头,能够正确表示P地主导风向的是④
C.每年11月~次年4月为长城站的极昼期
D.从长城站向东,包围南极洲的大洋依次是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12分).齐齐哈尔为达斡尔语,有“天然牧场”之意。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北京某校中学生到该市开展研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考察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松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湖沼苇草地带。乌裕尔河原是嫩江的支流,下游排水受阻后变成内流河,并形成尾闾湖(河流尾部所形成的湖泊),后来此尾闾湖逐步萎缩,最终演化成面积广大、积水较浅的扎龙湿地。
利用水循环原理绘制扎龙湿地水量收支示意图,并描述扎龙湿地的形成过程。
18(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枯水期60%的水量进入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时内江水量占比较高的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阶段性下切,使得原有的河床高于洪水位,形成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阶梯状地貌,称为河流阶地。位于江西省赣江阶地上的H沙地面积80多平方千米,高大的沙山分布其中,沙地的沙堆上广泛分布着蔓荆灌丛,植株矮小,叶片小,表皮厚,根系发达,枝条匍匐生长。下图示意蔓荆灌丛沙堆景观。

(1)从物质来源及动力条件的角度,阐述H沙地的形成过程。
(2)结合H沙地自然特征,分析蔓荆灌丛对环境的适应性。
(3)H沙地一面临江,三面被农田和村庄包围。有的学者主张将沙地改造成为林草地,你是否赞同 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3.D 4.A5.B 6.D 7.C8.B 9.A 10.B 11.B 12.B13.B 14.B
15.C 16.B
17.形成过程:乌裕尔河下游受阻,河水无法外泄;河水泛滥,积水成湖;经过长期蒸发(和下渗),最终形成扎龙湿地。绘图如下:
18.(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
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
(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期,便于挖沙。
(4)枯水期。
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水量。
19.(1)早期赣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谷底部堆积;随着赣江下蚀,原有的河床出露水面,形成河流阶地;河流阶地上的泥沙受风力侵蚀、搬运,最后堆积,形成了沙地地貌。
(2)当地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部分季节较干旱;植株矮小,蔓荆叶片小,表皮厚,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沙地蓄水能力弱,蔓荆根系发达,利于吸收土壤水分;沙地多大风天气,蔓荆枝条匍匐生长,利于避风。
(3)赞同:当地降水丰富,具备林草生长的气候条件;改造沙地可消除对周围农田和村庄的威胁;改善当地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林草地发展农业产生经济效益。
不赞同:沙地面积大,改造沙地难度大,成本高;多年来沙地面积稳定,对周边农田和村庄威胁不大;南方沙漠生态系统独特,应予以保护;沙漠旅游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