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社作业本】中国历史七上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课前预学
1.阅读教科书,填写下面的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______年 阳城(都城之一)
商 约公元前______年 亳(都城之一)
西周 约公元前______年 周武王
东周 约公元前______年 周平王
2.通过对本课的预学,你有哪些疑间?请写下来。
二、课中导学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这里诞生了)考古的“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宫城遗址虽然仅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功能分区等,为中国后来古代宫城确立了基本范式。
——《在这里,致敬中华文明的根与魂——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原载于《光明日报》
(1)有人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个重要的转折点。请用上述材料加以论证。
(2)在夏商周的更替过程中,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三、课后助学
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启成为夏的统治者
C.舜传位给禹 D.商汤灭夏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说明( )
①夏朝时阶级分化已经产生
②中国古代国家产生
③夏朝时文字已经产生
④夏朝时等级界限已经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7.史书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扩大统治范围 B.服从周王调兵
C.向周王进贡 D.管理土地和人民
9.夏商周时期,下列统治者中,因统治残暴、朝政腐败而失去政权的有( )
①夏王桀 ②商纣王 ③周幽王 ④周平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与诸侯关系图示。
材料二:《左传》记载:“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这段话的大意是:周王室为了笼络天下,抵御外界的侵犯,所以封邦建国,用亲属作为(周王室的)屏障。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简述这--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周王朝“封邦建国”的目的。
四、拓展作业(选做)
11.学完了本课,请你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为本课所学知识画一幅示意图,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结构图、漫画等。请写出你的设计意图,让老师看得懂。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 阳城(都城之一) 约公元前 1600年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汤 亳(都城之一) 公元前 1046年 纣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 771年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洛邑 — —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 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朝末年,夏王桀暴政,约公元前 1600年,被商所灭。约公元前 1600年,汤灭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朝末年,商纣暴政,公元前 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 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位,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故答案为: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 阳城(都城之一) 约公元前 1600年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汤 亳(都城之一) 公元前 1046年 纣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 771年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洛邑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史实。
2.【答案】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预学: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1)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2)认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疑问:
(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
(2)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分封制产生了什么弊端?
故答案为:
(1)原因: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部族,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积极:周王通过实行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地方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点评】通过预学疑问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前良好的预学习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预学,既可提高学生的预学效果,亦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
3.【答案】(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 ”到“天下为家 ”的转变表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材料二中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说明城市产生了,有“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 ”说明 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论证: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启继,使得王位世袭帛取代了禅让制,“天下为公 ”转变到“天下为家 ”,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根据材料二“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二里头夏都遗址的考古发掘说明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在于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 ”到“天下为家 ”的转变表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材料二中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说明城市产生了,有“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 ”说明 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知识。
4.【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结合所学分析:
A:禹传位给伯益,属于禅让传贤,不合题意,排除A项。
B:启成为夏的统治者,即禹死启继,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选B项。
C:舜传位给禹,属于禅让传贤,不合题意,排除C项。
D:商汤灭夏,属于武力夺权,王朝更替,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王位世袭制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说明夏朝时阶级分化已经产生,故①正确;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说明中国古代国家产生,故②正确;③城堡、宫殿、军队、刑法及监狱与文字的产生无关,故③错误;④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说明夏朝时等级界限已经分明,故④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③不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朝的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夏朝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因洪水泛滥迁都城到殷,所以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故选C项。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不合题意,排除A项。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不合题意,排除B项。
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迁都洛邑,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朝统治的相关史实。
7.【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C项。
世袭制,禹建立夏朝,死后由启继承王位,使得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不合题意,排除A项。
禅让制,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以贤德为标准,不合题意,排除B项。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周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担负随从周天子作战,拱卫王室的义务,故选B项。
扩大统治范围属于分封制的作用,排除A项。
受封诸侯有“向周王进贡”的义务,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
管理土地和人民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不是义务,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被商汤所灭;②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初武王所灭;③周幽王,朝政腐败,矛盾激化,被犬戎所灭;④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因统治残暴、朝政腐败而失去政权的有①②③,故选A项;④不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暴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10.【答案】(1)制度:分封制 。 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
(2)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周王与诸侯关系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内容: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可知,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反映了通过分封,巩固了周室统治。
(2)目的:根据材料二“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朝“封邦建国”的目的在于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 。 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
(2)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11.【答案】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设计意图: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桀驾人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
商朝 约前1600年 约前1046年 亳、殷 汤 纣(炮烙之刑、酒池肉林) 盘庚迁殷、牧野之战
西周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启示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点评】本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主体进行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伴质疑、史料助学等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1 / 1【历社作业本】中国历史七上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课前预学
1.阅读教科书,填写下面的表格。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______年 阳城(都城之一)
商 约公元前______年 亳(都城之一)
西周 约公元前______年 周武王
东周 约公元前______年 周平王
【答案】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 阳城(都城之一) 约公元前 1600年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汤 亳(都城之一) 公元前 1046年 纣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 771年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洛邑 — —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 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定都阳城,夏朝末年,夏王桀暴政,约公元前 1600年,被商所灭。约公元前 1600年,汤灭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朝末年,商纣暴政,公元前 1046年,被周武王所灭;公元前 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 771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位,公元前 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故答案为: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亡时间 最后的国君
夏 约公元前 2070年 禹 阳城(都城之一) 约公元前 1600年 桀
商 约公元前 1600年 汤 亳(都城之一) 公元前 1046年 纣
西周
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公元前 771年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 770年 周平王 洛邑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史实。
2.通过对本课的预学,你有哪些疑间?请写下来。
【答案】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预学: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1)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2)认识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辩证看待分封制。
疑问:
(1)“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你得到什么启示?
(2)西周分封制有什么作用?分封制产生了什么弊端?
故答案为:
(1)原因:夏桀和商纣极端残暴的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商汤和周武王重用贤人,联合周边部族,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2)积极:周王通过实行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消极: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威胁中央,为后来地方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点评】通过预学疑问设计,一方面培养学生课前良好的预学习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预学,既可提高学生的预学效果,亦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分析能力。
二、课中导学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这里诞生了)考古的“中国之最”——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宫城遗址虽然仅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但城市布局中轴对称、坐北朝南、功能分区等,为中国后来古代宫城确立了基本范式。
——《在这里,致敬中华文明的根与魂——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原载于《光明日报》
(1)有人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个重要的转折点。请用上述材料加以论证。
(2)在夏商周的更替过程中,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答案】(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 ”到“天下为家 ”的转变表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材料二中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说明城市产生了,有“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 ”说明 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1)论证:根据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结合所学可知,禹死启继,使得王位世袭帛取代了禅让制,“天下为公 ”转变到“天下为家 ”,形成“家天下”的局面。根据材料二“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二里头夏都遗址的考古发掘说明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在于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故答案为:
(1)材料一中从“天下为公 ”到“天下为家 ”的转变表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材料二中 “最早的城市干道网 ”说明城市产生了,有“最早的宫城 ”“最早的青铜近战兵器 ”说明 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政权和军队,大量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器铸造作坊不仅反映了夏朝 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出夏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商汤和武王任用贤才,重视生产,深得人心;夏桀和商纣施行暴政,不得民心。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王朝更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夏商周更替的相关历史知识。
三、课后助学
4.下列事件中,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是( )
A.禹传位给伯益 B.启成为夏的统治者
C.舜传位给禹 D.商汤灭夏
【答案】B
【知识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结合所学分析:
A:禹传位给伯益,属于禅让传贤,不合题意,排除A项。
B:启成为夏的统治者,即禹死启继,标志着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故选B项。
C:舜传位给禹,属于禅让传贤,不合题意,排除C项。
D:商汤灭夏,属于武力夺权,王朝更替,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王位世袭制的相关史实。
5.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说明( )
①夏朝时阶级分化已经产生
②中国古代国家产生
③夏朝时文字已经产生
④夏朝时等级界限已经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说明夏朝时阶级分化已经产生,故①正确;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说明中国古代国家产生,故②正确;③城堡、宫殿、军队、刑法及监狱与文字的产生无关,故③错误;④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这说明夏朝时等级界限已经分明,故④正确。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项;③不合题意,排除含有③的ABD三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朝的统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夏朝的相关史实。
6.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因洪水泛滥迁都城到殷,所以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故选C项。
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不合题意,排除A项。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不合题意,排除B项。
平王东迁,东周开始,迁都洛邑,不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朝的统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商朝统治的相关史实。
7.史书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赐给亲戚和功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反映了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C项。
世袭制,禹建立夏朝,死后由启继承王位,使得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不合题意,排除A项。
禅让制,远古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制度,以贤德为标准,不合题意,排除B项。
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为巩固统治,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西周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8.《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
A.扩大统治范围 B.服从周王调兵
C.向周王进贡 D.管理土地和人民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担负随从周天子作战,拱卫王室的义务,故选B项。
扩大统治范围属于分封制的作用,排除A项。
受封诸侯有“向周王进贡”的义务,但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
管理土地和人民是分封制下诸侯的权利,不是义务,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9.夏商周时期,下列统治者中,因统治残暴、朝政腐败而失去政权的有( )
①夏王桀 ②商纣王 ③周幽王 ④周平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被商汤所灭;②商纣王,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初武王所灭;③周幽王,朝政腐败,矛盾激化,被犬戎所灭;④周平王,东迁洛邑,东周开始。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因统治残暴、朝政腐败而失去政权的有①②③,故选A项;④不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夏商周的暴君。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夏商周王朝更替的相关史实。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与诸侯关系图示。
材料二:《左传》记载:“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这段话的大意是:周王室为了笼络天下,抵御外界的侵犯,所以封邦建国,用亲属作为(周王室的)屏障。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一,简述这--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周王朝“封邦建国”的目的。
【答案】(1)制度:分封制 。 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
(2)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分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周王与诸侯关系图示”,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内容: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可知,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反映了通过分封,巩固了周室统治。
(2)目的:根据材料二“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捍御外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结合所学可知,周王朝“封邦建国”的目的在于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故答案为:
(1)制度:分封制 。 内容: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定期朝觐、拱卫王室。
(2)稳定政局,巩固和扩大统治。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分析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
四、拓展作业(选做)
11.学完了本课,请你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为本课所学知识画一幅示意图,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是思维导图,也可以是结构图、漫画等。请写出你的设计意图,让老师看得懂。
【答案】略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设计意图: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彼此之间是以历史事件的时间为序,反映了夏、商、西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是历史的渐进发展过程,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这些制度与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大事件
夏朝 约前2070年 约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桀驾人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公天下”变成 “家天下”
商朝 约前1600年 约前1046年 亳、殷 汤 纣(炮烙之刑、酒池肉林) 盘庚迁殷、牧野之战
西周 约前1046年 约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分封制 国人暴动
启示 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昏庸残暴。
启示: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②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点评】本课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抓手主体进行设计,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伴质疑、史料助学等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理解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