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路(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路(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3:2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课前预习任务:阅读教材21课,找出以下历史事件:
第一子目:
1.宁汉合流 2.国民党二次北伐 3.张学良改旗易帜、济南惨案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第二子目: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6.土地革命
第三子目
1.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
2.遵义会议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国共十年对峙期:1927—1937)
(一)政治:专制统治的建立与统一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汪精卫与蒋介石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东北
张作霖
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3)“东北易帜”:
史实: 1928.12.29 张学良
. 意义: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
(2)“皇姑屯事件”:1928.6.4
2.第二次北伐与统一全国:
(1)“济南惨案”:1928.5.3
五三惨案纪念碑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①军阀割据、各自为政,内乱混战不断,缺乏国家意识;
②帝国主义势力尚未清除;
③国共两党处在对峙中。
探究: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
(二)经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1、原因:
(1)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提供相对稳定的环境。
(2)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3)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2、表现:
(1)原有纺织、面粉等行业的发展;
(2)化学、橡胶等新兴部门的发展。
3、影响: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物质基础。
1928—1937年,被称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结果: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财富,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民族资本逐步萎缩。
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
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宋子文
孔祥熙
陈立夫
陈果夫
(二)经济:民族工业的阻碍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含义:本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
(1) 背景:
(2)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 八七会议:
(1)基本史实:1927.8.7 汉口
(2)主要内容:
总结了...纠正了...确定实行...毛泽东提出...的重要思想。
(3)意义:八七会议是党的转折性会议,给正处于思想和组织混乱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为挽救革命,决定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二. 中国共产党探索开辟革命新道路
思考: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中,中共得出什么教训?
修水
铜鼓
长沙
浏阳
安源
三湾
井冈山
文家市
进攻长沙受挫
文家市决策:决定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确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0月进军井冈山:建立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3. 秋收起义:
基本史实: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领导发动
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入农村
4. 井冈山会师:
(1)基本史实:1928.4 朱德、陈毅与毛泽东会师
(2)历史意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5. 古田会议:
(1)基本史实:1929.12 红四军第9次党代会
(2)历史意义:重申了...确立了...原则。
6. 红色政权的建立:
(1)基本史实:1931.11 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意义: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7. 土地革命:
(1)基本史实:打土豪,分土地
(2)历史意义:受到农民的欢迎,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拥护。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政权对峙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1927.12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根据地开辟
广州起义
失败
失败
思考:当时中共革命道路是?为什么走这条革命道路?起义失败明了什么?
城市中心道路,借鉴苏俄经验
失败说明城市中心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资义经济薄弱,自然经济占主导
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小,农民阶级力量大,革命性强
政治: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国情决定!!!
失败
城市中心革命论:以大城市为中心,通过攻打大城市或组织通过一省数省的发动,尤其是通城市暴动,夺取全国政权。是俄国十月革命后探索的革命道路。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
【拓展延伸】“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结合起来
理论内容 地位 实践
武装斗争 重要前提 建立军队(红军),同国民党武装斗争、反“围剿”
土地革命 基本内容
路线: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争取农民支持
根据地 建设 基础和依托 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江西瑞金)
1.原因
(3)根本原因: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
(1)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左”倾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高估自身力量)
2.过程
(1)开始:
①1934年10月,开始长征。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②进军湘贵
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转折:1935年1月,遵义会议
(2)外部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
(3)结束:
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③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意义
【课堂小结】
21课背诵提纲
1.宁汉合流、张学良改旗易帜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的原因、意义、阻碍因素
2.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古田 会议、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的基本史实(时空、内容、影响)
3.工农武裝割据理论、中国革命新道路
4.红军长征原因、时间、意义;
5.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