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同步练习——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上同步练习——第4章 代谢与平衡 复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10:57: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四章复习
1.某同学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份食谱营养不够全面,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考虑,应该再增加(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鸡蛋 D.小米粥
2.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唾液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胃液
3.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先将观察对象作一定的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B.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C.血涂片制作 D.观察血液流动的尾鳍装片制作
4.观察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这样保证了血流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静脉﹣﹣心室﹣﹣心房
5.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二氧化碳、水 B.酒精和二氧化碳
C.乳酸 D.酒精、二氧化碳和水
6.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
A.肺 B.细胞 C.胸腔 D.鼻
7.下列人体结构中的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  )
A.肺静脉 B.主动脉 C.左心室 D.右心房
8.如图所示为明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⑥
9.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人体肺循环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11.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小肠,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上腔静脉,血管3是肺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12.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a 时,e 点下移 B.温度升高时,d 点右移
C.淀粉量减少时,e 点上移 D.酶的量减少时,d 点左移
13.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1)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少许糖、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2)制作方法: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是__________真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__________,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__________。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时,如果水温过高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3)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__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动物的能量都来自食物,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
某同学要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法:
①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②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③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水温。
④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使其完全燃烧干净。⑤在同样条件下,再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实验。
(1)上述实验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实验步骤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
(3)花生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nHO,如果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可让产物依次通过 __________(填字母)。
A.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B.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
15.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部分,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中甲所指的营养物质名称是 __________,乙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
(3)在小肠内,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性消化。
16.读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中的编号及其所示的部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消化道的结构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按顺序填写序号),其中[____]__________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在[____]__________的内壁有无数的突起,称为__________,大大增加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图中属于消化腺的器官是__________(填序号),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图中还未标出的消化腺有 _______和________。
(4)在 _________(填序号)这些器官的壁上都有发达的__________,因此能够自主蠕动,这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17.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作出解释。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经过E处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________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心室正处于_______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__________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__________相连。(填序号)
(5)在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在心脏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__________。
18.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和 ______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________,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__________。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__________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__________,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__。
19.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从外界吸入的氧气通过②从肺泡进入血液,经过此过程后,C系统中的血液由__________变为 __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B系统消化吸收的氨基酸进入C系统后,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依次是 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D系统中,与⑤中的液体相比,通过④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液体在物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 __________。
(4)手臂肌肉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a上腔静脉,b入球小动脉,c心脏,
d肾小囊,e肾小球,f肾小管等部位。请将废物经过的部位,按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的 __________(器官)内被分解为氨基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__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__________。
(2)b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____。a代表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_。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____发生了病变。
21.为了验证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胃液所起的作用,实验人员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可获得纯净的胃液,并选取淀粉糊、蛋清制成的蛋花液、花生油等实验材料,以及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中合适的材料与试剂,然后进行实验。
试管甲 试管乙
实验材料 2毫升①____ 2毫升①____
加入试剂 ②_____ 2毫升蒸馏水
实验条件 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30分钟
(1)表中甲、乙两试管中应选择的实验材料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中②处应加__________,若出现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现象,可说明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若要进五步探究“胃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胃液中的其他成分”,该如何改善实验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第8题
第9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
第19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四章复习(带答案)
1.某同学为妈妈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清炖牛肉、麻辣豆腐。这份食谱营养不够全面,从平衡膳食的角度考虑,应该再增加(  )
A.素炒豆角 B.牛奶 C.鸡蛋 D.小米粥
解: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物质,清炖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麻辣豆腐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水、无机盐,其中缺少维生素。素炒豆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选:A。
2.试管内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入37℃的温水中,一段时间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最合理的一组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唾液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胰液、胃液
解:植物油属于脂肪,脂肪只能在小肠内才能被消化。首先在小肠中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变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而后再在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
3.利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通常先将观察对象作一定的处理。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B.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
C.血涂片制作 D.观察血液流动的尾鳍装片制作
解:A、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滴的是生理盐水,错误;
B、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滴的是清水,错误;C、用涂抹的方法,将血液匀地散布在载玻片上,正确;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主要观察的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其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不需要观察细胞的结构等内容,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清楚,不用盖盖玻片,错误;故选:C。
4.观察心脏结构时,看到心脏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放,这样保证了血流方向是由(  )
A.心房﹣﹣心室﹣﹣静脉 B.心房﹣﹣心室﹣﹣动脉
C.心室﹣﹣心房﹣﹣动脉 D.静脉﹣﹣心室﹣﹣心房
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入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入心室,从心室流入动脉。如图所示:故选:B。
5.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A.二氧化碳、水 B.酒精和二氧化碳
C.乳酸 D.酒精、二氧化碳和水
解:有氧呼吸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故选:A。
6.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  )
A.肺 B.细胞 C.胸腔 D.鼻
解:生物的所有活细胞时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所以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为所有活细胞的线粒体。故选:B。
7.下列人体结构中的血液含氧量最低的是(  )
A.肺静脉 B.主动脉 C.左心室 D.右心房
解: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经过体循环,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由以上分析可知: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含氧气较多,右心房流的是静脉血含氧较少。故选:D。
8.如图所示为明明学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
A.标注① B.标注② C.标注③ D.标注⑥
解:A、图中①是左心房,内流动脉血。错误。
B、图中②是肺静脉,与左心房相连,内流动脉血,正确。
C、标注③指主动脉,动脉管壁厚,弹性大,正确。
D、图中⑥是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需要的压力大,心室壁最厚。正确。故选:A。
9.1924年科学家用微穿刺技术检测了肾单位内的葡萄糖含量变化情况。如图A、B、C分别代表肾单位的结构,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  )
A.肾小球、过滤作用 B.肾小管、过滤作用
C.肾小球、重吸收作用 D.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解:血液流经A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B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C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C的结构名称和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管、重吸收作用。故选:D。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人体肺循环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解: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错误;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错误;
C、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错误;
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正确。故选:D。
11.如图是血液循环示意图,1、2、3、4表示与心脏直接相连的血管,甲、乙表示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乙位于小肠,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含量增多 B.血液流经甲后氧含量减少
C.血管1是上腔静脉,血管3是肺静脉 D.血管2、4中的血液是动脉血
解:A、若乙位于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乙后,营养物质变多,A正确;
B、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流经甲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氧含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错误;
C、血管1是肺静脉,血管3是上、下腔静脉而不是上腔静脉,C错误;
D、血管2(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而不是动脉血,D错误。故选:A。
12.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pH=a 时,e 点下移 B.温度升高时,d 点右移
C.淀粉量减少时,e 点上移 D.酶的量减少时,d 点左移
解:A、pH为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点不变,d点右移,A错误。
B、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B正确。
C、淀粉量增加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增加,e点上移,C错误。
D、酶的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e点下移,d点右移,D错误。故选:B。
13.生活中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用酵母发过的面粉制作的食品特别松软香甜。学习了发酵技术以后,你不妨尝试动手做一下发糕。发糕松软多孔,美味可口,人人都爱吃,做起来其实并不难。
(1)材料用具:面粉、市售鲜酵母、少许糖、温开水、面盆、大碗、蒸锅。
(2)制作方法:
①洗净双手和所需要的器具。 ②在碗内用少量温水将酵母化开。
③在面盆内将面粉和适量糖拌匀,加入酵母液,并用手揉,边揉边加水,直至揉成干湿适当的面团。
④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4﹣5小时。⑤将发好的面团放在蒸锅内隔水蒸30分钟。
⑥将蒸熟的发糕取出,待冷却后切成小块即可食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呈卵圆形是  单细胞 真菌,与细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有成形的细胞核 ,和植物细胞结构相似,但没有  叶绿体 。
(2)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时,如果水温过高会  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
(3)蒸熟的发糕松软多孔,是因为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造成的。
(4)某同学将和好的面团放到一个密闭的保温装置中进行发酵,结果蒸出的发糕有些酒味,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
解:(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没有叶绿体。酵母菌与细菌最大的区别是有真正的细胞核,而细菌无真正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植物叶肉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因此酵母菌与植物是细胞结构相比,相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不同的是没有叶绿体。
(2)酵母菌是有活性的,需要适宜的温度,如果水温过高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因此,要用温开水将酵母化开。
(3)在适宜的温度下,酵母菌会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遇热膨胀,使得面团暄软多空。
(4)密闭的保温装置中无氧,在此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把葡萄糖分解产生酒精,因此会有酒味。
故答案为:(1)单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2)会使其活性降低或死亡。
(3)二氧化碳。(4)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
14.动物的能量都来自食物,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是不同的。
某同学要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体内所能提供的能量的大小,采用了下列实验方法:
①分别称取1克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并将它们分别粉碎。
②在如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10毫升水。③测量并记录加热前的水温。
④将粉碎后的花生仁放在燃烧匙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自行燃烧,马上放于试管下方,使其完全燃烧干净。⑤在同样条件下,再分别用大米和牛肉干重复以上实验。
(1)上述实验步骤尚不完整,请补充实验步骤⑥: 测量并记录加热后的水温 。
(2)这个实验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  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取适当的防风等 措施。
(3)花生仁的主要物质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nHO,如果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可让产物依次通过  A (填字母)。
A.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石灰水 B.澄清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
解:(1)实验目的是通过测定水温度的变化比较三种物质的供能的大小,因此要补充实验步骤⑥:测定加热前后水的温度。
(2)因为燃烧实验实在空气中进行,会使热量散失较多,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多,因此若改在密封的环境中实验就会使结果更精确,该同学可以采用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取适当的防风等措施。
(3)由于花生仁、大米、牛肉干在空气中燃烧是氧化反应,它们在空气中燃烧会消耗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和水。要验证花生仁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应该先检验水再检验二氧化碳,否则检验二氧化碳时会带出水,对水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答案为:(1)测量并记录加热后的水温;(2)相对密封的环境中做实验、取适当的防风等;(3)A。
15.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横坐标表示人体消化道的某些部分,纵坐标表示各营养物质中未消化部分所占的百分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  小肠 。
(2)图中甲所指的营养物质名称是  淀粉 ,乙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氨基酸 。
(3)在小肠内,胆汁能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这一过程属于  物理 性消化。
解:(1)如图所示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甲、乙、丙代表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类营养物质在图中的D区域均迅速被消化,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因此D区域代表的消化器官名称是小肠。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分析图示可知:曲线甲代表淀粉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曲线乙代表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3)在小肠内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将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变成微小颗粒没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消化方式属于物理性消化。故答案为:(1)小肠(2)淀粉;氨基酸(3)物理
16.读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中的编号及其所示的部位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消化道的结构包括  ⑥②⑦⑧⑩⑤  (按顺序填写序号),其中[ ② ] 咽  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在[ ⑩ ] 小肠 的内壁有无数的突起,称为  小肠绒毛 ,大大增加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图中属于消化腺的器官是  ①③⑨ (填序号),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③ ] 肝脏 ,而[ ⑨ ] 胰腺 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图中还未标出的消化腺有  胃腺 和  肠腺 。
(4)在  ⑧⑩ (填序号)这些器官的壁上都有发达的  平滑肌层 ,因此能够自主蠕动,这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⑥口腔、②咽、⑦食管、⑧胃、⑩小肠、⑤大肠、 肛门,其中②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2)在⑩小肠的内壁有无数的突起,称为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与吸收的面积,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3)图中,属于消化腺的器官是①唾液腺、③肝脏、⑨胰腺。其中最大的消化腺是③肝脏,能分泌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而⑨胰腺、分泌的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图中还未标出的消化腺有胃腺和肠腺;
(4)在⑧胃壁、⑩小肠壁这些器官的壁上都有发达的平滑肌层,因此能够自主蠕动,这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1)⑥②⑦⑧⑩⑤ ;②咽;(2)⑩小肠;小肠绒毛;
(3)①③⑨;③肝脏;⑨胰腺;胃腺;肠線;(4)⑧⑩;平滑肌层。
17.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心脏工作示意图,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作出解释。
(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E、F两个过程,其中经过E处的气体交换,H处血液为 动脉 血。
(2)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 D ] 左心室 。
(3)图中心室正处于 收缩 状态,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 关闭 状态。
(4)图中G、H、J、K四条血管将分别与心脏上相应的血管 2、4、1、3 相连。(填序号)
(5)在循环系统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一定的,在心脏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房室瓣 和 动脉瓣 ,静脉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有 静脉瓣 。
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所以H处血液为动脉血。
(2)心脏有四个腔:B左心房、A右心房、D左心室、C右心室,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因此心脏四腔的壁的厚薄是与其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与其功能相适应,在心脏的四个腔中D左心室的壁最厚。
(3)由图中可以看出:血液从D左心室、C右心室经动脉流出,可以判断心室收缩,把血液压出。而A与C、B与D之间的房室瓣处于收缩状态。
(4)图中G与2肺动脉相连、H与4肺静脉相连、J与1主动脉相连、K与3上、下腔静脉相连。
(5)在血液循环中,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有房室瓣、动脉瓣和静脉瓣,其中房室瓣、动脉瓣存在于心脏中,静脉瓣存在于四肢静脉内
故答案为:(1)动脉;(2)[D]左心室;(3)收缩;关闭;(4)2、4、1、3;
(5)房室瓣、动脉瓣、静脉瓣。
18.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请根据肾单位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肾单位的结构有  B 、 C 、 D ,其中  B 和  C 合称为肾小体。(填字母)
(2)B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后形成的  毛细血管球 ,此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滤过 作用。流经此处的血液,除了  血细胞 和  大分子的蛋白质 外,其他物质均可进入肾小囊形成  原尿 。
(3)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使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进入肾小管外的  毛细血管 ,剩下部分成为尿液。
(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现了红细胞,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
解:(1)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其中B肾小球和C肾小囊合称肾小体。
(2)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4)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
故答案为:(1)B;C;D;B;C;(2)毛细血管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的蛋白质;原尿。(3)重吸收;毛细血管;(4)肾小球。
19.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既有分工又协调配合。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系统,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④⑤表示生理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A系统中,从外界吸入的氧气通过②从肺泡进入血液,经过此过程后,C系统中的血液由  静脉血 变为  动脉血 (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2)B系统消化吸收的氨基酸进入C系统后,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依次是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D系统中,与⑤中的液体相比,通过④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液体在物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  葡萄糖 。
(4)手臂肌肉细胞产生的尿素,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a上腔静脉,b入球小动脉,c心脏,
d肾小囊,e肾小球,f肾小管等部位。请将废物经过的部位,按顺序排列出来: a→c→b→e→d→f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解:(1)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通过②获得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由红细胞运输。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B系统消化吸收的氨基酸在小肠处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后,需要经过:小肠处毛细血管→小肠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因此随血液循环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依次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D系统中,与⑤中的液体相比,通过④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液体在物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没有葡萄糖。
(4)血液循环的途径为:
因此,手臂肌肉细胞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的过程中,可能会经过a上腔静脉到达c心脏,再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到达c心脏,经主动脉、肾动脉、b入球小动脉、e肾小球、d肾小囊、f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排出体外。因此,顺序为:a→c→b→e→d→f。
故答案为:(1)静脉血;动脉血;(2)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3)葡萄糖;
(4)a→c→b→e→d→f。
20.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的  小肠 (器官)内被分解为氨基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入循环系统的是  膳食纤维 。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  右心房 。
(2)b代表的物质是  二氧化碳 。a代表的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后的作用是  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3)C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肾脏 。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管 发生了病变。
解:(1)A是消化系统,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蛋白质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所以膳食纤维不能进入循环系统;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b代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a代表的物质氧气进入人体内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C泌尿系统中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某人尿检时发现尿中有葡萄糖,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病变造成。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故答案为:(1)小肠;膳食纤维;右心房;(2)二氧化碳;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肾脏;肾小管。
21.为了验证在蛋白质消化过程中胃液所起的作用,实验人员利用铃声刺激空腹的狗可获得纯净的胃液,并选取淀粉糊、蛋清制成的蛋花液、花生油等实验材料,以及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碘酒中合适的材料与试剂,然后进行实验。
试管甲 试管乙
实验材料 2毫升①____ 2毫升①____
加入试剂 ②_____ 2毫升蒸馏水
实验条件 水浴温度37℃,保温约20~30分钟
(1)表中甲、乙两试管中应选择的实验材料①为  蛋清制成的蛋花液 。
(2)表中②处应加  2ml胃液 ,若出现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现象,可说明胃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
(3)若要进五步探究“胃液中起消化作用的物质不是盐酸,而是胃液中的其他成分”,该如何改善实验设计? 试管丙内加入2ml蛋花液和2ml盐酸 。
解:(1)探究胃液在人体消化中的作用,由于胃液能消化蛋白质,所以在选材时应选择富含蛋白质的物质,即表格中的①2毫升蛋清制成的蛋花液,保证对照实验要有唯一变量。
(2)因“探究胃液在人体消化中的作用”所以唯一变量应是胃液。甲试管对应的②加入2ml胃液时,乙试管对应的b加入2ml蒸馏水。甲试管中物质发生变化(消失),乙试管中物质不变化(不消失);此结果说明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胃液对蛋白质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3)探究胃液的消化作用在于酶,而不是盐酸。所以变量为蛋白酶。所以试管丙内加入2ml蛋花液和2ml盐酸,这样管丙和试管甲形成对照。
故答案为:(1)蛋清制成的蛋花液(2)2ml胃液(3)试管丙内加入2ml蛋花液和2ml盐酸。
A.
B.
C.
D.
第8题
第9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
第19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