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获取数学经验。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西游记吧,今天就给大家讲一个西游记里面的故事:观音的难题
话说悟空师兄弟三人偷吃了五庄观的人参果,与童子发生争执后又推倒了仙树,事后还夸下海口能救活仙树,其实悟空并无救树良方,但大话已经说出难以改口。只好厚着脸皮来求观音。 哪知观音已知晓此事,她对悟空说道:“求我帮忙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谁教你那样没规矩呢?”
悟空恳求道:“只要您帮我这次忙,以后随你叫我干什么都行。”
观音这才应允道:“好吧!我要先看看你,你先说说这样的一桶水注入我的净水瓶里,要多少个净水瓶 ”
“条件哪 ,没有条件怎么算?”悟空挤了挤眼睛说。 “好精灵的猴头!”观音笑笑:“这只长方体水桶的底面是边长25cm的正方形,高36cm,我的净水瓶容积6.25ml”
猴子笑了:“这就好算了。”
同学们想不想和悟空一起来解决观音的难题呢?(想) 但是,根据我们以前掌握的知识,能不能解这个难题呢?(不能)
但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善于发现就会拿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二、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橡皮擦和文具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其实刚才我们是在比较了它们的什么?(体积)
3.什么是体积(追问)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4.老师出示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这个面是什么形 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长和宽)
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体的体积。 齐读课题并板书:长方体的体积
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课件出示动态变化。
2.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长和宽没变,高增加了,体积变大了。 长和高没变,宽增加了,体积变大了。 宽和高没变,长增加了,体积变大了。
3.试猜想通过刚才的观察与同学们的发现你认为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可能与长、宽、高有关
4.验证
(1)师拿出一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有两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包含了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它的体积就是多少。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几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你自己喜欢的长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观察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2)小组合作,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和目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并完成表格,注意在操作的时候小组长做好分工。
(3)小组操作
(4)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随机填写表格。
(5)请同学们观察表格中的每一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学生自由发言。
体积的大小等于它所包含的体积的单位的个数。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长方体的体积=长 X宽X 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如2 X 4 X 3=24就是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正方体的个数=底层所摆的体积单位正方体的个数X层数=底面所含面积单位正方形的个数X高所含的长度单位的个数=底面积X高=长 X宽X 高
我们就用同学们的发现来验证你们组摆的长方体是否
也有这样的规律,学生小组验证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
归纳小结并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 X宽X 高 用字母表示:V=abh
由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1)出示一个长方体,并计算体积。
(2)把一个长方体动态演示成正方体,求这个正方体的体积。
(3)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4)引导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推导出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 用字母表示V=aXaXa
五、闯关
设计概念,计算,判断等有关题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学以致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纸箱包装车间。帮助包装工人解决难题。
七、回应开课,解决难题。
现在我们能不能解决观音的难题呢? 分析题意写出等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八、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