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下册第四单元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互动激趣 
师:关于数学的学习,老师有两句话送给你们: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动手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反着放) 
师:学习数学的时候也需要我们换着不同角度去思考,数学就是在生活中产生的,并用它服务于生活。 
那么,接下来就看你们能不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 
二、情境导入,思维转换(制作成动画展示) 
师:快到暑假了,小明的妈妈打算带小明去海边旅行,于是打算提前买一个这样的旅行箱,旅行箱有大有小,选哪个好呢? 
小明说:“妈妈,我有好多东西需要带,买个大点的吧!” 
妈妈说:“我们是要去很远的地方哦,小箱子占的地方比较小,方便。 师:通过这段对话,你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大小不同是指?) 
生:体积 
师:你们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不简单!看来买旅行箱不仅要考虑外观漂亮,还得考虑体积的大小。 
师:(出示几何画板,分别调整长宽高),你觉得体积与什么有关系? 板书:长方体体积 长 宽 高
 三、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师: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具体是什么关系呢?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接下来我们就动手实践来探索一下。 
(各小组有9个、12个、15个中一种个数的小正方体) 
(一)学习提示(找同学来读) 
1、用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要把小正方体用完。 
2、把每次拼好后的数据记录在学习单上。 师:我们可以分工合作,开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全班汇报 
师:哪个小组想来汇报汇报? 
生:12 
(课件出示相应数据,请学生填在黑板的表格中) 
师:是这样的吗?和他拼出一样长方体的可以举手向老师示意 
师:还有哪组也是用12个小正方体拼的?形状一样吗?还有吗? 
师:他们小组用了12个小正方体,哪个小组用的个数和他们不一样? 生:9个(9.1.1和3.3.1) 
(课件出示相应数据,请学生填在黑板的表格中) 
师:还有哪组和他们用的个数都不一样? 
生:我们组用了15个小正方体 
(课件出示相应数据,请学生填在黑板的表格中) 
(三)观察发现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真强!短短的几分钟就拼出了这么多种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有想法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也可以写在学习单上。
(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讨论的真热烈,谁想说一说?
 生:我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 
师:你能再说一遍吗?如果你能举例说明,我想大家一定听得更明白。 生回答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谁能帮他再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师:再看看其他数据,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呢? 
(四)深入挖掘 
师:关于这个发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来问问大家,为什么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师:2X3X2,2x3求的是什么?再乘2呢?谁听懂了?再给大家说一说。 
师:你们不但善于观察,还善于发现,真了不起,那么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1个小正方体上,1个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厘米)其实他就是?(体积单位) 
师:如果我把这个小正方体放大变成1立方分米或1立方米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呢?(长里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宽、高里就有多少个体积) 一共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师:所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板书),
用字母表示为V=a×b×h=abh 
自主探索,应用迁移 
(一)正方体的体积 
师:有了这个发现,你能求出箱子的体积吗? 
师:许多同学都喜欢玩魔方,你能求出这个魔方的体积吗? 
(汇报结果) 
师:魔方的体积怎么求?
 生:7×7×7 
师:为什么想到用7×7×7来解决? 
师:同学们有很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用所学知识又解决了新的问题 师: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可以用棱长乘棱长乘棱长来计算(板书) 
用字母表示:V=a×a×a= a 读作a的立方,一起读一遍 
(二)统一公式 
师:现在知道长宽高或棱长,你们会求它们的体积了,如果给你下面这样的条件,你还会求体积吗? 
(课件演示并说明底面积,生独立完成) 师:谁想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又找到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公式,那就是V=S底×h 师:换个角度再来想一想,(出示课例)V=S侧×长
 师:看,我们又向前走了一步 
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一)总结反思 
同学们,你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太棒了,老师看到你们在这节课上有动手、有合作、有观察、有发现,还有推理归纳,这些都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了让你获得了知识和方法之外,是否引发你的新思考呢? 
(二)拓展延伸 
出示柱体,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就让我们把疑问带到课下,带入生活,带到之后的学习当中,希望给你带去更多数学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