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二调考试地理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水性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写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18年5月初向火星发射的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18年11月26日14时54分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测火星内心深处奥秘的任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期( )
A.地球公转速度先快后慢 B.地球公转速度先慢后快
C.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南移动 D.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
2.可能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产生干扰的是( )
A.潮汐现象 B.地球自转 C.太阳活动 D.臭氧空洞
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
3.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东高西低 B.西深东浅 C.中间深东西浅 D.中间高,南北低
4.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谷地的分布 B.河流流向 C.山地的延伸 D.高原的分布
河流主航道多位于河流深水区,下图中左图为落叶阔叶林林区某河段流向示意图,右图为该河弯道处航道中心线上甲点的多年移动轨迹示意图。
5.根据右图信息推断该河段河流流向为( )
A.先向西南再向西北 B.先向东再向南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D.先向南再向西
6.下列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河流有结冰期 D.河流含沙量较小
2022年1月,汤加某岛火山刷烈喷发。几天后,该岛周边几十千米海城漂浮着大量红褐色的石头。下面左图为该火山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岩石图物质循环简图,其中I、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新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7.汤加多火山、地震是由于(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运动
8.红褐色石头的形成环境及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I—① B.Ⅱ—② C.Ⅱ—③ D.Ⅲ—⑤
图1为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②两地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图2为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图2所示季节影响①地的大气环流为(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东北季风
10.与①地相比,②地降水特征为( )
A.季节分配均匀 B.夏季较多 C.冬季较多 D.无法判断
下图是某季节索马里沿岸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风海流 ④补偿流 ⑤密度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⑤
12.受图示洋流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
①B海域形成渔场 ②A沿岸增温增湿 ③A沿岸降温减湿 ④C海域航行顺风顺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我国某山地山麓地区湿润多雨。下图示意该山地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情况。
13.据图推断,土壤中有机碳( )
A.含量与地形海拔高度呈正比 B.含量与土层深度呈反比
C.含量与生物种群数量反相关 D.含量与气温相关
14.该山地山麓地区,主要成土作用是( )
A.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B.水热不足,植被覆盖率低
C.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 D.矿物来源少
在北半球,把手表平置,时针指向太阳方向,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如下图a),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的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北京时间上午7时,正在罗布泊(41°N,90°E)野外考察的李教授将手表的时针对准了刚刚日出的太阳(图b),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李教授所在地的正南方应该是图b中的( )
A.S4 B.S3 C.S2 D.S1
16.图c中,能正确表示此时晨线的是( )
A.L4 B.L3 C.L2 D.L1
第Ⅱ卷(综合题 共52分)
二、综合题(共3道题,共52分。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图甲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图甲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图甲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6分)
(2)比较图甲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差异,分析原因。(10分)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椰枣树生长习性。(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6分)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较大,分析其原因。(4分)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澳大利亚内政部数据显示,在2019年移居澳大利亚的移民中,排名前四的来源国为印度、中国、菲律宾与尼泊尔,移民总数近20万。这些海外移民几乎全部为技术移民及家庭签证移民。
材料二:近年来,昆士兰州国内人口净迁入量已超过新南威尔士州,位居澳大利亚首位。正如昆士兰人所说,“要是你来昆士兰,你就会知道,你会买得起房子,交更少的税以及看更棒的橄榄球队比赛,获得更少的上班通勤时间”。2019年有5万多新南威尔士州人流入昆士兰州。下图为澳大利亚行政区划图。
(1)简述21世纪海外移民对澳大利亚的有利影响及对移民来源国的不利影响。(6分)
(2)指出西澳大利亚州的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主要原因。(6分)
(3)与新南威尔士州相比,昆士兰州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地理二调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C B C A D A C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B C D C B B
1.B 2.C
【解析】1.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故A错误。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故B正确。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北回归线,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南——南回归线,所以,5月到11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过了6月22日,再向南移动,故C错误。5月到11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过了6月22日,再向南移动,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潮汐现象是天体万有引力影响下出现的潮水涨潮落潮现象,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不会产生干扰,故A错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是造成地球的昼夜交替,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以及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方时,对传输到地球的信号没有影响,故B错误。C. 太阳活动释放出带电粒子,会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产生干扰,故C正确。 臭氧空洞会造成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对无人探测器传输信号到地球不会产生干扰。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C。
3.B 4.C
【解析】3.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势高,莫霍界面较深,地势低,莫霍界面较浅。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地势西高东低,莫霍面西深东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关于34°N纬线附近的等深线向东凸出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被东西走向的秦岭穿越,山地的延伸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A 6.D
【解析】5.由左图可知,甲点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影响,甲点会逐渐向凹岸一侧偏移,再结合右图中甲点的移动轨迹和指向标可知,左图中上侧为正南,下侧为正北,左侧为正东,右侧为正西,进而可判断该段河流流向为先向西南再向西北。故选A。
6.由材料可知,该河流流经落叶阔叶林区,由此可推测该河流所在的气候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不能确定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小及有无冰期,A、C错误;该段河流航运条件较好,说明该段河流水流较为平缓,水能资源不丰富,B错误;该段河流水流较为平缓,且流经落叶阔叶林区,植被覆盖率高,由此可推测河流含沙量较小,D正确。故选D。
7.A 8.C
【解析】7.汤加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A正确。
8.根据题意,红褐色石头是火山喷发之后产生的,漂浮在水上,说明其密度低。喷出岩多气孔,疏松,密度低,符合该特点,图2中Ⅱ—③表示的是岩浆转化成岩浆岩的过程,可以表示岩浆喷发,形成喷出岩,符合题意,C正确;I—①表示沉积物在沉积环境下转化成沉积岩,不符合,A错误;Ⅱ—②表示沉积岩转化成岩浆,不符合,B错误;Ⅲ—⑤表示变质作用下转变为变质岩,不符合,D错误;故选C。
9.A 10.C
【解析】9.阅读材料,结合图1,①②两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大陆东、西两侧,①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在夏秋季节斜率较大,推测其为夏雨型,因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东岸。②降水量逐月累积折线图在冬春季节斜率较大,推测其为冬雨型,因此为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图2中中纬度风带向右偏转,因此图2为北半球,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动到北纬30°以北,因此图2所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影响①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大气环流为东南季风,A正确,B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A。
10.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夏雨型,②地为冬雨型,冬季降水较多,C正确,AB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C。
11.B 12.C
【解析】11.南亚地区夏季盛行风为西南风,冬季盛行风为东北风。图中索马里洋流流向东北,说明图中盛行风向为西南风。西南风自索马里半岛吹向阿拉伯海,是离岸风,离岸风使得表层海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近岸海域海水水位下降,带动底层海水冷海水自下向上补充表层海水,形成索马里洋流,因此索马里洋流是补偿流,④正确,③⑤错。由于是自下而上补充表层海水,因此海水温度较低,是寒流,②正确,①错。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本题选择B。
12.上升补偿流会带动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故B海域形成渔场,①正确;寒流使得沿岸A降温减湿,②错误,③正确;是顺水还是逆水、是顺风还是逆风与航行方向有关,本题只知道风向、洋流方向,不知道航行方向,无法判断,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本题选C。
13.D 14.C
【解析】13.A选项,结合图可知在土层深度10—40cm时,含量不一定与地形海拔高度成正比,A错;B选项,在海拔295m时,土层深度20-30cm和土层深度30-40cm中。含量和土层并不成反比,B错;上图并没有有关生物种群数量的数据,不能就此推断,C错;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图中也可以看出海拔越高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相应地有下降趋势,因此可推断出含量与气温相关,D正确。故选D。
14.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山麓地区有机碳含量会很高,但是上图显示海拔低的地区,有机碳含量低,因此A错,根据材料信息“我国某山地山麓地区湿润多雨”,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湿润区,水热不足,植被覆盖率低不符合题意,B错;根据材料以及所给出的图并不能得出该地矿物来源少的结论,D错;山地山麓地区湿润多雨,降水较多,淋溶作用强烈,C正确。故选C。
15.B 16.B
【解析】15.李教授所在地罗布泊的经度是90°E,北京时间上午7时,罗布泊的地方时是5时。根据表中时间刻度,太阳位置不动,表盘顺时针旋转60°,时针指向5点,指向太阳方向,此时是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210°,角的平分线与12点方向夹角是105°,方向为南方,再根据表盘此时12点刻度线已顺时针旋转了60°,12点刻度线已转到了图b中2点刻度的位置,即与图b中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的夹角为105°的S3为所在地的正南方,B对,故选B。
结合上题分析,此时晨线的经度是90°E,图c中,能正确表示此时晨线的是L3,B对。L1 、L4与90°E无交点,A、D错。L2 只在极点处与90°E相交,C错。故选B。
17.(1)地形类型: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4分)
成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挤压断裂,产生位移。(2分)
(2)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2分)
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8分)
(3)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椰枣树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说明椰枣树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椰枣树耐盐碱。(6分)
18.(1)相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大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2分)
不同点:土壤有机碳浓度北坡高于南坡;变化幅度北坡大于南坡。(4分)
(2)祁连山北坡为阴坡,太阳辐射较弱,水分蒸发少,植被覆盖高,产生的有机质多;北坡气温低,有机质分解较少,土壤有机碳积累较多。(4分)
(3)沟谷土层深厚,水分汇入,植被覆盖率高,有机质产生与积累多;坡面径流带来的有机质在沟谷沉积,增加沟谷有机碳含量。(4分)
19.(1)有利影响:缓解澳大利亚劳动力短缺的状况;促进技术经济发展;有助于澳大利亚与他国之间的文化交流。(答对2点得4分)
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外流。(2分)
(2)特点:南部、北部人口较密集,中部人口较稀疏。(2分)
原因:南部、北部以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气候相对湿润;中部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炎热干燥的气候不适宜人类生产、生活。(4分)
(3)自然环境受人类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优美宜人;房价、税收、通勤费用等生活成本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更放松的生活节奏等。(答对2点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