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 古诗三首《从军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09: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古诗三首—《从军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有感情的读古诗,把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读出节奏;
学生能理解诗句含义,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古诗大意;
学生能通过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通过关键字词的赏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题目
1.教师引导:通过两句边塞诗引出学生对边塞的印象,再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再次走进那荒凉之地感受战士们的边塞生活。
2.齐读课题并找学生解读诗的题目。教师引导:读懂诗的题目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一起轻声读一读题目,谁读懂了?
预设:(1)书上注释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2)题目中加上“歌”“引”“吟”“歌行”等的诗大多属于乐府诗。
3.了解诗人。了解诗人王昌龄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4.了解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从介绍边塞诗入手是为了让学生对这类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总体感知边塞诗的风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品读《从军行》时能更快地融入此诗特有的情境。了解题目、诗人及创作背景可以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加深理解和学习。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教师范读后学生再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点评指导),再指名学生读。
教师小结提问:有感情地朗读也是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学习古诗的方法还有哪些?(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默读这首古诗。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看注释,读完一句想想这句的意思。读完一首,想想整首诗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也可以边读边与同桌讨论。
2.析字词,明诗意。谁来说一说这首古诗字面上的意思。预设:
(1)“青海长云暗雪山”的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的雪山一片黯淡。
(2)“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3)“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都被磨穿了。
(4)“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他们心怀壮志,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3.教师小结: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边塞的风景,后两句抒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初读古诗,运用看注释、看插图、想象画面的方法,感知这首诗的大意。
(三)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诗字面上的意思你们已经弄明白了,现在我们就一起体会诗的深层含义吧。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自己轻声读一读,你从中看到了边塞的哪些景物?(青海湖、长云、雪山、一座孤城,还看到了玉门关)
(2)追问:什么样的雪山?请仔细观察文中这首诗上面的插图,这里的雪山是指祁连山,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祁连山雪光闪耀,异常壮丽,如今怎么就暗了下来呢?(漫天的黄沙,四起的硝烟,让雪山变暗了)
(3)理解“遥望”一词,战士们为什么要遥望?从孤城能望得到玉门关吗?既然两地相隔千里根本望不到,那为什么还要遥望呢?(遥望是否有外族的入侵者),对玉门关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战士们都时刻准备着,时刻保持警惕,借机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的责任心与爱国情)(3)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诗。(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男女读)
(4)人有时会因心情的不同而对周围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就如杜甫国破家亡时看到盛开的繁花而流泪,听到鸟的叫声亦惊心。再读读这两句诗,对“暗”还有不同的理解吗?(将士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心情也是低落的)带着这种低落的心情再读这句诗。
(5)再读这两句诗,哪个字撞击着你的心扉?(“暗”,体现了戍边将士低落、孤独的心情,以及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把你的感受融在诗句中,再读一次。
2.教师小结
过渡:边塞环境是这样的恶劣,思乡之情是这样的深切,可戍边将士——课件出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齐读,谁愿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在黄沙满天的战场上,战士的金甲都被磨破了,他们表示不攻下楼兰就不回来)
教师引导:“穿”是指穿上金甲吗?(不是,“穿”是磨破的意思)金属制作的盔甲会被磨破,不可思议呀!边塞将士身上的金甲怎么会被磨破呢?(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频繁)
(3)磨破的是金甲,磨不破的是什么呢?(忠心报国的壮志雄心)
(4)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将士报国的壮志却不会减,所有的豪情、气势都融在了这两句诗里。刀光剑影里横刀立马的身影流露着马革裹尸的豪情。带着这份豪情壮志来读读这两句诗。
3.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一个“暗”字描写出将士们低落、孤独的心情。后两句直接抒情,用将士们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乡的雄心壮志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字词,品读古诗,想象诗境,初步体会古诗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小组合作,感悟诗情
师:在这豪言壮语中,你感受到了将士们怎样的心情?(不把敌人消灭誓不还的决心,一颗热爱祖国的心)、以小组为单位,思考,你想对浴血奋战在沙场上的战士们说些什么?先敞开心扉,组内互相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交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铿锵有力的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你们的万丈豪情,难道你们不思念家乡的亲人,不想回家吗?(我们都知道其实你们思念亲人,也想早日回家,但是在你们心里忠心报国比这些更重要。)
同学们说的真好,把作者的心声也表达出来了,看,诗人王昌龄仅仅用28个字就把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秒回的有声有色,其中的情感也是表达的淋漓尽致,真不愧是七绝圣手啊!3. 请你们代替边关的将士们给家乡的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为什么“终不还”。学生练笔、交流。(结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忠心报国)
再读古诗,升华情感
师:经过一番学习,想必你们再来读这首诗,又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了。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齐读)
总结全诗: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边塞的恶劣环境,感受到了戍边将士的凄苦、孤独与悲凉,更感受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壮志豪情,这孤独、悲凉、充满壮志豪情的画卷就是唐朝的边塞诗。孩子们,你们瞧,这就是古诗带给我们的魅力,历经千年,流传至今,依然能够脍炙人口、震撼人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诗情。让学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当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题阅读,拓展延伸
读一读语文主题丛书 3—《祖国在我心中》第 51页杨炯《从军行》,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指名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分别呈现出七幅不同的画面,我们今天学的是第四首,还有另外六首,大家课后选自己喜欢的读一读,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再收集其他诗人的边塞诗读一读,可以用讯飞语记进行说写,记录下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