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题 第2课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课型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过程和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的史实;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记住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2、归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3、分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
重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和香港回归。 难点 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
教法及教具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活动 个案调整
复习旧知1、1840年爆发了 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 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2、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战后签 ( http: / / www.21cnjy.com )订的《 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49年底,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以 为首的国民党战败逃往台湾导入新课朗诵余光中乡愁,说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读课文,完成知识构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解决什么问题 而提出的?“一国两制” 构想提出的目的及依据?3、“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4、对“一国两制”构想的评价?5、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6、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何重大意义呢?7、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 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是如何失去的?巩固练习1.有外国媒体称收回香港、澳门是邓小平“伟大的天才创造”,这一“伟大的天才创造”是指 ( ) A. 和平统一 B. 一国两制 C. 武力解放 D. 制度变更2.“一国两制”的构想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坚持( ) A. 党的领导 B. 社会主义道路 C. 一个中国 D. 区别对待3.标志着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事件是 A.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C.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发表 D. 1999年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4.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反映了下列那一地区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 A. 香港B. 澳门 C. 旅顺 D. 威海5.中英、中葡《联合声名》规定,香港、澳门回归后在两地设立( ) A. 经济特区 B. 民族自治区 C. 直辖市 D. 特别行政区6.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 合同到期 B. “一国两制”推行 C. 中国加入WTO D.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7.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 A. 一中一台 B. 武力解放 C.和平统一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8.我国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最大的区别是( ) A. 军事制度不同 B. 主权归属不同 C. 社会制度不同 D. 经济政策不同9.“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祖国统一的角度看“少一人”应指 ( ) A. 香港B. 澳门 C. 台湾 D. 九龙10.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些同学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一国两制”的理解不正确,正确的是 ( )①都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政策②民族自治区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行“一国两制”的地区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都有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④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军队和独立的外交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几段自己喜爱的国粹艺术—京剧,这段佳话说明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具有 ( )A.相同的心理素质 B.共同的文化传统 C.相同的经济基础 D.共同的生活习俗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诗中的“这头“指那一地区?诗中海峡的名称是什么?(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地区“问题的认识?1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独特的模式……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台湾可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祖国统一后,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材料中“独特的模式”是什么 除台湾外,这一模式还适用于哪两个地区?写出这一模式的提出者及其提出的时间。这一模式提出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义? 学生抢答小组交流,订正知识建构的答案分小组讨论、共同归纳学生抢答选择题学生抢答选择题小组讨论、共同归纳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