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酸与碱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关于酸与碱这部分,三酸两碱在中考化学中为历年必考题,不光有选择题,填空题 ,实验题以及计算题,计算这部分在中考试题中将会占到10分左右,其重点应该关注酸碱的通性与各类物质的计算,要求同学们掌握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考点2 酸的性质及用途 ☆☆
考点3 碱的性质及用途 ☆☆
考点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
考点5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
■考点①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遇
酸变红,遇碱变 蓝) 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2.pH: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取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3.使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考点②酸的性质及用途
1.酸的组成:酸→H++酸根离子。
⑵常见的酸:常见的三种强酸是盐酸、硫酸和硝酸。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乐等饮料中含有碳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盐酸
(1)盐酸
①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因此在瓶口可看到白雾。
②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NO3十HCI=AgCl↓+HNO3),因此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③工业盐酸常因含有Fe3+呈现黄色。
④用途: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
硫酸
(2)硫酸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②浓硫酸稀释:应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③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十2HCl),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④.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4.硝酸也是一种重要的强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见光易分解。
5.酸的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2Al+6HC=2AlCl3+3H2↑ 2Al+3H2SO4= Al2(SO4)3+3H2↑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酸+碱→盐+水 2HCl+Cu(OH)2=CuCl2+2H2O H2SO4+Cu(OH)2= CuSO4+2H2O
酸1+盐1→酸2+盐2 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CaCl2+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考点③碱的性质及用途
1.碱的组成:碱→金属离子(或NH4+)+OH-。
2.常见的碱
①氢氧化钠(NaOH)
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有腐蚀性,要密封保存。
③.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②氢氧化钙[Ca(OH)2]
①.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②.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
③.用途:建筑业上常用熟石灰作建筑材料;工业上把它作为原料来制造漂白粉、氢氧化钠;农业上用它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
结构等。
3.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酸+碱→盐+水 H2SO4+2NaOH=Na2SO4+2H2O 2HCl+Ca(OH)2=CaCl2+2H2O
碱1+盐1→碱2+盐2 CuSO4+2NaOH=Na2SO4+Cu(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4.酸、碱溶液具有各自通性的原因
酸 碱
物质的电离 HCl=H++Cl- H2SO4=2H++SO42- NaOH=Na++OH+ Ca(OH)2=Ca2++2OH-
主要存在的离子 H+和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或NH4+)和OH-
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都是氢离子(H+)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都是氢氧根离子(OH-)
■考点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如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等。
2.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电离出的H+和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或OH- +H-=H2O)。
3.中和反应的探究(以NaOH与HCl反应为例)
①原理:NaOH+HCl=NaCl+H2O。
②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无色酚酞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溶液变为无色。
③操作要点:取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若在烧杯中进行则可以用玻璃棒搅拌),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停止滴加稀盐酸。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表示法——pH
⑴酸碱性与pH、酸碱指示剂的关系
溶液酸碱性 pH(常温下) 石蕊 酚酞
酸 性 <7 红色 无色
中 性 =7 紫色 无色
碱 性 >7 蓝色 红色
⑵pH的测定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易错警示
用pH试纸测pH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否则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
5.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原溶液 溶质 溶液pH 加水稀释
酸性溶液 酸或某些盐(如氯化铵) pH<7 pH变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
中性溶液 某此盐(加氯化纳) pH=7 pH不变
碱性溶液 碱或某些盐(如碳酸钠) pH>7 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
■考点⑤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NaOH变质的原因
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2CO3+H2O
2.确定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
物质类别 试剂选择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酸 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Na2CO3+2HCI=2NaCl+H2O+CO2↑
碱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十Ca(OH)2=CaCO3↓+2NaOH
盐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3.确定NaOH变质程度的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分析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2)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试液.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Na2CO3的存在并除尽Na2CO3,NaOH; 滴加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检验的存在 (1)无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变红 没有变质
(1)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变红 部分变质
(1)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 不变红 全部变质
4. 上述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方法中,CaCl2溶液还可以用 BaCl2(填化学式)溶液代替,但是不能用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代替,原因是 Ba(OH)2溶液和Ca(OH)2溶液中都含有0H- ,会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5.注意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
(2)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时,不能加入含OH-的物质,以免对检验NaOH产生干扰。
■考点1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典例1](2023 隆回县模拟)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B.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C.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变式训练(2023 香洲区校级一模)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 )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考点2酸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2](2023秋 环翠区期中)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变式训练(2023秋 宁阳县期中)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
A.②—Fe B.③—CuO C.④—NaCl D.⑤—Ca(OH)2
■考点3碱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3](2023 大同模拟)某同学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不考虑溶剂蒸发)及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g 42 109 129 174 314 347
A.①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B.②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C.③中使用硬牙刷
D.每步操作均正确
◆变式训练(2023秋 京口区期中)如图,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观察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且A瓶更瘪;B瓶中液体变浑浊,但A瓶无浑浊现象。乙同学根据此实验现象,做出如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瓶无浑浊,则一定无反应发生
B.A、B两瓶都变瘪,所以检验CO2气体,用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均可
C.从变瘪程度来看,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则用NaOH更合适
D.两瓶现象不同,证明NaOH溶液和Ca(OH)2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考点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典例4](2023 包头)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变式训练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
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
■考点5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典例5](2023 碑林区校级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瓶生产时间较久远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
B.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BaCl2溶液
C.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D.步骤Ⅱ出现白色沉淀,步骤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变式训练氢氧化钠固体如果密封不严会发生变质.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某兴趣小组同学取这样的氢氧化钠样品3g,溶于10g的水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得到一定质量的滤液和沉淀,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将所得滤液蒸发200克水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2023 天津)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胰液(pH:7.5~8.0)B.唾液(pH:6.6~7.1)
C.胆汁(pH:7.1~7.3)D.胃液(pH:0.9~1.5)
2.(2023 滨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3.(2023 常德)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C.b点处溶液:pH=7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4.(2023 广西)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实验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1.(2023 温州二模)夹缬,是温州苍南印花染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小博查阅资料发现染色时,染液碱性较弱,布料染的颜色会较浅,则此时染液的pH大致处于图中的( )
A.A B.B C.C D.D
2.(2023 鹿城区模拟)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下图能正确反应溶质质量的是( )
A.B.
C.D.
(2023 江北区一模)向硫酸镁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B点时溶液的pH=7
C.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
4.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5.(2023 鹿城区校级模拟)“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科学兴趣小组决定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及性质进行探究。
(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pH为9,碳酸钠溶液pH为11。请写出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 。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试液变成 色。
(3)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6.(2023 西湖区校级二模)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金、铜、铁、锌等金属,这些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有 (写化学式)。
(2)古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请你对相关化学方程式配平:4Ag+2H2S+O2=2 +2H2O
(3)我国是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用铁与“胆水”(含CuSO4的溶液)反应获得铜,其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7.(2023 镇海区模拟)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CD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2023 鹿城区模拟)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克。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9.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根据图中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2023 苍溪县模拟)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2)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酸与碱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 关于酸与碱这部分,三酸两碱在中考化学中为历年必考题,不光有选择题,填空题 ,实验题以及计算题,计算这部分在中考试题中将会占到10分左右,其重点应该关注酸碱的通性与各类物质的计算,要求同学们掌握认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举例说明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对人类的影响;知道酸、碱使用的注意事项。
考点2 酸的性质及用途 ☆☆
考点3 碱的性质及用途 ☆☆
考点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
考点5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
■考点①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常见的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遇
酸变红,遇碱变 蓝) 和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2.pH:反映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取值范围通常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3.使用pH试纸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液的pH。
■考点②酸的性质及用途
1.酸的组成:酸→H++酸根离子。
⑵常见的酸:常见的三种强酸是盐酸、硫酸和硝酸。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乐等饮料中含有碳酸,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2.盐酸
(1)盐酸
①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因此在瓶口可看到白雾。
②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NO3十HCI=AgCl↓+HNO3),因此可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③工业盐酸常因含有Fe3+呈现黄色。
④用途: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等。
硫酸
(2)硫酸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很强的腐蚀性。
②浓硫酸稀释:应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水中,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③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BaCl2+H2SO4=BaSO4↓十2HCl),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来检验硫酸根离子的存在。
④.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4.硝酸也是一种重要的强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见光易分解。
5.酸的性质
稀盐酸 稀硫酸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2Al+6HC=2AlCl3+3H2↑ 2Al+3H2SO4= Al2(SO4)3+3H2↑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2FeCl3+3H2O 稀硫酸除铁锈:Fe2O3+3H2SO4=Fe2(SO4)3+3H2O
酸+碱→盐+水 2HCl+Cu(OH)2=CuCl2+2H2O H2SO4+Cu(OH)2= CuSO4+2H2O
酸1+盐1→酸2+盐2 实验室制取CO2:CaCO3+2HCl=CaCl2+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考点③碱的性质及用途
1.碱的组成:碱→金属离子(或NH4+)+OH-。
2.常见的碱
①氢氧化钠(NaOH)
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②.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有腐蚀性,要密封保存。
③.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②氢氧化钙[Ca(OH)2]
①.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②.物理性质:白色粉末状物质,微溶于水。
③.用途:建筑业上常用熟石灰作建筑材料;工业上把它作为原料来制造漂白粉、氢氧化钠;农业上用它来降低土壤酸性,改良土壤
结构等。
3.碱的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酸+碱→盐+水 H2SO4+2NaOH=Na2SO4+2H2O 2HCl+Ca(OH)2=CaCl2+2H2O
碱1+盐1→碱2+盐2 CuSO4+2NaOH=Na2SO4+Cu(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4.酸、碱溶液具有各自通性的原因
酸 碱
物质的电离 HCl=H++Cl- H2SO4=2H++SO42- NaOH=Na++OH+ Ca(OH)2=Ca2++2OH-
主要存在的离子 H+和酸根离子 金属离子(或NH4+)和OH-
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
都是氢离子(H+)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
都是氢氧根离子(OH-)
■考点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如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用熟石灰降低土壤的酸性等。
2.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电离出的H+和碱电离出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或OH- +H-=H2O)。
3.中和反应的探究(以NaOH与HCl反应为例)
①原理:NaOH+HCl=NaCl+H2O。
②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无色酚酞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入稀盐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溶液变为无色。
③操作要点:取NaOH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若在烧杯中进行则可以用玻璃棒搅拌),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停止滴加稀盐酸。
4.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表示法——pH
⑴酸碱性与pH、酸碱指示剂的关系
溶液酸碱性 pH(常温下) 石蕊 酚酞
酸 性 <7 红色 无色
中 性 =7 紫色 无色
碱 性 >7 蓝色 红色
⑵pH的测定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易错警示
用pH试纸测pH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否则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
5.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原溶液 溶质 溶液pH 加水稀释
酸性溶液 酸或某些盐(如氯化铵) pH<7 pH变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
中性溶液 某此盐(加氯化纳) pH=7 pH不变
碱性溶液 碱或某些盐(如碳酸钠) pH>7 pH变小,但不会等于或小于7
■考点⑤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NaOH变质的原因
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2CO3+H2O
2.确定NaOH是否变质的方法
物质类别 试剂选择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酸 过量稀盐酸 产生气泡 Na2CO3+2HCI=2NaCl+H2O+CO2↑
碱 Ca(OH)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十Ca(OH)2=CaCO3↓+2NaOH
盐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3.确定NaOH变质程度的方法
实验步骤 实验分析 现象 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2)再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试液. 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Na2CO3的存在并除尽Na2CO3,NaOH; 滴加酚酞试液的目的是检验的存在 (1)无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变红 没有变质
(1)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变红 部分变质
(1)有白色沉淀生成 (2)溶液 不变红 全部变质
4. 上述检验NaOH变质程度的方法中,CaCl2溶液还可以用 BaCl2(填化学式)溶液代替,但是不能用Ba(OH)2溶液或Ca(OH)2溶液代替,原因是 Ba(OH)2溶液和Ca(OH)2溶液中都含有0H- ,会对NaOH的检验产生干扰。
5.注意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全部变质。
(2)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时,不能加入含OH-的物质,以免对检验NaOH产生干扰。
■考点1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典例1](2023 隆回县模拟)不同品牌的洗手液pH一般不同,25℃时四种洗手液的pH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
B.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
C.洗手液a用蒸馏水稀释后pH减小
D.洗手液d和a混合液的pH可能等于7
【答案】C
【解答】解:A、洗手液b的pH大于a的pH,且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洗手液b的酸性比a弱,故A正确;
B、洗手液c的pH大于7,显碱性,所以洗手液c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故B正确;
C、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用蒸馏水稀释后酸性减弱,pH增大,故C错误;
D、洗手液d的pH大于7,显碱性,而洗手液a的pH小于7,显酸性,所以洗手液d和a混合液可能呈中性,pH可能等于7,故D正确。
故选:C。
◆变式训练(2023 香洲区校级一模)蚊虫叮咬是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 )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答案】D
【解答】解:A、食醋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中和蚁酸。故选项错误;
B、牛奶的pH小于7,显酸性,不能中和蚁酸。故选项错误;
C、食盐水的pH等于7,显中性,不能中和蚁酸。故选项错误;
D、牙膏或肥皂水的pH大于7,显碱性,能够中和蚁酸。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2酸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2](2023秋 环翠区期中)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下列实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答】解:浓盐酸瓶口的白雾是由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结合而成的盐酸小液滴。
①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所以涂有紫色石蕊的表面皿接触到“白雾”会变红,能证明“白雾”呈酸性,从而可说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
②涂有硝酸银溶液的表面皿遇白雾会生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可说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不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③pH试纸可测量白雾的pH,从而可判断白雾(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的盐酸小液滴)呈酸性,能证明氢离子的存在;
④氢氧化钠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涂有氢氧化钠和酚酞的表面皿是红色的,盐酸的小液滴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消失红色褪去,从而可证明“白雾”呈酸性,含有氢离子;
观察选项可得答案。
故选:D。
◆变式训练(2023秋 宁阳县期中)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为了顺利跑完,各个红旗点的物质选择错误的是( )
A.②—Fe B.③—CuO C.④—NaCl D.⑤—Ca(OH)2
【答案】C
【解答】解:根据题意,某同学带着稀盐酸逆时针奔跑,若稀盐酸分别能与各个红旗点的物质发生反应,就能跑向下一个红旗点。
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和稀盐酸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或气体或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3碱的性质及用途
[典例3](2023 大同模拟)某同学制作“叶脉书签”的过程(不考虑溶剂蒸发)及氢氧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g 42 109 129 174 314 347
A.①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B.②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C.③中使用硬牙刷
D.每步操作均正确
【答案】B
【解答】:A、20℃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为109g,①中溶质的质量为20g,溶剂的体积为200mL,即溶剂的质量为200g,最多能溶解218g氢氧化钠,则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氢氧化钠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煮沸20min,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中应使用软牙刷,否则会刷坏叶脉,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放在纸片上称量,②中烧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③中应使用软牙刷,操作不全正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变式训练(2023秋 京口区期中)如图,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观察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且A瓶更瘪;B瓶中液体变浑浊,但A瓶无浑浊现象。乙同学根据此实验现象,做出如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瓶无浑浊,则一定无反应发生
B.A、B两瓶都变瘪,所以检验CO2气体,用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均可
C.从变瘪程度来看,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则用NaOH更合适
D.两瓶现象不同,证明NaOH溶液和Ca(OH)2的化学性质有较大差异
【答案】C
【解答】:A、A瓶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不会出现浑浊,但是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可观察到瓶子变瘪,故A错误;
B、A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B瓶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由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消耗,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均可观察到瓶子变瘪,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但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溶液而不用氢氧化钠溶液,故B错误;
C、从变瘪程度来看,A瓶更瘪,所以如除去CO中混有的CO2气体,所以用NaOH更合适,吸收更彻底,故C正确;
D、依据两瓶变瘪的程度不同,说明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Ca(OH)2的强,所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均属于碱性溶液,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典例4](2023 包头)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水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水的质量仍在增加;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溶液中阴离子为Cl-、OH-,故选项说法错误。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稀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变式训练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
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点对应纵坐标的数值为5.64
【答案】A
【解答】:A、先是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析出,若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含有水的质量较多,溶液质量不一定减小,选项A错误;
B、n点之后沉淀继续增加,说明n点溶质含有硫酸铜,硫酸已经反应完毕,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因此n点溶质只有硫酸铜,选项B正确;
C、b点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硫酸铜,d点溶质为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所以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钡先与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为m,
H2SO4+Ba(OH)2=BaSO4↓+2H2O
171 233
1.71g m
=
m=2.33g
CuSO4+Ba(OH)2=BaSO4↓+Cu(OH)2↓
171 233 98
1.71g n x
=
n=2.33g ,x=0.98g 所以生成沉淀质量=2.33g+2.33g+0.98g=5.64g,选项D正确;
■考点5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典例5](2023 碑林区校级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一瓶生产时间较久远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该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导致
B.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BaCl2溶液
C.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D.步骤Ⅱ出现白色沉淀,步骤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答案】D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证明含有氢氧化钠,应先排除碳酸钠的干扰,甲溶液可用BaCl2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选用稀盐酸,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故溶液B中一定含有甲和氯化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故C错误;
D、若Ⅱ出现白色沉淀,Ⅲ中酚酞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故D正确。
故选:D。
◆变式训练氢氧化钠固体如果密封不严会发生变质.为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某兴趣小组同学取这样的氢氧化钠样品3g,溶于10g的水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得到一定质量的滤液和沉淀,加入澄清石灰水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解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将所得滤液蒸发200克水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钙的质量为z
Ca(OH)2+Na2CO3=CaCO3↓+2NaOH
74 106 100 80
z x 1g y
===
x=1.06g
y=0.8g
z=0.7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35.3%
将所得滤液蒸发200克水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该溶液的质量为=27.4g
则所加氢氧化钙溶液的质量为27.4g+200g+1g-3g-10g=215.4g
所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0.3%
答:(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约为35.3%;
(2)将所得滤液蒸发200克水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加澄清石灰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0.3%.
1.(2023 天津)人体内一些液体的正常pH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胰液(pH:7.5~8.0)B.唾液(pH:6.6~7.1)C.胆汁(pH:7.1~7.3)D.胃液(pH:0.9~1.5)
【答案】A
【解答】:A、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
B、唾液的pH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
D、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显酸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胰液。
故选:A。
2.(2023 滨州)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答案】D
【解答】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上方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有气泡产生,形成浅绿色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2023 常德)向稀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a段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
C.b点处溶液:pH=7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答案】D
【解答】解:A、0-a段不产生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HCl,该选项正确。
B、ab段的反应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该选项正确。
C、b点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铁,溶液pH=7,该选项正确。
D、b-c段溶液中的溶质有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氢氧化钠,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D。
4.(2023 广西)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实验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 (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C;①②④;
(2)①MgCl2、HCl;MgCl2、HCl、BaCl2;MgCl2、HCl、MgSO4;
②NaOH+HCl=NaCl+H2O。
【解答】:(1)A试管中镁与稀硫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产生气泡,B试管中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C试管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D试管中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E试管中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C;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①方案可行;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②方案可行;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因为硫酸也能与BaCl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出,故③方案不可行;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故④方案可行;
故选:①②④;
(2)①试管A中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试管E中稀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说明A试管中镁粉过量,E试管中氯化钡过量,试管A中的物质是镁和硫酸镁,试管E中的溶质是盐酸和氯化钡,硫酸镁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HCl,则步骤2滤液中,一定含有MgCl2和HCl,可能含有BaCl2或MgSO4,故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MgCl2、HCl;MgCl2、HCl、BaCl2;MgCl2、HCl、MgSO4;
②产生白色沉淀之前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故答案为:(1)C;①②④;(2)①MgCl2、HCl;MgCl2、HCl、BaCl2;MgCl2、HCl、MgSO4;
②NaOH+HCl=NaCl+H2O。
5.(2023 鹿城区校级一模)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2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
(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 。
(2)计算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
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答案】(1)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5.7%;
(3)。
【解答】解:(1)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的实质是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2)49克20%稀硫酸溶液中硫酸溶质的质量为49g×20%=9.8g;酸碱完全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硫酸钠,设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98 142
9.8g x
=,x=14.2g;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7%;
(3)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OH-过量(pH在8.2以下),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钠离子的数量与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数量之和相等,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酸提供的氢离子和碱提供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2)5.7%;
(3)。
1.(2023 温州二模)夹缬,是温州苍南印花染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主要采用纹样对称的花版,紧夹丝织物,浸于蓝靛青染液,故专家称其为“蓝夹缬”。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小博查阅资料发现染色时,染液碱性较弱,布料染的颜色会较浅,则此时染液的pH大致处于图中的(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答】解: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染液碱性较弱,所以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3 鹿城区模拟)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下图能正确反应溶质质量的是( )
A.B.C.D.
【答案】C
【解答】解: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质的质量逐渐增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溶质的质量增加58.5-40=18.5;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比发生中和反应时多,观察图象C符合变化过程。
故选:C。
(2023 江北区一模)向硫酸镁溶液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溶液的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Na2SO4
B.B点时溶液的pH=7
C.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7.5%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2.4%
【答案】D
【解答】解:A、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故错误;
B、当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硫酸镁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氢氧化钠过量,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OH、Na2SO4,溶液的pH>7,故错误;
C、设原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x,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
2NaOH+MgSO4═Na2SO4+Mg(OH)2↓
80 120 142 58
40g×20% 80gx y z
=;=;=
x=15%;y=14.2g;z=5.8g,故错误;
D、A点时锥形瓶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故正确。
故选:D。
4.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某种药品,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及个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加入的药品可能是( )
A.锌 B.氧化铁 C.氢氧化钠 D.氢氧化钡
【答案】A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后的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故加入的物质与稀硫酸反应且生成可溶性的盐,该盐中金属的化合价为+2价;
A、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符合题意;
B、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盐中铁元素为+3价,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是沉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3 鹿城区校级模拟)“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科学兴趣小组决定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及性质进行探究。
(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pH为9,碳酸钠溶液pH为11。请写出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 。
(2)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试液变成 色。
(3)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答案】(1)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2)红。(3)氯化钠。
【解答】:(1)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故答案为: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变色的pH试纸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得溶液的pH。
(2)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试液变成红色。
故答案为:红。
(3)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c点溶液显中性,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
故答案为:氯化钠。
6.(2023 西湖区校级二模)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化学知识。
(1)《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金、铜、铁、锌等金属,这些金属中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有 (写化学式)。
(2)古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请你对相关化学方程式配平:4Ag+2H2S+O2=2 +2H2O
(3)我国是最早应用湿法冶铜的国家:用铁与“胆水”(含CuSO4的溶液)反应获得铜,其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Zn、Fe;(2)Ag2S;(3)Fe+CuSO4═FeSO4+Cu。
【解答】:(1)金、铜、铁、锌等金属中,铁、锌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盐酸反应,其化学式为Zn、Fe。
(2)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
(3)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1)Zn、Fe;(2)Ag2S;(3)Fe+CuSO4═FeSO4+Cu。
7.(2023 镇海区模拟)在化学实验中,有时药品的滴加顺序不同会导致实验现象不同。某同学使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广口瓶内气球的体积变化与滴加药品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不考虑由于滴入液体的体积及反应导致的温度变化对集气瓶内气压的影响)。据图回答:
(1)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 。
(2)BC段气球体积不变的原因(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3)CD段气球体积增大的原因是 。
【答案】(1)稀盐酸;(2)NaOH+HCl═NaCl+H2O。(3)CO2+2NaOH=Na2CO3+H2O。
【解答】:(1)A点表示开始滴加某种药品,B点表示开始滴加另一种药品,至B点前,气球的体积不变,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实验中首先加入的试剂是稀盐酸;若先滴加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气球会膨胀。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气体生成也没有气体参加反应,瓶内的压强不变,所以BC段气球体积不变,反应的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3)稀盐酸反应完后,氢氧化钠再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消耗了瓶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大气的作用下气球体积增大,反应的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故答案为:(1)稀盐酸;(2)NaOH+HCl═NaCl+H2O。(3)CO2+2NaOH=Na2CO3+H2O。
(2023 鹿城区模拟)酸和碱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实验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 克。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1)NaOH。(2)25。
(3)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4)AD。
【解答】:(1)实验过程中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是把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中,胶头滴管中A溶液的溶质是NaOH。
故填:NaOH。
(2)要配制50克15%的稀盐酸,需要质量分数为30%的浓盐酸质量:50g×15%÷30%=25克。
故填:25。
(3)该兴趣小组同学推断出图3中V的值为12,他的理由是: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故填:由图2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是12mL,说明此时放热最多,温度最高。
(4)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热蒸干所得固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是混合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2中c→d所示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再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AD。
9.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B点表示的含义是 ;
②根据图中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在甲同学的操作过程中既有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过程,也有和硫酸中和的过程,不能认为就是中和反应放热,所以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硫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在B点是温度达到了最高,所以B点代表了的情况是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
②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20g×10% x
=
解得:x=2.45g
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10%
答案:(1)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2)①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中和;②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10.(2023 苍溪县模拟)某化学活动小组以“酸碱盐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作为该小组成员一起来解决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从某一欠收农田里取回一份土壤样品,如果检测结果呈酸性,从经济和可行方面考虑,那么要改良此土壤的酸性,应向农田里施加 (填化学式).
(2)小红同学用如图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I.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 .
II.依据反应④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III.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解答】解:(1)改良此土壤的酸性,一般加入熟石灰,故填:Ca(OH)2;
(2)Ⅰ.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所以无色酚酞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故填:红色;
Ⅱ.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III.氢氧化钠与盐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
A.Na2CO3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错误;
B.HCl是酸,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C.FeCl3和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正确;
D.Ba(NO3)2和氢氧化钠不能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1)Ca(OH)2.(2)I.红色.II. CO2+2NaOH=Na2CO3+H2O.III.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