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她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
3.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重点)
教学难点
1.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本文设悬念、埋伏笔的写作手法,体会其构思的巧妙。(难点)
2.体会环境描写对于突出人物的作用,理解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课堂活动过程
创设情境:
《带上她的眼睛》将改编成电影,现在导演邀请同学们加入他的电影改编组,分组就电影改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活动一:编剧组——梳理剧本(浏览课文,把握故事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向投资方说明剧本的主要内容。(基础题)
2.文章标题“带上她的眼睛”及开头“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有何表达效果?(挑战题)
活动二:特效组——制作画面(聚焦文本,找出环境描写)
1.地心环境无法实拍,必须后期制作特效。电影特效制作费时费力,成本高昂。所谓“钱要花在刀刃上”,你认为关于地心的环境描写哪些最生动、最直观、最有必要制作成特效画面?浏览“落日六号”部分,在书上画出相关语句。(基础题)(全班齐读环境描写相关语句)
2.有关于地心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挑战题)
大量科学知识的运用,体现出科幻小说的“科学性”,增加了读者阅读的真实感。地航飞船周围极端恶劣的环境,衬托了航行员们为了科学探测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的精神。
活动三:选角组——选择演员(仔细品读,理解人物形象)
1.现在剧本和画面都已经初步确定,只剩下最后一步——选择演员。哪个演员最符合你心目中小姑娘的形象呢?浏览文章,在文中圈画有关小姑娘的描写,并做批注。(基础题)(在分析小姑娘的人物形象时,引导学生多读文中相关的语句)
小姑娘热爱自然、渴望自由、坚强乐观、勇敢善良、热爱科学、坚守岗位、甘于奉献,具有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2.投资方向电影改编剧组推荐演员吴京出演 “小姑娘”角色,把片名改成《带上他的眼睛》就可以了,理由是吴京演技好而且有科幻电影出演的经验。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挑战题)(此处插入视频,帮助学生更好感受小姑娘的品质,再次齐读相关语句)
本文主角的形象是年轻小姑娘更好,这样小姑娘弱小的外表与伟大的品质之间能够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更能突出她伟大的精神品质。
活动四:延伸思考(主旨探究)
电影已经制作完成,现在宣传人员正在为电影添加分类标签,他想为电影加上“爱情”标签,理由是在小说结尾“我”永远思念小姑娘,且说自己离她不再遥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如何理解本文的结尾?
影片结尾“我”对小姑娘的感情不是爱情。“我”思念小姑娘一方面是因为她坚强乐观、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十分敬佩;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姑娘改变了“我”,让“我”开始发现、关注生活中的美。之前的“我”虽然身体是自由的,但内心却是封闭的、枯燥的。
三、课堂小结
全班齐读下面这首诗歌,加深感悟:
她愿太阳成为自己的眼
祈祷轮回中永见光明
她身在与日出同样的高度
只不过坠在火光潋滟之中
日出
她迷恋万物蓬勃生命
当沉溺于大海
醉因海底万般灿烂
奔跑于草原
拟一缕澄澈的风
捎来放肆野花的芳华
描画斑驳清溪的形状
她吟唱一斗悱恻的月光
伸手揽那点点烧灼星辰
悄声寻那漫漫扑火流萤
她不怨日不再出
又不怨日落
那是她早已明白
自己的眼睛不是太阳
静静置于日落深处
永远
四、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科幻小说:刘慈欣的《朝闻道》、《三体》;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等为电影创作“彩蛋”:
文章结尾写到:“将来,也许会有地心飞船找到‘落日六号’并同它对接,但愿那时我留下的资料会有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地航飞船深入地心的技术条件终于成熟了。15年后,“我”作为“落日十二号”的领航员,将与“落日六号”对接。以此为开头续写故事,为电影《带上她的眼睛》创作一个片尾彩蛋。
【板书设计】
《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分别设置了三个板块的内容:情节、环境、人物。讲授重点放在“人物”这一环节。为实践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情境式教学”,我以电影改编的方式开展此次学习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给学生安排学习任务,分别设置“编剧组、特效组、选角组”三大组,正好与我这堂课的出发点“小说三要素”相融合。重点环节重点讲。
在讲课过程中,有些地方出乎我的预期也有一部分内容处理得不够好:
亮点:整个教学过程主线明晰,结构较为完整;电影改编的形式做到情境化的同时采取评分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实现分层设计;阅读方法多样化,达到“以读促悟、以读促情”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首先是语言不够精炼,语速过快。上课讲述的语言太多,应将阅读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其次,本该成为课堂亮点的视频,因播放时间过长反而冲淡了学生所感受到的情感。再者耽误了几分钟的课堂时间,出现“拖堂”现象,在课前应将视频精简化。在最后的主旨感悟环节,设计不够精细,反倒有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应给学生展示一小段现代诗再让他们按照示例进行仿写,效果会比“读别人写得更好”。最后,学生层面,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上课中的精彩发言,没有及时给予个性表扬。以后会多鼓励内敛的学生,注意及时评价的重要性,关注学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