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4份打包下载)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4份打包下载)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19:35:1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留心生活,学习化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留心生活,学习化学!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
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
一.知识框架
二.重点知识梳理
1.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相互间不反应)组成的。
氧气常用来炼钢、气焊等,氮气常用来做保护气,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和制作多用途的电光源。
2.氧气
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固态氧呈淡蓝色;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能与硫、铝等物质反应,体现它的氧化性。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属于分解反应即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三.典型例题选讲
例1: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是( )
A.通电使水分解:2H20==2H2↑+02↑
B.过氧化氢催化分解:2H202==2H20+02↑
C.高锰酸钾加热分解:2KMn04==K2Mn04+Mn02+02↑
D.氯酸钾加热分解:2KCl03==2KCl+302↑
例2: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启开的是 (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四. 能力测试平台
1.如果把自然界里水中溶解的气体收集起来,分析的结果是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21%,而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此现象说明 。
2.指出造成下列实验后果的原因。
(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炸裂。 。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 。
(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经检验氧气中混有氮气。 。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冰水 B.干净的空气 C.盐酸 D.工业酒精
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
5.由于森林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沙漠化,导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 ( )
A.二氧化硫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粉尘
6.下列变化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
A.氧化汞受热生成汞和氧化汞 B.氨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氨
C.加热高锰酸钾 D.石蜡燃烧
7.通常情况下,空气中化学性质最活泼的且含量较多的气体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8.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
C.氧气不易溶于水 D.液态氧是有颜色的
9.某同学归纳出氧气的主要用途有:①急救病人,为飞行员、登山运动员、潜水员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②在冶炼钢铁中,进行富氧鼓风提高炉温,提高钢铁产量;③用氢气与氧气反应产生水;④使乙炔燃烧产生高温的氧炔焰,焊接或切割金属;⑤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常用作氧化剂;⑥液氧用于火箭发动机,促进燃料迅速燃烧,产生高能推动火箭前进。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
A.①②⑤ B.②④⑥ C.仅有③ D.仅有⑤
10.下列关于化学性质的正确描述是 (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木炭燃烧 C木炭能燃烧 D氧气常用来炼钢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凡在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B.燃烧、爆炸(化学)、缓慢氧化、自燃的实质都是氧化反应
C.夏天可燃物易燃烧是因为夏天可燃物着火点低
D.缓慢氧化既要放热又要发光,只是速度慢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催化作用是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C.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D.分解过氧化氢制氧一定要加入二氧化锰才能制得氧气
(三)简答题
13.在商店购买灯泡时,可以看到灯丝支架上附有少量的红色物质(红磷),你能说明它的作用是什么吗
答:
(四)实践与创新
14.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
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
【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节 学了不少的化学知识了,我要好好记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节 学了不少的化学知识了,我要好好记忆!
2.1《空气》
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3.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温故知新】你知道空气中主要有哪些气体?各有什么用途?
答: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新知(自学教材P26--30,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一、空气的组成
1.空气就在你周围,为何看不见摸不着呢 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2.拉瓦锡是如何研究的呢 拉瓦锡的结论是什么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观察P27【实验2-1】完成下列表格
现   象
分   析
[讨论] 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山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在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可能存在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4.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5.你是怎样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为什么说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为什么叫做养气 氧气通常有哪些用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氮气的用途你知道多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讨论交流]氮气的性质
物性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于水 密度(标准状况)
氮气
4.什么叫稀有气体呢 为什么又叫惰性气体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保护空气
1.在你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分哪两类?其中气体主要有哪三种?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
1.有人患了咽喉炎,医生常用“冷冻法”治疗,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液氧 B.液态空气 C.液化石油气 D.液氮
2.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
A.焚烧落叶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空气 B.氮气 C.食盐水 D.海水
4.牛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等。下列物质中,不计人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
A.可吸入颗粒 B.二氧化硫 C.CO2 D.二氧化氮
5.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 ( )
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声;③产生粉尘;④易引起火灾
A.①②③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②③④
6.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 ( )
A.N2 B.O2 C.CO2 D.稀有气体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五)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13.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
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
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
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
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
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夹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 化学学习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节 化学学习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
2.2 《氧气》
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认识硫、铁丝、镁带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
难点: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温故知新】你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哪些?体积分数各占多少? 答: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P33--35,完成下列问题)
氧气的性质 [展示] 一瓶氧气
1.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又有哪些化学性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 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说明什么
氧气的验满: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
(1) [实验] 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纯氧中燃烧,完成下表:
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硫在纯氧中燃烧的现象
[点拨]实验结论:硫+氧气 → 二氧化硫
(2)教师演示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归纳文字表达式并写出化学式。最后教师强调:
a.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即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3)填写下表
实验编号 反应前的物质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2—1
实验2---3
实验2—4
(4)上述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 什么叫化合反应? 答:
(5)学生看书后总结氧化反应,并能说出燃烧与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
1.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2.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3.小兰同学如右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查看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B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将瓶内氧气耗尽
C.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
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重做实验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了白色的氧化镁
D.镁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了白色固体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五)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5.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易溶于水 B 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 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 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6.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锈蚀 B.夏季食物腐败
C.秋季山林着火 D.冬季河水结冰
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如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燃烧更旺。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有哪些?
答:
【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 化学的学习需要细心与耐心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节 化学的学习需要细心与耐心
2.3《氧气的制取》
班级: 组名: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2.理解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在实验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温故知新】 说出磷,硫,铁丝和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及文字表达式。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学教材P37—40,回答相关问题)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哪些? 答:
二、教师演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边演示边讲解)
1.为什么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
答:
2.如何检验是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验满?
答: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依次序)?
答:
4.请写出文字表达式:
三、学生探究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按课本P38的内容依次进行:
1.写出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2.什么是催化剂(紧扣一变两不变)?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四、简要介绍用氯酸钾制氧气,写出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五、分析上面三个制氧气的反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什么叫分解反应?
答:
六、思考: 1. 若氯酸钾中混有高锰酸钾,受热会出现何现象
答:
2.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其原理属于什么变化?
答:
(三)应用新知,展示交流
1.关于催化剂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B.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C.分解反应均需要加热,化合反应均需要点燃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3.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均正确的是( )
A.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4.下列实验操作的先与后正确的是 (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握住试管,再将导气管的一端浸到水里
B.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C.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气管移出水面
D.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再把系有燃着的火柴的铝箔伸人集气瓶中
(四)课堂小结,盘点收获
(五)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1.如下图所示装置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的是 (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①和⑤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
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 )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
④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分液漏斗可以通过调节活塞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分液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人的物质是 。
(2)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O 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
(3)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B装置收集O ,过一段时间后,用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 。
(4)装置A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整理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