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统一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统一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18 12: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统一检测
地理学科 试题
考生须知:
1. 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能源所具有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①核能发电 ②水力发电 ③地热发电 ④火力发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研究显示,保护地球的一层保护罩(地球磁场)正在减弱,从而让
有害的太阳风粒子可以侵入地球大气层。完成 2、3 题。
2.太阳风出现于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太阳核心区
3.侵入地球大气层的太阳风,会使
A.地球的电离层受影响 B.全球农业歉收概率更高
C.到达地面可见光增强 D.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缩短
下面是某中学地理小组拍摄的景观照,完成第 4 题。
① ② ③ ④
4.四种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03 年4 月24 日,中国绘制的火星全球影像图首次发布,本次发布的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是
天问一号历时 8 个月,对火星表面实施 284 次成像,并由地面应用系统对获取的 14757 幅影像数据
进行处理而得到。下图为太阳系示意简图,完成 5、6、7 题。




第 5、6、7 题图
5.获得火星全球彩色影像图,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为
A.GNSS、RS B.GNSS、GIS C.RS、GIS D.BDS、VR
6.图中表示火星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7.关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自行发光,肉眼都可见 B.小行星带外侧的为远日行星
C.八大行星都有各自的卫星 D.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德克塔火洞(Dakota Fire Hole)是由美洲原住民发明的一种野外火灶,可减少火源的可见度
和烟雾,并提供更高效的燃烧效果。火灶由燃烧室和气道两部分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完成 8、
9 题。
8.德克塔火洞气道呈倾斜状,洞口朝向设置及原因为
A.朝向上风向,利于迅速排出烟雾
B.朝向上风向,利于空气快速进入
C.朝向下风向,利于迅速排出烟雾
D.朝向下风向,利于空气通过铁架进入
9.能正确表示甲、乙两地气压状况及气流运动的是
(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 第 8、9 题图
A B C D
下图示意某年夏季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分布状况。完成 10、11 题。
第 10、11 题图
10.长江口等盐度线向海凸出,其主要原因是
A.入海径流多,淡水东扩 B.经度差异
C.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 D.洋流流经
11.一艘货轮从甲处直线驶向乙处,船舶吃水深度的变化为
A.越来越浅 B.先变浅后变深
C.越来越深 D.先变深后变浅
三叶虫是距今 5.6 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 3.2
亿多年。图 1 为三叶虫化石,图 2 为地质历史时期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第 12、13 题图 1 第 12、13 题图 2
12.最接近三叶虫完全灭绝的时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a 地质时期
A.物种数量持续增多 B.重要的造煤时期
C.北美大陆雏形形成 D.哺乳动物大发展
2023 年5 月20 日,我国完全自主设计、研发、建造的世界首艘 10 万吨级智慧渔业养殖工船—
—“国信 1 号”交付运营。作为一个深远海游弋式封闭养殖平台,“国信1 号”可在选定的锚地之间,依
据水温等自然环境因素自航转场,下图为“国信 1 号”照片。完成 14、15 题。
14.养殖工船主要开发利用的海洋空间资源为
A.海面及水体 B.海域上空
C.海岸及滩涂 D.海底空间
15.与浅海养殖相比,养殖工船的优势是
A.经营粗放,养殖成本低
B.养殖的鱼产种类更多样
C.抗御海洋灾害能力较强
D.技术先进,养殖周期长 第 14、15 题图
北京居华北平原北端,太行山与燕山在此交会,北京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中,常有“白天风向北
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的语句。读北京地理位置图,完成 16、17、18 题。
第 16、17、18 题图
16.“白天风向北转南,夜间风向南转北”现象,最可能发生在北京与
A.渤海间 B.燕山间 C.太行山间 D.近郊间
17.太行山东麓丘陵、平原区,自然植被景观特征是
A.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B.终年常绿,没有板状根植物
C.乔木叶片宽阔,季相变化明显 D.以针叶乔木为主,树种单一
18.崩塌是太行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下列崩塌避灾措施中,合理的是
A.处于崩塌下方,全力向两边逃生 B.躲在树后(上),避免被落石砸中
C.崩塌间歇期,进入灾区搜寻财物 D.发现崩塌前兆,加速穿过该区域
下图为在浙江某地拍摄的月相照片。完成 19、20 题。
19.判断该月相为农历
A.下半月蛾眉月,月面朝东
B.下半月蛾眉月,月面朝西
C.上半月蛾眉月,月面朝东
D.上半月蛾眉月,月面朝西
20.该月相可见于
A.傍晚西侧天空 B.傍晚东侧天空 第 19、20 题图
C.清晨西侧天空 D.清晨东侧天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两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 3 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的得 2 分,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下表为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
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时撰写的考察报告。完成 21、22 题。
考察报告
2018 年11 月17 日 晴 13℃ 风力 2—3 级
考察地点概况: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南与河北省交界处,有丰富的地表
岩溶地貌和地下溶洞洞穴景观,是北方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考察记录单:
地点 孤山寨 石花洞
类型 地表岩溶地貌 地下溶洞洞穴
地貌景观
(照片)
地貌 形 态 ① 钟乳石、石笋、石柱等
景观 物质组成 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为主
描述 色 彩 岩石呈灰褐色 岩石呈灰色、乳白色,有各色彩灯照射
地貌形成条件 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
21.考察报告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
A.奇峰林立 B.冰川广布 C.地势平坦 D.地表崎岖
22.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 C.岩石 D.水文
读森林土壤剖面构造图,完成 23、24 题。
23.土壤剖面层中各土层名称判断,正确的是
A.①—枯枝落叶层
B.②—淋溶层 ①
C.③—淀积层 ②
D.④—母岩层
24.南方地区的红壤与东北地区的黑土相比,①层较薄, ③
主要是因为南方地区

A.风化较弱,有机质来源少
B.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强
C.植被长青,枯枝落叶较少
D.气温较高,微生物活动旺盛 第 23、24 题图
目前,人类对地球大气环境的影响超过了历史上任一时期。如随着化石燃料大量使用,排放的
CO2 增加;制冷剂的广泛使用,大气增加了新的成分——氟利昂,并对 O3 层造成了破坏……下图是近
地面(虚线)和大气上界(实线)太阳辐射能量随波长分布示意图,完成 25、26 题。
25.CO2和氟利昂的大量排放使
A.①减小 B.②减小
C.③增大 D.①②③都增大
26.随着 CO2 或氟利昂的大量排放,地球环境发生
的变化有
A.温室效应增强,冰川融化 B.
地球生物易受紫外线伤害 C.
海水蒸发增加,海平面下降
D.地面温度下降,对流层变薄
第 25、26 题图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2 分)
27.读地球各圈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第 27 题图
(1) ③表示 ▲ ;岩石圈的范围是 ▲ (填字母)。(4 分)
(2) 地震波经过②时发生的变化是 ▲ ,表明 b 层的物质呈 ▲ 状态。(4 分)
(3) 各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 ;与地球磁场产生有关的是 ▲ (填字母),岩浆的发源地
是 ▲ (填字母)。(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材料一 塔里木盆地南部区域图。
第 28 题图 1
材料二 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到塔里木盆地考察时拍摄到下述四张照片,所有照片都向东拍摄。其
中丁为塔里木盆地的戈壁景观照(戈壁是粗砂、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
第28 题图 2
(1) 丙照片中沙丘两翼延伸方向指向 ▲ 风向,由此判断照片中沙丘的移动方向为 ▲ (4 分)
(2) 图 1 中的数码为四张照片拍摄地,请判断下列照片的拍摄地点并填入下表。(填数码)(6 分)
照 片 甲 乙 丙
拍摄地点
(3) 简述丁照片所示戈壁地貌的形成过程(4 分)
29.当地时间 2022 年11 月12 日21:25 在南美洲西部甲地附近发生 6.2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 千米,
震中位于 37.50°S,73.65°W。右图为南美 80°W 60°W 40°W
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4 分)
(1) 此次地震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三个主要
20°S
圈层中的 ▲ ,地震最易引发的自然灾害主
要有 ▲ 、 ▲ 。(6 分) 乙
30°S
(2) 乙、丙洋流从性质看,属于暖流的是 ▲ ,

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4 分) 甲 图 例
(3)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的第二大河,流域内分布 40°S 河 流
着大面积沼泽湿地。请结合水循环主要环节, 山脉
洋流
简析巴拉那流域沼泽湿地的形成原因。(4 分) 50°S
沼泽
第 29 题图
安吉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统一检测
地理学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D C A B C B D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D C B A C B C A D 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选项中只有两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 3 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的得 2 分,不选、多选、错
选均不得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选项 AD CD BC BD AC A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2 分)
27.(14 分)
(1) 莫霍面(2 分) e、f、g(三个填完整得 2 分,少填、错填都不得分)
(2) 横波消失(或横波波速降为零),纵波速度减小 液态或熔融 (4 分)
(3) 生物圈 b d (6分)
28.(14 分)
(1) 下 东南 (4 分)
(2) ② ① ④ (6 分)
(3) 河流将碎屑物搬运至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2 分),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
的细颗粒物吹走(2 分),留下粗砂、砾石,形成戈壁。
29.(14 分)
(1) 地壳(2 分) 滑坡 山体崩塌 泥石流(4分,任答两种)
(2) 丙 增温增湿(4 分)
(3) 降水较多;地表径流汇聚,地势低,排水慢;下渗弱。 (任选两点得 4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