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9《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15: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含义。
3.教育学生人虽然几经磨难,但仍然要百折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的深刻含义。
教法学法:
自读讨论法
教学准备:
有关作者的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案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宗璞写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感受到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今天,我们再来学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2.同学们从这段访谈作者贾平凹的视频中,认识到一位怎样的作者?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点评:贾平凹出身卑微、成长经历曲折,但目标坚定、成果斐然。
3.今天,我们学凹的一篇散文《一棵小桃树》,这棵小桃树的命运和结局怎样呢?它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一棵小桃树。
(点评:导入设计的作用,如同写作中的开明宗义,既要亮明本节课的学习要点,也要尽可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显然,胡老师的这个导入是成功的。她通过影视资料,让学生了解贾平凹的成长经历,由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为学习本文做好了铺垫。)
二、自主预习案
1.走进作者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梳理小桃树的成长历程。
(2)结合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看看“我”的小桃树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点评:有了导入环节的铺垫,此处的环节1“走进作者”,有重复之嫌,可以省去。环节2整体感知,两个看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其实都指向了内容的梳理和提炼,但缺乏学生立场,如果将第2个问题换成“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思考时是不是更容易切入,也更有抓手?)
三、合作探究案(学生讨论)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拨: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2.第三段中奶奶的话给了”我“什么启迪?“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是什么意思?
点拨:奶奶的话,启发了”我“追求理想,追求幸福。”蓄着我的梦”,反映了作者孩提时代对美好的未来,幸福的人生的朦胧向往。
3.第五段中,作者拿爷爷的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点拨:反衬了小桃树生命力的顽强,纵使在恶劣环境里也能不屈不挠地生长。
4.文章第七至八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的那么多?有什么作用?
点拨:作者写这篇散文就是托物言志,借小桃树说及自己的一些经历,透露自己所受的遭遇,隐隐的透露和抒发自己的慨叹、理想和情志。将小桃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融为一体,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点评:此板块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分小组展开讨论,面向了全体学生,且指向明确,课堂氛围热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互动也很和谐,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善于鼓励引导学生,并能从学生的回答中提炼出有效部分巧妙纠偏完善,对于年轻教师来说,难能可贵,值得表扬。
值得商榷的是:如果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那么此处设计的前两个问题,就是节外生枝偏离方向了,可以考虑去掉。)
四、迁移拓展案
对一种植物进行描写,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点评:此板块的迁移拓展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值得肯定,但过于笼统,缺少明确具体的写法指导,学生完成有一定难度。可设计个示例作为学习支架,学生更容易上手。)
五、课堂小结案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点评:课堂小结的设计,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所学所悟,是不是更有意义,也更容易出彩呢?)
板书设计
小桃树就是“ 环境 经历 现状
我”的化身 小桃树——角落里——遭遇——花苞欲绽
“我”——偏僻小山村——磨难——安慰追求
教学反思
《一棵小桃树》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语言含蓄、寓意深刻的借物抒情散文。虽是自读课文,但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
状物的散文,往往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可谓物中有情、情中有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作者通过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映了自己对未来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精心准备。在设计时,重点突出情感和托物言志的写法。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分别是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的含义;3.教育学生人虽然几经磨难,但仍然要百折不挠地追求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在教学内容上从认识小桃树到理解小桃树最后学习小桃树,做到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课堂设计合理、流畅,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参与度比较高。
在小桃树和作者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在理解这一点时,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个表格,让学生理解小桃树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小桃树的遭遇就是作者自己的遭遇。但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而是直接列在黑板上,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善。
还有问题设计上,也需要进一步精进,比如在认识小桃树这一板块,我提了两个类似的问题,一个是小桃树在成长过程中遭遇了哪些磨难,还有一个是结合小桃树的成长经历,看看我的小桃树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对学生而言,第二个问题相对来说好回答一些,可以在文中找相关语句再来归纳,所以在设计问题方面,以后要反复斟酌,多以学生视角考虑。
当然,一堂公开课难免会有缺憾,最重要的是我们从一堂公开课中学到了什么,反思到什么。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公开课,因为这是对我们自己检验和提升的最好方式,力争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像公开课一样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让学生学到知识,同时促进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