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哦,香雪
铁凝
学习目标
理解标题含义,掌握文章发展脉络。
分析香雪的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体会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感受文本特定情境中的青春形象,引发学生对青春与生命的思考。
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祖籍河北赵县高中毕业,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后回保定在《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
1984年成为河北省文联专业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作者介绍
铁凝
写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随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中国文学也深受其影响,产生了一大批时代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也正产生于此时,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走向文明、开放的痛苦与喜悦。
小说的主人公是香雪,题目为什么还要加一个“哦”呢?
这个“哦”字到底该怎样读?
“哦”字,一般情况下都作叹词,常见的读音有两种:
哦
【提示:音调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不一样】
解题
哦
ó
哦
ò
一是读“ò”
哦
①表示领会、醒悟;
②表示惊喜、赞叹;
③表示提醒;
④表示承诺、应答;
一是读“ó”
①表示将信将疑;
②表示疑问、惊奇。
解题
写作背景
“哦”读第二声,表示疑问和惊奇。
作为从来没有走出深山里的少女,香雪在开始见到火车时是恐惧的、退缩的,而为了那个能换回她自尊的铅笔盒,她误上了火车,最后又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一个人深夜走路回家,凭借的是自己的信心。
哦,原来香雪竟然是这样一个勇敢的女孩子!
写作背景
“哦”读第四声,表示一种领会、醒悟。
香雪渴望换一个自动铅笔盒,并不是因为她由于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嘲笑而爱慕虚荣的表现,如果香雪爱慕虚荣,她不会“把鸡蛋悄悄塞在女学生座位下面”,也不会因为“北京话”的话而“感到一点委屈,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感到委屈”,因为她想要挣回的是整个台儿沟的自尊。
哦,原来香雪竟然是这样一个执着的女孩子!
写作背景
无论是读第二声还是第四声
“哦”都真切地表现了作者对香雪用一篮鸡蛋换来一只铅笔盒这一举动的理解与肯定,
由衷地赞叹了香雪她们的纯朴可亲以及对现代文明的向往。
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
①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
②“哦”又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
③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标题的效果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物象
环境:自然环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文体知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5-56)
(57-71)
(72-78)
(79-82)
梳理情节
引子:
(1-4)
火车停留一分钟。
香雪渴望铅笔盒。
香雪换回铅笔盒。
香雪深夜中归来。
台儿沟通火车了。
Z H E N G T I G A N Z H I
这篇小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把四个情节片段加以组接。
散文化小说: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用散文形式创作的小说。
特点:
1.不以具体的情节见长,甚至少有情节,也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
2.往往表现作者的强烈感受,能打破小说的某些限制,自由表达思想
小说情节的特点
“香雪”人物形象
勾画关于描写香雪的句子,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第46段: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外貌:美丽清纯
勾画关于描写香雪的句子,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第5、6段: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
害羞胆小
勾画关于描写香雪的句子,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第48段: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
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勾画关于描写香雪的句子,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第61段:同学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
第70段:得到铅笔盒,她执意留下一篮子鸡蛋,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
第75段:她认为台儿沟的未来应该这样: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
纯朴诚信、自尊自强
勾画关于描写香雪的句子,试分析其性格特点。
坚毅执着
第66段: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一分钟的停车间隙里,毅然踏上了火车。
第76段:为此,她甘愿被爹娘责怪。“四十个鸡蛋也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 ”
第71段:一个人摸黑三十里走回台儿沟,“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这对平时说话不多,胆小的香雪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总结概括香雪有哪些人物形象特征?
1、外貌:美丽清纯
2、内心:害羞胆小
3、渴望知识,积极进取
4、纯朴、有自尊
5、坚毅执着
凤娇们,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这些文化用品。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相同点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都表现出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
比较分析“香雪”和台儿沟的其他女孩有何异同?
次要人物
思考:物象意义
①香雪为什么想换铅笔盒?
②铅笔盒能给她带来什么?
③获得铅笔盒的过程中香雪经历了什么?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小说用大量笔墨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铅笔盒就像黑夜中闪亮的灯,照着香雪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最可贵的品格。
象
征
思考讨论:
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
换来 值得?
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
思考:为了换回铅笔盒香雪走山路的心路历程
第73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害怕
第76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写出香雪找到信心和勇气。——不怕
第77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忿忿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第78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趣们小小的浪花。”——释怀
第79段“前边又是什么 是隧道,它愣在那里,就像大山的一只黑眼睛。香雪又站住了,”——犹豫
第79段“但她没有返回去,她想到怀里的铅笔盒,想到同学们惊羡的目光,那些目光好像就在隧道里闪烁。她弯腰拔下一根枯草,将草茎插在小辫里。娘告诉她,这样可以“避邪”。然后她就朝隧道跑去。确切地说,是冲去。”——坚定
香雪的心理变化过程:
不怕
犹豫
释怀
犹豫
坚定
自卑、封闭、落后
自信、开放、进步
小说主要是为了刻画香雪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她为了获取一个铅笔盒而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而这一情节正好可以充分地说明问题,前面的情节主要起铺垫作用。
害怕
香雪走山路的心路历程
作者在刻画香雪这个人物时,采用了直接描写心理的方法。
小说重点描写了香雪这段小小的历险经历,其中有丰富的心理活动,写到了她害怕的心理,写到了她得到朝思暮想的铅笔盒而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她还想到了台儿沟贫穷落后,展望它的将来....作者对这个过程的描写表达了香雪对山里人命运的思考,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以及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如何表现香雪走山路的心路历程
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铅笔盒这个象征性的实物是这篇小说的扭结所在,自始至终也是主人公的情结。铅笔盒作为一个文具,自然可以看成知识的象征。对知识的追求,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现代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上最响亮的话语。对山村姑娘香雪来说,铅笔盒留给她的,是创伤的记忆。在公社中学里,她使用的父亲亲手做给她的木头铅笔盒,遭到了同学们的取笑,心地单纯的她,自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造成这种伤害的力量,主要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城市里才有机器制造的可以自己关上的塑料铅笔盒,把她的手工制作的木铅笔盒比得那样寒怆。让她受到伤害的,不只是铅笔盒,也包括闭塞的台儿沟所保留的一天只吃两顿饭的落后的生存方式。当老实善良的香雪终于明白她和她的台儿沟是被人耻笑的对象,她的内心也就埋下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香雪那个时代的现代文明,也就是由铅笔盒所代表的工业文明。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她就能理直气壮地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失去的自尊就能找回,再也不会被人看不起。
所以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从首都开来的火车给她带来了机会。她不惜代价地从女大学生手中换来了自动铅笔盒。这个铅笔盒将改变她的身份,使她进入先进文明的行列,与山外的同学平起平坐。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思考
在《哦,香雪》中,除了“铅笔盒”之外,该小说是否也还有其他意象呢
火 车、大 山
火车开进深山之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文本解析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第1段)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变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度诚” (第5段)。
第1段中“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一句有何含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含意:台儿沟被大山阻隔,十分闭塞。“皱褶”一词极写台儿沟的闭塞。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写火车进入台儿沟后这里发生的变化做铺垫。
火车开进深山之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文本解析
当火车开进大山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第5段)
哦,五彩绽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在结构上,这一句话既是对上文的一个总结,也是为下文描写姑娘们开始“做买卖”埋下伏笔;
在内容上,作者旨在表明这停留的一分钟,已经影响了台儿沟人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
文本解析
火车开进深山前:宁静、封闭保守、贫穷落后、质朴纯洁。
“大山”
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
象征着开放、现代。
火车开进深山后:热闹、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火车带来了现代文明的风尚,以往的宁静被搅乱;商品经济、现代文明走进了深山。
分析物象——大山、火车、铅笔盒
火车——“钢筋铁骨的巨龙”
“那么雄壮地喷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它来自外面的世界,带来外面的消息,也带来了商业的萌芽,还带给香雪美好的心愿。
它比铅笔盒具有更大的神力,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由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分析物象——大山、火车、铅笔盒
铅笔盒——
经香雪的凝视和爱护,以及作者的精心点染,也成为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拥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明亮。
一个小小的铅笔盒竟然有如此大的神力,正说明它包蕴着丰厚的内涵。
小说
阅读笔记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
⑥象征和暗示。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贫穷落后,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受到了来自外界现代文明的冲击。
思考:
《哦,香雪》中,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段“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
第五段“大山无声的命令”
最后“山谷里突然爆发了姑娘们欢乐的呐喊”“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等等。
这是一篇描写“山内、山外”不同生活地域的人们相互接触的小说,“山”始终伴随着小说的进行,并且在小说末尾起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山”还让人想起它背后的“封闭、高大、幽暗”等等。
思考:环境描写
《哦,香雪》是怎样写“山”的?“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中心思想
《哦,香雪》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的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
一分钟,在时间的长河中,虽然极其短暂,却“搅扰”了台儿沟的宁静;改变了香雪、凤娇们的生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和向往。这一分钟,正是姑娘们人生的新起点,从此五彩斑斓的现代社会正向他们走来。
艺术特色
艺术手法
1、拟人
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2、比喻和想象。
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唧唧’地歌唱”。
艺术手法
3、对比
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4、环境描写
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景写情。
5、细节描写
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艺术手法
6、散文体化、诗化小说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7、第三人称叙述
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既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摆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方式既表现出自由性,又表现出精致性。
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8、细腻优美的语言
作者凭着她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优美的文笔写作,表现独特、语言清新淡雅,如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读者心里,两岸风景美不胜收,无论是叙述语言,诸如对火车拟人化的描绘,还是对人物如香雪做生意的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对话,写得都很美。
如,“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五彩缤纷”表明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这里有她们的“喜怒哀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可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诗化小说
一种追求诗美效果的小说。是小说和诗融合、渗透后出现的一种边缘体裁。它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而创造的某个独特形象、细节、特定氛围、场景的描写,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凝聚丰蕴的哲理意味。这类小说不注重叙事功能,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性格,而是重视创造意境。
诗化
小说
人物的
纯净美
情节的
平实美
环境的
清幽美
语言的
诗意美
积极地生活,诗意地栖息
想像这些女孩子的未来生活:
文章到这里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设想一下,这些人物在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在追求所谓的文明即物质,知识的时候,不要失落了人性中那份固有的尊严、纯真和淳朴。
拓展延申
火车不由分说地带来了洋溢着工业文明气味的物质信息,还带来了什么呢 20年之后,香雪的小村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野三坡的一部分了,而从前的香雪们也早就不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火车,她们有的考入度假村作了服务员、导游,有的则成了家庭旅馆的女店主。
——铁凝
在这些富裕起来的村庄里,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毕竟钱要来得快,日子才有意思啊。就有了坑骗游客的事情,就有了出售伪劣商品的事情……
有位我尊敬的老作家说过:在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想,即使有一天磁悬浮列车也已变为我们生活中的背影,香雪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人间温暖和积极的美德,依然会是我们的梦。我们梦想着在物欲横流的生存背景下用文学微弱的能力捍卫人类精神的健康和心灵的高贵。
——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