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把握人生方向,赢得精彩人生
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方向的选择中有魄力,方向的选择中有情怀,方向的选择中有智慧……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高中学校纷纷开设了“中学生生涯规划”课程。随着生涯规划课程的推进实施,同学们对此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有的说:“人生就得提前规划,生涯规划课程能让我们熟悉高校专业情况和志愿填报技巧,尽早确定奋斗目标。”有的说:“人生无需过度未雨绸缪,应当在逐渐认识自我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确定人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此外,也有其他不同的认识和见解。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体验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方向对了,停下来,就是退步;还没辨明方向,停下来,就是明智;走下去,有可能就是谬误。人生就是这样,有着无数的方向选择和停下来考验,更有着无数的进步与退步。
上述材料能给当代青年把握人生方向以启示,请结合你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材料二: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兴起,新一代人重走长征路;再唱红色歌谣,唤起人们心底的记忆;再阅红色经典,学习先烈的精神。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色文化是我们的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使不同年龄的人有了不同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红色文化超越时空的魅力。
不忘革命精神,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不忘人生追求的初心,永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班级将举办以“不忘初心,面向未来”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本次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例文:
人生,渡向何方
有贤者言:“明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间。”在人生的旅途上奔波,体味到的不仅有山青水绿,燕舞莺歌,更有层峦叠嶂与崎岖坎坷。面对人生十字路口的浑沌与迷茫,有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有人则牢记“有志者,事竟成”,下定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可结果往往不如人意。相较之下,我更欣赏第三种人:他们会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来审视环境,调整前进的方向,结果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一半,选定了一个正确的方向,才能拨开重重迷雾,使自己豁然开朗,走出苦闷与彷徨,从而达到一个新的人生高度。当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时,他改变了人生的航向,毅然选择了清贫,归隐田园,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些清新舒畅的诗句。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在官场中庸庸碌碌、昏昏噩噩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不过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官而已。“陶潜”这名字将会湮没在吏部那一长串官员名册中,后世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也将失去一个能给自己精神慰藉的家园。
人生中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关键还需要舵来掌握前进的方向。班超放弃了书斋,选择了驰骋沙场,为国家建下万世不朽之功勋,在茫茫西域中将自己的身影定格为一座丰碑,历史上从此便留下投笔从戎的佳话。比尔 盖茨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艰苦创业,最终创建了微软帝国,并成为世界首富,让自己的人生演绎成一部传奇。他们选对了自己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命运的舵,从而将自己生命的船摆渡到了成功的彼岸。只有备上人生的方向盘,才能冲出风沙弥漫、烟雾笼罩,去赢得灿烂星光、满天朝霞。
在理想的桅杆被风浪摧折的时候,在命运被搁浅在泥泞的沙滩的时候,在面对落寞和失意而无处躲藏的时候,不必怨天尤人愤世嫉俗,这时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克服自身的浅薄、鲁莽,重新调整前进的方向,或许成功正在某一个角落静静地等待你的到来。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是相关人生方向的,立意时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可根据“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自己决定”阐释“人”和“树”的不同,可据此立意为“把握住自己的人生方向”;“很多时候,成功除了勇敢、坚持不懈外,更需要正确的方向”,强调“方向”的重要性,由此可立意为“方向是成功的前提”;“方向的选择中有魄力,方向的选择中有情怀,方向的选择中有智慧……”阐释如何选择方向,据此可立意为“选好方向需要魄力”等。也可综合全材料立意。行文时议论文注意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记叙文注意记叙的要素和抒情、描写的运用。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围绕材料的中心“方向”立意行文即可。
2.例文:
规划人生,顺于道途
胡适先生曾说:“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在我看来,生活也一样,无目的的人生也仅仅是散步而不会有所进步。因而人生是需要规划的,只有对未来的人生有了正确的规划,才有可能在遭遇人生的变故时随机应变,做出正确选择,从而成就美好人生。
几乎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大人问到“未来想要做什么”。当我们给出答案时,其实也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做最简单的规划。除了野蛮生长的杂草,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是可以随意发展而有自我成就的。我们写文章需要构思,同样,对于更加重要的人生,我们更需要“构思”。杂草固然充满了生命力,但它并不被需要。而没有规划的人生同样也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只有在规划人生的过程中才能有所思考,从而知道自己的心之所向,才更有可能在人生的末尾回望时心满意足,觉得自己的一生充满了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被固定在规划好的方框中的人生一眼就能看到头,岂不乏味而没有自由?这是对规划人生的过度解读。我们强调规划人生的重要性,是为了让人对当下的、未来的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清晰的认识。我们要明确的是,规划人生并不是给人生画格子,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禁锢于条条框框中,告诉自己必须要怎么做,而是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告诉自己要往哪儿走。我们给自己明确方向,同时又留有余地,给自己自由,这才是规划人生的理想状态。
而当我们给予自己一个有所规划的人生后,我们才有可能在面临一些重大的事情时拥有随机应变或顺其自然的能力。这时的“顺其自然”不是完完全全地让自己被命运推着走,更多的是相信眼前的事儿总会过去,而最终自己还是站在正确的道路上。因此,我们应该在对人生有所规划的基础上适当地选择顺其自然。只有这样,顺其自然才会是一种积极的心境而不是一种消极的作为。
漫漫人生如征途,未来永远是未知的。而无目的地行走鲜能到达正确的终点,我们只有规划好自我的人生才能在这条路上真正走得自由而顺畅,只有规划人生,方能顺于道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给出了关于“中学生生涯规划”的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生涯规划很有必要,提前规划人生,确定方向,才能更好地进行奋斗;一种认为生涯规划不太有必要,人生应在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目标。这两种看法是相反的,各有道理,不存在是非曲直的评断,因此,考生可以根据需要,任选一种看法进行写作。
假如赞同人生需要规划的观点,可以立足于规划的意义进行思考:首先,有规划才有方向,有方向才有指引,有指引才能让人有针对性地发力、奋斗,才不会在前进的路上迷失自我,偏离理想。其次,有规划才有节奏,有节奏才有步骤,有步骤才能让人更明确自己当下的任务,才不会在拼搏的过程中脚步匆乱,应对不暇。假如赞同人生无需过度规划的观点,可以立足于过度规划的负面效应进行思考:人生之中,起落无数,诸事无常,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过度规划则让人难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数,在需要灵活应变的时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其次,规划始终只是一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状态,可以将之视作目标与方向,但如果拘囿于规划、被规划所束缚、捆绑,每走一步都要比照自己的规划,不允许有丝毫的偏离,则难免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材料中也允许有“其他不同的认识和见解”,考生如果辩证地看待规划,将两种观点综合考虑,合理分析,说明哪些情况下应该规划、哪些情况下无需规划,也是不错的选择。
立意:
1.规划人生,顺于道途。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3.无需规划,灵活应变。
4.目标与变数并重,蓝图与探索并存。
3.例文:
把握人生方向,赢得精彩人生
把握人生方向,赢得精彩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前进方向。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用勤奋和拼搏去把握人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有目标,生活才会有意义。”不错,我们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鲁迅弃医从文,拾起文笔作匕首,最终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史铁生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一篇《我与地坛》令千万人泪湿衣襟,是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找准了人生的前进方向;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最终选择了文学,最终在文学上做出了成就,是因为他找准了人生的前进方向。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对方向,你会像蛟龙掠过浅滩游弋到浩瀚海洋里击水三千,你会像大鹏飞越低空在苍茫天宇中扶摇直上。方向对了,停下来,就是退步;方向对了,努力拼搏,定能赢得精彩人生。没有人注定一生平庸,我们只要找对人生的方向,并矢志不渝地为了目标不懈奋斗,就能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绽放人生的光彩。
找准方向,人生才会有意义。正如罗斯金说的:“生活没有方向,就犹如航海没有罗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理想的分类越来越多,以至于许多人不能正确地寻找前进的方向,不能顺利地实现人生的理想,创造人生的辉煌。有的人找不到人生的坐标,碌碌无为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这样的人生是遗憾的。
翱翔蓝天的雄鹰自恃有坚硬的翅膀,有穿越天空的经验,不需方向就能飞到目的地,结果在天上绕行无数圈后回到出发的地方,精疲力竭而死;穿越原始森林的金钱豹自恃为长跑能手,以为随便朝哪个方向奔跑都能跑到要去的地方,结果摔下深谷而亡;穿越沙漠的斑马边走边辨别方向、调整方向,最后走到了水草丰美的绿洲。
无数成功者的事例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对了人生的方向,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的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正如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所道:“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自己知道已经走错了方向,就要及时回头。”
清华大学毕业典礼上,校长送给了毕业生一句话:“未来的世界 ,方向比努力重要。” 其实方向的确定取决于今天。如果今天不及时修正错误道路,走得越远就错得越深。比如钻探石油,如果没有找对位置,再怎么钻探,也冒不出石油。学习和工作同样如此,再忙也要回头想想当初的目标是什么,明确目标后注意细化定量指标,之后再落实可行方案,以避免在通向终点的路上失去根基。
假如你有了明确的方向,那就不惧困难,风雨兼程;假如你还没有选择好方向,请不要盲目行动,辨清方向再出发;假如你发现方向选错了,那就及时停下来,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再行动。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把握人生方向,方能赢得精彩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人生方向和何时停止、何时前进的辩证关系。方向的选择影响人生目标,但是人生很复杂,谁也不能保证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如果方向选对了,走下去就一定能实现目标,即使遇到坎坷也不能放弃;如果发现方向错了,停下来及时止损才是最明智的选择,一味前行反而会背离目标;如果还没辨明方向,先停下来思考,想清楚了再行动,这是智者的做法。总之,何时停止,何时前行,何时转换方向,是每个青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习得的智慧。
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感触最深的角度写,也可以选择不同做法,全面思考。如写“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可以写“南辕北辙”的故事,可以写南唐后主李煜,也可以写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曾经犯过错但是后来停下来反思、改正,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如选择多个角度写,可以写三个分论点,“方向对了,知进”“没辨明方向,知停”“方向错了,知止”。
立意:
1.明确前进方向,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2.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知进知停方从容。
3.生无所息,只争朝夕,努力不辍。
4.例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信念如旗,凝聚磅礴的力量;理想如炬,照亮前行的征程。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怕死不当共产党”的刘胡兰,从“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杨善洲,从“两弹一星”到“东方红一号”……一代代中国人心装信仰,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一座座高峰。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兴起,新一代人重走长征路。在新的长征路上,只要我们坚持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精神指引理想,用初心坚定信仰,赓续红色基因,争当红军传人,坚守先烈的精神高地,再唱红色歌谣,再阅红色经典,让红色文化超越时空,就一定能攻克那一座座“娄山险关”,征服那一处处“松潘草地”,更好地肩负起强军兴国的历史责任。曾几何时,武汉“封城”,“最美逆行者”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山奔赴武汉,无数的医护人员,无数共产党员“请战出征”……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了防护的堡垒,让信仰的光芒熠熠生辉,让精神的力量激励华夏,让初心的坚守温暖国人。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身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谭医院院长张定宇,拖着病重的身体,牵挂着同为医护人员却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妻子,却一刻不停息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拼了性命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救病人。“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86岁高龄的董宗祈教授,封城之际开着电动轮椅到门诊部坐诊。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共产党员”,只有心中有坚守,肩上有担当的共产党员,才会在危急关头,扶危渡厄;在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忘死,救民于危难,解民于水火,绽放最绚烂的光芒,汇集成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是支部委员,先安排我!”“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我有经验!”……在增援武汉之际,无数00后、90后主动请缨,奔赴防控疫情斗争一线。“时间就是生命。先锋模范作用是干出来的,一定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在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工地上,无数工作人员不眠不息,与时间赛跑,让红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凝聚起了抗击疫情坚不可摧的信心和勇气。
“心有信仰,砥砺前行”。信仰、精神、初心,梦想,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我们青年一代,更应心怀信仰,发扬革命精神,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不忘人生追求的初衷,永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在这大好青春年华,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经受住一场又一场严峻考验,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共两则:首先解读两则材料的内涵。
材料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弘扬老一代航天人的“两弹一星”精神,二是勉励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赓续老一代航天人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使中国探索太空之路行稳致远,“弘扬”与“更稳更远”,是需要注意的关键词。
材料二第一到三句交代新一代人重走新的长征路,唱红色歌谣,读红色经典的做法,目的是唤起记忆,缅怀先烈。第四句强调了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为“情感期盼”和“精神寄托”。
两则材料层次清晰,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首先要看到材料中隐含着“传承精神不忘奋斗”这一共同话题,是写作时不应该回避的内容。其次,要找准话题的切入角度。“不忘革命精神,永远保持奋斗的姿态,不忘人生追求的初心,永远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这是很重要的提示语。“不忘初心”,“保持奋斗”,“人生追求”,“坚持方向”,提示考生立意要回到现实,突出青年学生的身份,强调新时代的青年人,要“不忘初心,肩负使命,接力奋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任务要求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明确了身份,青年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全班同学;明确了文体,写一篇发言稿。考生要站在同学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结合材料内涵确定自己的核心观点。在写作上,要求考生既要适合演讲者的身份,又能考虑同学们的思想现状,用自己的演讲唤起同学们的斗志和激情。不忘初心,面向未来,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担当起历史使命,实现人生目标,这是此次写作的目的。
立意:
1.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2.砥砺前行,勿忘初心。
3.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
4.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精神力量(初心)是人生旅途中的指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