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中,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不相对应的是
A.1661年波义耳提出原子学说,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B.1774年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D.1943年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2.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4种短周期元素,其中Y、Z为金属元素。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丁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一”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C.原子半径大小为W>Y>Z D.W的阴离子可能促进水的电离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 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只有③ D.只有①④
4.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合理的是
选项 事实 推测
A Mg与水反应缓慢,Ca与水反应较快 Be与水反应会更快
B 、在空气中能自燃 在空气中也能自燃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 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标况下HCl,HBr均为气体 HF也为气体
A.A B.B C.C D.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HCl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 ,所以HCl是离子化合物
C.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破坏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D.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
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微粒半径:S2->Cl->K+>Al3+
②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
③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④氧化性:Cl2>S>Se>Te
⑤酸性:HClO>H2SO4>H3PO4>H2CO3
⑥非金属性:O>N>P>Si
⑦金属性:Be>Mg>Ca>K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 D.⑤⑥
7.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在1989年作出决定: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
B.每1列都有非金属元素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D.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在第2列
8.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基态时Y原子2p原子轨道上有5个电子,Z的周期序数是族序数的3倍,W与Y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X)B.X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
C.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弱
D.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9.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35Cl-和37Cl-的结构示意图均可以表示为
B.HClO的结构式为H-Cl-O
C.HF的电子式为
D.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为
10.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正确的是
A.密度:CH3CH2CH2Cl>CH3CH2Cl>CH3Cl
B.热稳定性:HF>H2O>NH3
C.还原性:HF>HCl>HBr>HI
D.水溶性: HCl>H2S> SO2
11.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首批科学影像图。火星气体及岩石中富含X、Y、Z、W四种元素。已知: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Z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与热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X、W为同一主族元素,Y是地球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火星岩石含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ⅣA族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C.火星气体中可能含有XY、
D.原子半径:
12.一定条件下,氟利昂在大气中可产生氯原子,其通过①、②、③反应破坏大气中臭氧层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氧化氯为中间产物
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
C.该过程的总方程式可表达为:
D.过程②中只涉及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二、填空题(共9题)
13.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纪念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元素周期律把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为系统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提供了科学方法,为发现和探索新元素、新物质提供了有效思路。
1. 为纪念门捷列夫,科学家将1955年人工合成的一种新元素用符号“Md”表示,中文命名为“钔”。核素Md的质量数为( )
A.101 B.157 C. 258 D.359
2. Mg和Si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层数 C. 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 判断Cl的非金属性比S的强,可依据的事实是( )
A.HCl的热稳定性比H2S的强 B.氯气能溶于水,硫难溶于水
C. 常温下,氯单质呈气态,硫单质呈固态 D.AgCl是白色固体,Ag2S是黑色固体
4. 锂是第2周期ⅠA族元素,下列有关锂元素性质推测正确的是( )
A.最高化合价为+2 B.原子半径比钠的大
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更剧烈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弱
14.铁盐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作用。
(1)绿矾(FeSO4·7H2O)常用作补血剂。
①绿矾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
②配制含FeSO4的溶液时,为防止FeSO4被氧化,应采取的措施是 。
(2)工业中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一种气体,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
(3)一种铁基脱硫剂脱除硫化氢(H2S)的方法包括吸收和再生两个阶段,其工艺流程原理如下:
① 写出“再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当吸收224 mL(标准状况)H2S时,若要保持脱硫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所通入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写出计算过程)。
15.下表列出了①~⑩10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⑤ ⑥ ⑩
3 ① ③ ④ ⑦ ⑧
4 ② ⑨
(1)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下同) ,③④⑤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
(3)元素⑥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该氢化物与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比较⑥和⑦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填化学式)。
16.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1)探究钠、镁、铝性质的递变
①钠、镁、铝与水反应
钠与水在 下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
镁与水在 下不反应,加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铝 与水反应。
②镁、铝与酸反应
除去氧化膜的镁条和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反应更剧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
③实验结论:金属性强弱为 。
(2)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
元素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下反应 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 加热时反应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不稳定 不稳定 受热分解 稳定
与H2反应的条件
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元素非金属性
(3)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比较
①11~17号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化学式
酸碱性强弱
②探究Al(OH)3的两性
【实验探究】在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2mol/L氯化铝溶液,逐滴加入6mol/L氨水,生成白色胶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一支试管中滴加6.0mol/L盐酸,另一支试管中滴加6.0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观察到 。
【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lCl3溶液与氨水反应: 。
Al(OH)3与盐酸反应: 。
Al(OH)3与NaOH溶液反应: 。
【实验结论】Al(OH)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是 。
(4)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
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最终导致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金属性逐渐 。
17.已知:5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只有1个电子;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元素C是海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D的单质可在B的单质中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元素E与C形成的化合物EC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周期表中,元素B位于第 周期 族;B与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2)C、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
(3)B、D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沉淀和一种气体,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A、B形成的化合物可与B、C形成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无毒、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试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5)写出E的单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8.数量关系
(1)列序数与族序数的关系
①列序数<8,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 ;
②列序数=8或9或10,为第Ⅷ族;
③列序数>10,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 (0族除外)。
(2)三个定量关系
①周期序数= 。
②主族序数= 。
③原子序数= 。
(3)原子序数的定量关系
①同周期,IIA与IIIA族原子序数差可能为 ;
②同族,相邻周期原子序数差:IA~IIA: ;
IIIA~0族: 。如Na与K相差8,Cl与Br相差18。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 ;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气体 。
(2)人体胃液中有胃酸(0.2%~0.4%的盐酸),起杀菌、帮助消化等作用,但胃酸的量过多会返酸或有灼烧感,此时医生建议服用“小苏打片”或“胃舒平”予以治疗。
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 ;
胃溃疡患者需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 。
20.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1)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和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和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
(4)写出D参加化学反应后所得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21.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化学物质在汽车的动力安全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I.
(1)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主要含有、、、等物质。当汽车发生较严重的碰撞时,分解为Na和,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①是助氧剂,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
②的作用为 。
③汽车受到猛烈碰撞时,点火器点火引发迅速分解,生成氢气和金属钠,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关于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B. C.
II.汽车尾气主要为、CO、、NO等物质,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主要在因素之一。
(2)科学家以为催化剂的光热化学循环分解反应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一个新途径,该反应的机理及各分子化学键完全断裂时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数据计算,分解2 mol 需吸收 kJ的能量。
(3)一定条件下,用CO与NO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扩大容器体积 B.升高温度 C.使用合适催化剂 D.移出
(4)为了测定在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浓度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①前4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
②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和1 mol 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下列能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的是 (填序号)。
a.
b.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c.NO的浓度与CO浓度相等
d.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
e.单位时间内断裂1 mol的键,同时生成2 mol的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A错误;
B.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B正确;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C正确;
D.1943年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对我国制碱技术的封锁,为我国的化学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D正确;
选A。
2.D
【分析】Y、Z为金属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相互发生反应,则应为NaOH和Al(OH)3的反应,可知Y为Na,Z为Al,乙为NaOH,丙为Al(OH)3,根据X、Y、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甲、乙、丙、丁之间的反应关系可知:X应为N,甲为HNO3,W可为S或Cl,则丁可能为H2SO4或HClO4。由以上分析可知X为N,Y为Na,Z为Al,W为S或CI,甲为HNO3,乙为NaOH,丙为Al(OH)3,丁为H2SO4或HClO4,根据物质的性质解答本题。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为Na、Z为Al,故其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碱性强弱顺序为NaOH>AI(OH)3,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为氮元素,故其氢化物为NH3,水溶液为氨水,显碱性,故B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a、Al、S(或Cl)3种原子位于同一周期,半径大小顺序是Na>Al>S(或Cl),正确的顺序为Y>Z>W,故C错误;
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若W为S,对应的离子为S2-,水解显碱性,可促进水的电离,故D正确;
故答案:D。
3.B
【详解】由图中周期表可知,R为He,X为N,Y为S,Z为Br。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为氨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硫酸,二者反应生成盐为硫酸铵,故①正确;
②氢硫酸为弱酸,HBr为强酸,则Y、Z的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Y<Z,故②正确;
③溴常温下为液体,具有氧化性,可与铁粉反应生成溴化铁,故③正确;
④Z的原子序数为35,Y的原子序数为16,则Z的原子序数比Y大19,故④正确;
⑤Z在第四周期,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1个第ⅤⅢ族,共含18种元素,故⑤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⑤,要注意第四周期第ⅤⅢ族包含3种元素——铁、钴、镍。
4.C
【详解】A.同主族金属元素,从上往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越强,与水反应越剧烈,则Be与水反应很缓慢,故A错误;
B.自燃与物质稳定性有关,硫化氢较稳定,H2S在空气中不能自燃,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事实可知,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正确;
D.HF可形成氢键,沸点更高,标况下HCl、HBr均为气体, 但HF为液体,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A.H2O2中只含有H-O共价键和O-O共价键,不含有离子键,故A错误;
B.HCl溶于水能电离出H+和Cl﹣,是因为HCl中的H-Cl共价键受到水分子的破坏而断裂,HCl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
C.干冰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体,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没有破坏共价键,故C错误;
D.PCl3分子中含有3个P-Cl键,且P原子上还有一对孤对电子,则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的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6.A
【详解】①K+、S2-、Cl-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核数S2-<Cl-<K+,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半径S2->Cl->K+,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Al3+核外电子层数最小,则半径最小,则有S2->Cl->K+>Al3+,故①正确;
②非金属性:F>Cl>S>P>S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PH3>SiH4,故②正确;
③非金属性:Cl>Br>I>S,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Cl-<Br-<I-<S2-,故③错误;
④非金属性:Cl>S>Se>Te,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Cl2>S>Se>Te,故④正确;
⑤非金属性:S>P>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2SO4>H3PO4>H2CO3,又H2CO3酸性大于HClO,则有酸性:H2SO4>H3PO4>H2CO3>HClO,故⑤错误;
⑥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有O>N、P>Si,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P,所以有非金属性:O>N>P>Si,故⑥正确;
⑦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金属性: Ca故正确的有①②④⑥;
故答案为:A
7.C
【详解】A.由元素周期律可知,从上到下第1列元素(除H外)的单质熔点逐渐降低,而第17列元素的单质熔点逐渐升高,A说法错误;
B.第2列及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不含非金属元素,B说法错误;
C.第3列含锕系和镧系,元素种类最多,第14列含有C元素,有机物的种类最多,C说法正确;
D.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H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Fe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两元素均不在第2列,D说法错误;
答案为C。
8.B
【分析】由分析可知,X为N,Y为F,Z为Na,W为Cl。
【详解】A.主族元素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向右逐渐减小,从上向下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r(Y)B.N位于第VA族,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大,B正确;
C.HF的热稳定性比HCl强,C错误;
D.氢氧化钠的酸性比高氯酸的弱,D错误;
答案选B。
9.A
【详解】A.35Cl-和37Cl-的核电荷数均为17,核外电子总数均为18,其结构示意图均可表示为,故A正确;
B.次氯酸分子中O原子分别与H、Cl原子之间形成1个共用电子对,故HClO的结构式为H-O-Cl,故B错误;
C.HF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
D.质子数为92、中子数为146的U原子的质量数为238,该原子可表示为U,故D错误;
故选A。
10.B
【详解】A.饱和一卤代烃的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减小,密度:CH3CH2CH2Cl<CH3CH2Cl<CH3Cl,选项A错误;
B.非金属性:F>O>N,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大,则热稳定性:HF>H2O>NH3,选项B正确;
C.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HF<HCl<HBr>HI,选项C错误;
D.H2S微溶于水,而HCl和SO2都易溶于水,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1.D
【分析】X、Y、Z、W为原子序数递增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是地球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则Y为O元素。Z为金属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O,其单质与热水反应后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浅红色,则Z为Mg元素。Z、W、Y能形成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知W为+4价,则W为Si元素。X、W为同一主族元素,则X为C元素。
【详解】A.Si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ⅣA族,A正确;
B.组成、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故沸点:,B正确;
C.由于火星气体中富含C元素和O元素,故火星气体中可能含有CO和,C正确;
D.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Mg>Si>C>O,D错误;
故答案为:D。
12.A
【分析】①,②,③。
【详解】A.一氧化氯在中间步骤生成,后又被消耗,为中间产物,A正确;
B.过氧化氯的结构式为:,B错误;
C.整个过程中臭氧最终转化为氧气,不是可逆反应,C错误;
D.过程②中涉及非极性键的生成,D错误;
故选A。
13. C B A D
【详解】1、核素Md的左上角的阿拉伯数字代表的是质量数,故其质量数是258,故选:C。
2、同一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Mg和Si都属于元素周期表第3周期元素,它们原子结构中相同的是电子层数,故选:B。
3、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
1.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比如F2 Cl2 Br2 ...);
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反应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
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故选:A。
4、A. 锂是第2周期ⅠA族元素,最高化合价为+1,故A错误;
B. 锂与钠在同一主族,锂在上面,原子半径比钠的小,故B错误;
C. 单质与水的反应比钠弱,因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故C错误;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钠的弱,故D正确;
故选:D。
14.(1) 离子键和共价键 往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2)
(3)
【详解】(1)①绿矾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亚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硫原子与氧原子之间的共价键,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
②配制含FeSO4的溶液时,FeSO4易被氧化生成三价铁离子,所以应采取的措施是往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答案为:往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2)工业中常用高铁酸钾(K2FeO4)作为高效、多功能的自来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与水反应时,能生成Fe(OH)3胶体吸附杂质净水,同时还产生氧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守恒和电荷守恒,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3)① 由图可知“再生”过程是亚铁离子和氧气、氢离子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的过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为:;
②吸收过程的反应:,再生过程的反应,若要保持脱硫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根据题意可知需要满足下列电子转移关系:,,需要氧气,答案为:;
15. K Mg>Al>C HClO4 NH3+HNO3=NH4NO3 NH3>PH3
【分析】根据周期表中位置,各元素分别为①Na②K③Mg④Al⑤C⑥N⑦P⑧Cl⑨Br⑩Ne。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越向左、向下,元素金属性越强,越向右、向上,元素的非金属越强。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金属性最强的是K;Mg、Al、Si是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C、Si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③④⑤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Mg>Al>Si>C。故答案为:K;Mg>Al>C;
(2)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也就是越靠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由于氟元素无正价,所以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HClO4;
(3)元素⑥的氢化物是NH3,N最外层5个电子,与3个氢形成3个共价键,留下一个孤电子对,电子式为,该氢化物与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故答案为:;NH3+HNO3=NH4NO3;
(4)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N和P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⑥和⑦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H3>PH3。故答案为:NH3>PH3。
16.(1) 常温 2Na+2H2O=2NaOH+H2↑ 常温 缓慢 Mg+2H2OMg(OH)2↓+H2↑ 不能 镁与盐酸 Mg+2H+=Mg2++H2↑ 2Al+6H+=2Al3++3H2↑ Na>Mg>Al
(2) SiH4 PH3 H2S HCl 越来越容易 稳定性增强 Cl>S>P>Si
(3) NaOH Mg(OH)2 Al(OH)3 H4SiO4(或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氧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酸性更强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溶解 AlCl3+3NH3·H2O=Al(OH)3↓+NH4Cl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NaOH=NaAlO2+2H2O 两性氢氧化物
(4) 增强 减小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解析】略
17. 二 VA r(O2-)>r(Mg2+) Mg3N2+6H2O===3Mg(OH)2↓+2NH3↑ 4NH3+6NO5N2+6H2O Cl2+H2OH++Cl-+HClO
【详解】A原子只有1个电子, A为H;元素B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多3,B为N;元素C是海水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C为O;D的单质可在B的单质中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D为Mg;元素E与C形成的化合物EC2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E是Cl。
18. 列序数; 列序数-10;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11,25; 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 下一周期元素种类数;
【详解】列序数与族序数的存在如下关系,当列序数<8,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等于列序数,列序数为8或9或10,为第Ⅷ族,列序数>10,主族和副族的族序数等于列序数-10,三个定量关系: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同周期(左右相邻)第IIA族和第ⅢA族原子序数,如果位于短周期元素,则相差1;如果位于第四周期至第第五周期中,则相差11,因为增加了副族元素:如果位于第六周期或第七周期,则相差25,因为增加了副族元素、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同族,若为第IA、ⅡA族元素:相差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若为第IIIA~0族:相差下一周期元素种类数;故答案为:列序数;列序数-10;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1,25;上一周期元素种类数;下一周期元素种类数;
19. CaCO3+2H+=Ca2++H2O+CO2↑ Ca2++2OH-+CO2=CaCO3↓+H2O HCO3-+H+=H2O+CO2↑ Al(OH)3+3H+=Al3++3H2O
【详解】(1)CaCO3是难溶物,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HCl属于强酸,需要拆写成离子,即CaCO3+2H+=Ca2++CO2↑+H2O;石灰水是澄清的,因此Ca(OH)2需要拆写成离子,检验CO2气体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2OH-+CO2=CaCO3↓+H2O;
(2) ①NaHCO3是强碱弱酸盐,HCO3-不能拆写成离子,用小苏打片(NaHCO3)治疗胃酸过多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
②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难溶于水,不能拆写成离子,因此发生的离子反应式为Al(OH)3+3H+=Al3++3H2O。
20. B C A B D
【分析】本题考查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A为氟原子,B为氟离子,C为氖原子,D为钠原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核外电子排布包括电子层数和每层排布的电子数,核外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氟离子和氖原子,故答案为:B;C ;
(2)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氟原子和氟离子属于同种元素,故答案为:A;B;
(3)钠属于金属元素,故答案为:D;
(4)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变成钠离子,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21.(1) 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 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 A
(2)557
(3)BC
(4) bd
【详解】(1)KClO4是离子化合物,阴离子中含有共价键,其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NaHCO3的作用为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NaN3分解,生成氢气和金属钠,同时释放大量的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A选项;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A。
(2)根据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2CO22CO+O2,反应焓变为△H=1598kJ/mol×2-1072kJ/mol×2+495kJ/mol×1=557kJ/mol,故2molCO2需吸收557kJ热量;
故答案为:557。
(3)A.扩大容器体积,反应物的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
C.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
D.移出CO2,平衡正向移动,但是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
故答案为:BC。
(4)前4s内的NO平均反应速率为v(NO)==2×10-4mol·L-1·s-1,v(N2)=v(NO)=1×10-4mol·L-1·s-1;
a.c(CO):c(NO):c(N2):c(CO2)=2:1:2:2,物质的浓度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和是否平衡没有关系,a错误;
b.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CO,需要消耗1molN2,同时生成1molN2,则N2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
c.NO与CO起始浓度相等,化学计量数相等,则消耗量也星等,NO的浓度与CO浓度一直相等无法判断是否平衡,c错误;
d.反应前后计量数不等,当容器内总压强不再改变,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固定不变,反应平衡,d正确;
e.单位时间内断裂1mol的N≡N键,消耗1molN2,同时消耗2molCO2,生成2mol的C=O键则生成1molCO2,CO2的浓度变小,反应没有达到平衡,e错误;
综上所述bd正确;
故答案为:1×10-4mol·L-1·s-1;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