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测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18 16:5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NH3·H2O B.CO2 C.HNO3 D.CH3CH2OH
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c(H+)=c(OH-) 的溶液 B.pH=7的溶液
C.滴加酚酞试液呈无色的溶液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能使 pH 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中:S2-、SO、S2O、SO
B.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CO、AlO、I-、NH
C.pH=7 的溶液中:Al3+、K+、SO、HCO
D.由水电离出的 c(OH-)=1×10-13 mol/L 的溶液中:Fe2+、NH、ClO-、Cl-
4.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A.制备 B.酸碱滴定 C.收集 D.中和反应热测定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或现象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A.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由4.68变为4.28
B.实验室中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C.与两种溶液可用作泡沬灭火剂
D.与溶液可用作焊接金属时的除锈剂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溶液蚀刻铜制电路板:
B.向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C.向ZnS沉淀中滴加溶液:
D.依据酸性HF强于HClO,可以发生反应:
7.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各装置图对应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实现由硫酸铜溶液制得硫酸铜晶体
B.装置②能用于吸收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通过分解得到
D.装置④b口进气可收集、等气体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度积就是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
B.溶度积常数是不受任何条件影响的常数,简称溶度积
C.可用离子积Qc与溶度积Ksp的比较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
D.所有物质的溶度积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9.下列三组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实验①中生成的沉淀是
B.实验①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C.实验②沉淀中不可能含有
D.实验③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10.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乙醇钠的水溶液呈强碱性 结合的能力强
B 将某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C 向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溶液,溶液变红 氧化性:
D 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是弱碱
A.A B.B C.C D.D
1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歼-20飞机上用到的氮化镓材料属于合金材料
B.“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其中的“火树银花”涉及到焰色试验
C.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D.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但不适用于活泼金属引起的火灾
12.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KCl、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的水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可得
B.a点表示的是AgCl的不饱和溶液
C.向的混合液中滴入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
D.的平衡常数为
13.用石墨作电极电解a浊液,记录如表。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I.a为AgCl II.a为AgI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有黑色固体在阴极附近生成,并沉降在烧杯底部,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澄清透明 两电极均产生气泡,阴极表面附着少量银白色固体,烧杯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棕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中阳极气体可能为Cl2和O2,II中阳极气体为O2
B.I和II中阴极生成气体的方程式均为2H2O+2e—=H2↑+2OH—
C.II中液体变为棕黄色,说明阳极上发生了反应2AgI—2e—=I2+2Ag+
D.两实验阴极现象有差异的原因可能是II中c(Ag+)比I中的小
14.在AgCl悬浊液中滴加KI溶液,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悬浊液中时,上述反应达到平衡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C.反应达平衡时,向悬浊液中滴加几滴浓溶液,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反应达平衡后,加AgCl固体可使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
1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量的Cu和100g98%的硫酸反应,被还原的硫酸为0.5NA
B.25°C时,pH=3的醋酸溶液1L,溶液中含H+的数目小于0.001NA
C.0.1mol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 NA
D.60gSiO2和l2g金刚石中各含有4 NA个Si-O键和C-C键
二、填空题
16.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可有效灭活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是最早用于你用水消毒的物质,主要是利用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灭活病毒。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氯水经光照后酸性增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 。
(2)过氧乙酸、过氧化氢和过氧化钠均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杀菌剂、消毒剂、漂白剂和供氧剂等。7.8g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当它与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3)可用于杀菌、消毒。葡萄酒里含有微量,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的 性。氯水和都有漂白性,有人为了增强漂白效果,将和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为 。
17.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2CO3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用pH试纸测定0.1mol/LNa2CO3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12
2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0.2mol/L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测得溶液pH约为8
4 向0.1mol/L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0.05mol/LHCl,观察不到实验现象
依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向0.1mol/LNa2CO3溶液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用数据与化学符号表示0.1mol/LNaHCO3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等量关系:c(OH-)=c(H+)+c(H2CO3)- ;c(CO)+c(HCO)+c(H2CO3)= 。
(3)实验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3中随CO2的不断通入,溶液中 (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4)实验4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CH3COONa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2)请分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
(3)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常加入 溶液以抑制其水解。
(4)氯化银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Cl 。现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①100 mL蒸馏水中;②100 mL 0.1 mol·L 1盐酸溶液中,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填写序号)。
19.Ⅰ.在室温下,蒸馏水稀释0.01mol/LHA溶液时。
(1)下列呈减小趋势的是_______。
A.水的电离程度 B.
C.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 D.溶液中c(A-) c(HA)的值
Ⅱ.室温下,取pH=2的盐酸和HA溶液各100mL,向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Zn粒,反应过程中两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2)图中表示HA溶液pH变化曲线的是 (填“A”或“B”)。
(3)设盐酸中加入Zn的质量为m1,HA溶液中加入Zn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或“=”)。
III.盐是一类常见的电解质,实验表明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也可能呈酸性和碱性。
(4)CH3COONa、NH4Cl、KNO3的水溶液分别呈 性、 性、 性。
(5)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 。
(6)0.1mol·L-1碳酸钠溶液和0.1mol·L-1碳酸氢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0.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H+)= 2.0×10-7mol/L,则此时溶液中c(OH-)=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0×10-4mol/L,则溶液中c(OH-)= ,此时温度 (填“高于”、“低于”、“等于”)25℃。
21.称量mg产品,用KMnO4溶液氧化,再除去多余的KMnO4(方法略),最后用cmol/L(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只发生反应VO+Fe2++2H+=VO2++Fe3++H2O),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mL,产品中钒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有m、c、V的式子表示)。若实验测得钒的质量分数偏大,则可能的原因 。
A.(NH4)2Fe(SO4)2标准溶液被氧化 B.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22.X、Y、Z、J、Q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Y2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请回答:
(1)Q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元素符号)
(3)元素的非金属性Z Q(填“>”或“<”),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事实有 (填序号)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B.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
C.Z和Q的单质的状态
D.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Q的氢化物与它的低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X与Y可形成分子A,也可形成阳离子B,A、B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恰好相反,写出A的电子式 ;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 B的水溶液不呈中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6)若使A按下列途径完全转化为F:
①F的化学式为 ;
②C→F过程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某学生对草酸进行以下研究:
I.设计如图装置,测定25mL0.1和25mL0.5草酸与高锰酸钾粉末反应的速率(已知本实验中草酸均使用硫酸进行酸化)。请回答:
(1)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按照图装置实验时,分别记录收集11.2mL所用的时间如下。
草酸体积浓度等 收集的体积(标况) 所用时间(s)
1 25mL0.1 11.2mL 80s
2 25mL0.5 11.2mL 60s
3 25mL0.1;一粒黄豆粒大的 11.2mL 15s
①请用以草酸表示的前80s25mL0.1草酸与高锰酸钾粉末反应的速率 。
②浓度大的草酸与高锰酸钾粉末反应生成相同体积所用时间少的原因是 。
③一粒黄豆粒大的的作用是 ;改变了反应的 。
II.
(3)用0.1NaOH溶液滴定20mL0.1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已知的,。
①a、b、c、d点由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是 。
②0.1溶液的一级电离常数是二级电离常数的 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本身能够电离的化合物,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只有少部分电离的是弱电解质,据此判断。
解析:A.NH3 H2O在水中微弱电离:,是弱电解质,A符合;
B.CO2溶于水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部分电离,碳酸属于弱电解质,CO2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
C.HNO3溶于水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C不符合;
D.CH3CH2OH不能自身电离,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
答案选A。
2.A
解析:A.c(H+)=c(OH-),溶液一定呈中性,故A正确;
B.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0-12,pH=6时溶液呈中性,当pH=7时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使酚酞试液呈无色的溶液,常温下溶液呈中性或酸性,故C错误;
D.酸与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的溶液,若是强酸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若是强酸弱碱反应,溶液呈酸性,若是弱酸强碱反应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A。
3.A
解析:A.能使 pH 试纸变深蓝色的溶液为碱性,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S2-、SO、S2O、SO相互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A正确;
B.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若为酸性会和碳酸根离子、AlO反应;若为碱性会和铵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故B错误;
C.pH=7 的溶液中,Al3+和HCO会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由水电离出的 c(OH-)=1×10-13 mol/L 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若为酸性,则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亚铁离子会反应;若为碱性则会和铵根离子反应,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A.用固体生石灰与浓氨水反应,选用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反应,该装置符合,故A正确;
B.强酸滴定弱碱不能用酚酞,应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否则混合溶液温度不均匀,导致测定值不准确,不能测定中和热,故D错误;
故选A。
5.A
解析:A.由pH可知该雨水为酸雨,雨水放置一段时间,pH减小的原因是酸雨中的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并不是盐类水解造成的,故A符合题意;
B.Na2C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呈碱性,玻璃中的成分SiO2在碱性溶液中反应生成硅酸钠,容易使瓶塞粘住瓶口,属于盐类水解的机理,故B不符合题意;
C.Al2(SO4)3水解呈酸性,NaHCO3 水解呈碱性,二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产生CO2,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故C不符合题意;
D.NH4Cl 与ZnCl2都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产生的HCl可以作为除锈剂,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6.C
解析:A.用FeCl3溶液腐蚀铜电路板,离子方程式:2Fe3++Cu═2Fe2++Cu2+,故A错误;
B.在氯化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3NH3 H2O═Al(OH)3↓+3NH,故B错误;
C.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硫化锌白色沉淀变黑色硫化铜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HF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酸性HF强于HClO,根据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HClO和F-不能反应生成HF,故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A.硫酸铜盐溶液蒸干后得到硫酸铜晶体,如果蒸发温度足够高,可能得到氧化铜,故A错误;
B.HCl极易溶于水,不溶于CCl4,水和CCl4不互溶,有缓冲作用,能防止倒吸,故B正确;
C.氯化铵分解后,在试管口化合生成氯化铵,则不能制备氨气,故C错误;
D.密度都大于空气,不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8.C
解析:A.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时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A项错误;
B.溶度积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
C.可用离子积Qc与溶度积Ksp的比较来判断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方向,若Qc>Ksp,则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若Qc<Ksp,则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若Qc=Ksp,则平衡不移动,C项正确;
D.Ca(OH)2的Ks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D项错误;
故选C。
9.A
【分析】实验①碳酸氢钠电离生成碳酸根离子,如满足c(Ba2+)×c()>Ksp(BaCO3),则生成BaCO3沉淀,同时促进NaHCO3的电离,溶液呈酸性增强,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实验②可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同时亚硫酸钠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钡沉淀,实验③亚硫酸不稳定,可被氧化生成硫酸,可生成硫酸钡沉淀,据此分析解题。
解析:A.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①中生成的沉淀是BaCO3,A正确;
B.实验①中生成沉淀,促进NaHCO3的电离,溶液呈酸性增强,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离子方程式为:, B错误;
C.实验②亚硫酸钠被氧化,可生成硫酸钡沉淀,C错误;
D.实验③由于盐酸的酸性强于H2SO3,故BaCl2与H2SO3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A。
10.A
解析:A.乙醇钠的水溶液呈强碱性,可知乙醇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乙醇,则C2H5O-结合H+的能力强,A正确;
B.氯气、过氧化氢等均可氧化KI生成碘,淀粉KI-试纸变蓝,B错误;
C.硝酸可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遇KSCN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氧化性:Fe3+<Ag+,C错误;
D.氨水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只能说明一水合氨电离显碱性,而不能证明一水合氨为弱碱,D错误;
故答案为:A。
11.A
解析:A.氮化镓属于化合物,合金是金属与金属单质或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A错误;
B.焰色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特征性质,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不同,“火树银花”中的焰火颜色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的体现,B正确;
C.维生素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保护食品不被氧化,用作食品抗氧化剂,C正确;
D.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因是可以喷射出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但有些活泼金属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当这些活泼金属引起火灾时不能用其灭火,D正确;
故选A。
12.B
【分析】Ksp(Ag2C2O4)=c2(Ag+)·c(),Ksp(AgCl)=c(Ag+)·c (Cl-),根据点(-5.75,4)和(-2.46,4),可计算得:Ksp(AgCl)=10-5.75×10-4=10-9.75,Ksp (Ag2C2O4)=10-2.46×(10-4)2=10-10.46;
解析:A.由分析可知,Ksp(Ag2C2O4)=10-2.46×(10-4)2=10-10.46,A正确;
B.a点在AgCl所表示的图像下方,c(Ag+)比AgCl溶解平衡曲线上的c(Ag+)大,所以a点表示AgCl的饱和溶液,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阴离子浓度c(Cl-)=c()时,生成AgCl沉淀所需的c(Ag+)小,则向c(Cl-)=c()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C正确;
D.Ag2C2O4(s)+2Cl-(l)2AgCl(s)+(aq)的平衡常数K=,D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碘化银,氯化银悬浊液中银离子浓度大于碘化银悬浊液中银离子浓度,由实验现象可知,I中氯离子和水分子均可能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银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银,II中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水分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少量银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银。
解析:A.由分析可知,I中氯离子和水分子均可能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和氧气,II中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则I中阳极气体可能为氯气和氧气,II中阳极气体为氧气,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I和II中阴极生成气体都为水分子在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II中水分子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反应生成的氧气将碘离子氧化为碘使II中液体变为棕黄色,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碘化银,氯化银悬浊液中银离子浓度大于碘化银悬浊液中银离子浓度,所以I中银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银,II中少量银离子在阴极放电生成银,故D正确;
故选C。
14.C
解析:A.起始浓度未知,溶液中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A项错误;
B.AgCl和AgI是固态物质,,B项错误;
C.向平衡体系中滴加浓溶液时,可与发生反应:,既能减小浓度,又能增大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项正确;
D.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A.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反应就停止了,被还原的硫酸小于0.5NA,A错误;
B.25°C时,pH=3的醋酸溶液则其中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1L溶液中含H+的数目等于0.001NA,B错误;
C.1分子乙烯、1分子乙醇均消耗3分子的氧气,则0.1mol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 NA,C正确;
D.60gSiO2和l2g C(金刚石)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SiO2中1个硅原子形成4个硅氧键,1mol SiO2中含有4 NA个Si-O键,C(金刚石)中平均1个碳原子形成2个碳碳键,1mol C(金刚石)中含有2 NA个C-C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6.(1) Cl2+H2O = H++Cl-+HClO 2HClO2HCl+O2↑
(2)0.1mol 0.1NA
(3)还原 SO2+Cl2+2H2O = 4H+++2Cl-
解析:(1)Cl2溶于水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其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 H++Cl-+HClO;氯水经光照后,次氯酸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2)1molNa2O2含有2molNa+和1mol,7.8gNa2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CO2与Na2O2反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中的氧的价态为-1价,升高到0价,同时又降到-2价,1mol 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转移1mole-,则0.1mol Na2O2与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3)葡萄酒里含有微量SO2,起保鲜、杀菌和抗氧化作用,其中抗氧化作用是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将Cl2和SO2混合使用,结果适得其反,几乎没有漂白效果,原因是氯气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 = H2SO4+2HCl,其离子方程式为SO2+Cl2+2H2O = 4H+++2Cl-。
17.(1) 溶液变红 CO+H2OHCO+OH-
(2)c(CO) c(Na+)或0.1
(3)Na2CO3+CaCl2=CaCO3+2NaCl 减小
(4)CO+H+HCO
解析:(1)
向0.1mol/LNa2CO3溶液滴入酚酞溶液,碳酸根水解CO+H2O HCO+OH ,溶液显碱性,溶液变红;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CO+H2OHCO+OH-;
(2)
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为:c(Na+)=c(CO)+c(HCO)+c(H2CO3);质子守恒为c(OH-)+c(CO)=c(H2CO3)+c(H+),则c(OH-)=c(H2CO3)+c(H+) c(CO);
故答案为c(CO),c(Na+)或0.1;
(3)
分析可知,实验二为氯化钙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3中随CO2的不断通入,酸性逐渐变强,,该数值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减小;
(4)
实验4中没有气泡产生,故此时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反应方程式为H++CO=HCO;
故答案为H++CO=HCO。
18.c(Na+)>c(CH3COO )>c(OH )>c(H+) NH4Cl中的NH发生水解:NH+H2ONH3 H2O+H+,使得溶液中c(H+)>c(OH ),因此氯化铵溶液显酸性 盐酸 ①>②
解析:(1)CH3COONa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CH3COO 与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CH3COOH:CH3COO +H2OCH3COOH+OH ,而使CH3COONa水溶液显碱性,CH3COONa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c(Na+)>c(CH3COO )>c(OH )>c(H+)。答案为:c(Na+)>c(CH3COO )>c(OH )>c(H+);
(2)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电离后的NH与水电离出的OH 结合生成NH3 H2O:NH+H2ONH3 H2O+H+,溶液中c(H+)>c(OH ),因此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答案为:NH4Cl中的NH发生水解:NH+H2ONH3 H2O+H+,使得溶液中c(H+)>c(OH ),因此氯化铵溶液显酸性;
(3)FeCl3属于强酸弱碱盐,Fe3+能发生水解:Fe3++3H2OFe(OH)3+3H+。要抑制FeCl3的水解且不引入新杂质,可以加入盐酸溶液。答案为:盐酸;
(4)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100 mL蒸馏水中,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若将足量氯化银分别放入100mL 0.1 mol·L 1盐酸溶液中,因为同离子效应,氯化银沉淀溶解被抑制,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故充分搅拌后,相同温度下银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①>②;答案为:①>②。
19.(1)BD
(2)B
(3)<
(4)碱 酸 中
(5)Al2O3
(6)c(Na+)> c(HCO)>c(CO)>c(OH-)> c(H+)
解析:(1)蒸馏水稀释0.01mol/LHA溶液时,溶液中c(H+)、c(HA)、c(A-)均减小,氢离子对水电离起抑制作用,c(H+)减小,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A不选;,c(H+)浓度减小,不变,因此减小,故B选;溶液中c(H+)和c(OH-)的乘积等于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Kw,故C不选;c(HA)、c(A-)均减小,则c(A-) c(HA)的值减小,故D选;
故答案为:BD;
(2)pH=2的盐酸和HA溶液,起始pH相等,加锌粒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减小,HA为弱酸会继续电离出氢离子, 因此HA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则反应相同时间,HA对应的pH小,由图可知,B代表HA,故答案为:B;
(3)pH=2的盐酸和HA溶液,盐酸为强酸,HA为弱酸,HA的浓度大于盐酸的浓度,两者体积相同时,HA消耗的锌粒多,故:m1< m2,故答案为:<;
(4)CH3COONa为强碱弱酸,阴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NH4Cl为强酸弱碱盐,阳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KNO3为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故答案为:碱;酸;中;
(5)AlCl3溶液蒸干过程中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灼烧分解为氧化铝,故答案为:Al2O3;
(6)0.1mol·L-1碳酸钠溶液和0.1mol·L-1碳酸氢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因碳酸根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且碳酸根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因此c(HCO)>c(CO),溶液因水解呈碱性:c(OH-)> c(H+),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a+)> c(HCO)>c(CO)>c(OH-)> c(H+),故答案为:c(Na+)> c(HCO)>c(CO)>c(OH-)> c(H+)。
20.2×10 -7 mol/L 8×10 -11 mol/L 高于
【分析】纯水是中性的,H2O H+ +OH-,所以水电离出来的H+和OH-物质的量是一样的,体积是一样的,所以浓度是一样的。
解析:纯水是中性的,在纯水中,c(H + )=c(OH - )=2×10 -7 mol/L ,则该温度下的K w =c(H + )·c(OH -)=(2×10 -7 mol/L ) 2 =4×10 -14 mol2/L2 ,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5.0×10-4mol/L,则c(OH -)= = mol/L =8×10 -11 mol/L,该温度下的K w = 4×10 -14 >1×10 -14 ,所以该温度高于25℃,故答案为2×10 -7 mol/L ;8×10 -11 mol/L ;高于;
【点睛】千万不可用Kw=1×10-14来算的,因为这个是25℃下的离子积常数,题目中的温度不一定是25℃。
21. AB
解析:由反应VO+Fe2++2H+=VO2++Fe3++H2O可得关系式:VO~Fe2+,VO的物质的量与亚铁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n(VO)=n(Fe2+)=cmol/LV10-3L=cV10-3mol,n(V)=n(VO)=cV10-3mol,m(V)=51g/molcV10-3mol=5.1cV10-2g,钒的质量分数为=;
A.(NH4)2Fe(SO4)2标准溶液被氧化,则消耗(NH4)2Fe(SO4)2的体积偏大,会使测定结果偏高,实验测得钒的质量分数偏大,A正确;
B.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大,使测定结果偏高,实验测得钒的质量分数偏大,B正确;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使测定结果偏低,实验测得钒的质量分数偏小,C错误;
答案选AB。
22.第三周期第ⅥA族 Na>S>N>O>H > C 2H2S+SO2=2H2O+3S↓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NH4++H2ONH3·H2O+H+ HNO3 1:2
【分析】元素Z在地壳中含量最高,Z是氧元素;J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J是钠元素;Q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总数比为3:8,原子序数大于J,则Q是硫元素;X能与J形成离子化合物,且J+的半径大于X-的半径,X的原子序数最小,则X是氢元素;Y2是空气主要成分之一,Y是氮元素。
解析:(1)Q是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ⅥA族;
(2)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这五种元素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a>S>N>O>H;
(3)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Z(O)>Q(S);
A.Q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硫化氢被氧气氧化生成硫,可证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A正确;
B.Z与Q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中硫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共用电子对偏向氧元素,可证明O的非金属性强于S,B正确;
C.非金属性强弱与单质的状态无关,C错误;
D.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可以根据Z和Q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证明O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D正确;
答案选C;
(4)Q的氢化物H2S与它的低价氧化物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SO2=2H2O+3S↓;
(5)X与Y可形成分子A,也可形成阳离子B,A、B在水溶液中酸、碱性恰好相反,A是NH3,B是,A的电子式;实验室制备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B的水溶液不呈中性的原因是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H2ONH3·H2O+H+;
(6)①氨气连续和D反应,可知D是氧气,则E是NO,C是NO2,F是HNO3;
②C→F 的反应为3NO2+H2O=2HNO3+NO,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3.(1)
(2)0.125 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增大 作催化剂 活化能
(3)d>c>b>a
解析:(1)草酸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①前80s收集标况下的体积为11.2mL ,其物质的量为,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消耗n(草酸)=0.5n()=0.00025mol,起始草酸的物质的量为n=cV=0.1×25×10-3L=2.5×10-3mol,以草酸表示的反应的速率;
②浓度大的草酸其反应物浓度增大,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也增大,则生成相同体积所用时间少;
③由实验1和3生成相同体积的,实验3所用时间少说明反应速率快,则一粒黄豆粒大的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
(3)①酸或碱抑制水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促进水电离,a、b、c、d点溶质分别为NaHC2O4和H2C2O4、NaHC2O4、NaHC2O4和Na2C2O4、Na2C2O4,且Na2C2O4水解程度大于NaHC2O4,所以水电离程度d>c>b>a,则由水电离出的由大到小的是d>c>b>a;
②已知的,,0.1溶液的一级电离常数为,二级电离常数为,由,是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