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条形统计图一课一练(含答案)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24分)
1.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1格表示4kg,那么12kg用( )格表示。
2.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条形统计图可分为( )和( )。
3.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出两条( )的射线。
4.下面是小芳家上半年的水费和电费缴纳情况统计表。请计算她家平均每月的水费和电费。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每月费用
水费/元 20.5 28.2 22 21.8 28 35.5
电费/元 165 197.5 150.4 126.5 122 168.6
5.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学校社团活动的情况(每个同学都参加并且只能参加一个社团)
(1)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每格代表( )人。
(2)参加( )社团的人数最多,参加( )社团的人数最少。
(3)参加( )社团和( )社团的人数一样多。
(4)四(1)班共有( )名学生。
二、选择题(27分)
6.条形统计图中如果用1格表示20人,那么要表示120人需要画( )格。
A.12 B.7 C.6
7.根据下图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B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这一天空气质量没有污染的城市有2个
C.这一天D城市和F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级不一样,但它们的污染指数很接近
8.根据六(1)班全体同学最喜欢图书情况统计图(如图),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喜欢科技类图书的人最多,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最少
B.六(1)班共有52人
C.虚线所在的位置代表该班同学最喜欢图书人数的平均水平
9.四年2班共有40名学生参加社团,其中有20人参加合唱社团,有10人参加舞蹈社团,剩下10人参加管乐社团,下列选项中能表示四年2班同学参加社团情况的是( )。
A.B.C.
10.小明、小红和小林三人的平均身高是153cm。小明身高是161cm,小红身高是156cm,那么小林的身高( )。
A.大于153cm B.小于153cm C.等于153cm
11.如图的统计图适合统计( )。
A.月月7~10岁连续四年的身高情况
B.5种彩色笔的不同销售情况
C.四个同学的考试得分情况
12.在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纸上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1格(1厘米)表示( )人比较合适。
学校 光华小学 平治小学 培德小学 长志小学
人数 800 600 1200 1400
A.80 B.100 C.200
13.实验小学四(1)班50名同学的身高各不相同,其中最高的是152厘米,最矮的是13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可能是( )厘米。
A.137 B.153 C.145
14.在一个条形统计图里,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60人,用( )厘米长的直条表示300人。
A.10 B.15 C.20
三、判断题(15分)
15.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的数量相等。( )
16.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
17.画条形统计图时,1格表示多少数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
18.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在同一个统计图中,直条长表示数据大,直条短表示数据小。( )
19.学校举行课外书阅读比赛,四(1)班同学平均分得分是95分,四(2)班同学平均得分也是95分,那么四(1)班最高分的同学和四(2)班最高的分的同学,分数可能相同。( )
四、解答题(34分)
20.王兵参加考试,前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英语成绩宣布后,他的平均分下降了2分。王兵的英语考了多少分?
21.2022年4月1日至30日,某市每日发布空气质量的情况记录如下:
日期 污染指数 日期 污染指数 日期 污染指数 日期 污染指数 日期 污染指数 日期 污染指数
1 50 6 140 11 87 16 201 21 56 26 92
2 69 7 305 12 113 17 70 22 65 27 143
3 118 8 71 13 64 18 120 23 49 28 101
4 97 9 50 14 105 19 54 24 50 29 74
5 215 10 45 15 162 20 48 25 56 30 49
(1)根据上面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市2022年4月空气质量日报统计表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大于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天数(天)
(2)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要说呢?
22.几个同学在路口统计半小时,做出了机动车通过辆数的统计表。
机动车 轿车 面包车 客车 货车
辆数/辆 60 30 25 15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
(2)这半小时内通过辆数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什么机动车?
23.下面是实验小学四(1)班同学身高数据统计表:
身高/厘米 120~129 130~139 140~149 150及以上
人数/人 6 18 12 7
(1)根据上面统计表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2)四(l)班同学的身高在( )厘米的人数最多,( )厘米的人数最少。
(3)四(1)班一共有( )名学生。
(4)根据统计图,你还能发现什么?(至少写一条)
我发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3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用总重量除以1格表示的重量,即可计算出表示这些重量的格数,依此计算并填空。
【详解】12÷4=3(格),即12kg用3格表示。
【点睛】熟练掌握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 纵向条形统计图 横向条形统计图
【详解】根据排列方式的不同,条形统计图可分为纵向条形统计图和横向条形统计图。
3.互相垂直
【详解】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再确定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项目。
例如,绘制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贵州特色美食”统计图如下:
4.26;155
【分析】平均数是先用加法求出总数再除以相加的个数即可。
【详解】(20.5+28.2+22+21.8+28+35.5)÷6
=(48.7+22+21.8+28+35.5)÷6
=(92.5+28+35.5)÷6
=156÷6
=26(元)
(165+197.5+150.4+126.5+122+168.6)÷6
=(512.9+126.5+122+168.6)÷6
=930÷6
=155(元)
填表如下: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平均每月费用
水费/元 20.5 28.2 22 21.8 28 35.5 26
电费/元 165 197.5 150.4 126.5 122 168.6 155
【点睛】明确平均数的算法是解决本题关键。
5.(1)3
(2) 舞蹈 科技
(3) 绘画 编程
(4)57
【分析】(1)观察这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可知,每格表示3人。
(2)比较参加各个社团的人数大小解答。
(3)根据条形统计图,找出哪两个社团的人数相等。
(4)将参加各个社团的人数相加求和。
【详解】(1)条形统计图中,纵轴上每格代表3人。
(2)15>12>8>6>4
参加舞蹈社团的人数最多,参加科技社团的人数最少。
(3)参加绘画社团和编程社团的人数一样多。
(4)6+12+15+4+12+8=57(名)
四(1)班共有57名学生。
6.C
【分析】1格表示20人,用120人除以20人计算出需要画的格数;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120÷20=6(格),所以要表示120人需要画6格。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应用。
7.C
【分析】从统计表中,可以知道,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越好,超过了100则为轻度污染,再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D和F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级一个为良,一个为轻度污染,且污染指数很接近。
【详解】A.根据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越好可知,这一天中E城市的空气质量最好。
B.污染指数未超过100的视为没有污染,则没有污染的城市有5个。
C.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D和F城市的空气质量等级一个为良,一个为轻度污染,且污染指数很接近。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从单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解题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仔细。
8.C
【分析】观察统计图可知,文学类低于虚线的位置,故事类和漫画类处于虚线的位置,科技类明显高于虚线的位置,说明喜欢科技类图书的人最多,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最少;将所有人数相加即可求出六(1)班的总人数;用12-10即可求出喜欢漫画类图书的比喜欢文学类图书的多多少人;根据平均数=总人数÷类别数量,用总人数除以4即可求出平均水平。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喜欢科技类图书的人最多,喜欢文学类图书的人最少;原题干说法正确;
B.10+18+12+12=52(人)
六(1)班共有52人;原题干说法正确;
C.52÷4=13(人)
虚线表示12人,说明虚线所在的位置不能代表该班同学最喜欢图书人数的平均水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并且能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9.C
【分析】参加舞蹈社团的人数等于参加管乐社团的人数,表示二者人数的直条长度相等。参加合唱社团的人数是参加舞蹈社团人数的2倍,表示参加合唱社团的人数的直条是表示参加舞蹈社团的人数的直条的2倍。
【详解】A.其中两个直条长度相等,第三个直条长度不是剩余两个直条中的一个直条的2倍,不符合题意;
B.三个直条长度相等,不符合题意;
C.其中两个直条长度相等,第三个直条长度是剩余两个直条中的一个直条的2倍,符合题意;
D.其中两个直条长度相等,第三个直条长度不是剩余两个直条中的一个直条的2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査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条形统计图特点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10.B
【分析】用三人的平均身高乘3,求出三人身高和,再减去小明和小红的身高,求出小林的身高。
【详解】153×3-161-156
=459-161-156
=142(cm)
小林的身高是142cm,小于153cm。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平均数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平均数×份数=总数量。
11.C
【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详解】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可知:
A.月月7~10岁连续四年的身高情况,不合适,因为8岁不能出现最高,到9岁变矮;
B.5种彩色笔的不同销售情况,不合适,因为一共有4个直条;
C.上图的统计图适合统计四个同学的考试得分情况;
D.不同性别的人数情况,不合适,因为性别只有男、女,两条即可以。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2.C
【分析】根据各学校的人数可知:1格代表200人合适,因为光华小学800人,用4格表示;平治小学600人,用3格表示;培德小学1200人,用6格表示;长志小学1400人,用7格表示;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分析可知,在一张长10厘米,宽8厘米的纸上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统计表中的数据,1格(1厘米)表示200人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统计图的特点,应结合数据特点进行解答。
13.C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要小于最高数据,大于最低数据,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他们的平均身高要高于137厘米,矮于152厘米,符合题意的是145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考查了平均数的意义及求解方法。
14.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3厘米的直条表示的人数÷3=1厘米的直条表示的人数,300÷1厘米的直条表示的人数=表示300人需要直条的长度,依此计算并选择
【详解】60÷3=20(人)
300÷20=15(厘米)
用15厘米长的直条表示300人。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单式条形统计的特点,先计算出1厘米的直条表示的人数,是解题的关键。
15.√
【分析】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表示数量的纵轴所分成的格数是相同的,每小格所表示的数量是相等的;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的每一个小格代表的数量相等;原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注意同样长的小格,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所代表的数量可以不同,但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每小格表示的数量多少一定相等。
16.√
【详解】
条形统计图特点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作用是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纸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若收集的数目比较大,可以用一格代表较大的数量;若收集的数目比较小,可以用一格代表较小的数量,据此即可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画条形统计图时,1格表示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确保画出的直条长度适中,并尽量用整格数表示。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明确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及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
【详解】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据,在同一个统计图中,直条长表示数据大,直条短表示数据小。如下图所示:这一年8月,雷阵雨对应的直条短,有2天;多云和晴对应的直条长,分别有9天。
故答案为:√
19.√
【分析】四(1)班同学平均分得分是95分,四(2)班同学平均得分也是95分,说明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同,那么两个班同学最高分的分数也存在相同的可能,据此即可判断即可。
【详解】四(1)班同学平均分得分是95分,四(2)班同学平均得分也是95分,说明两个班的平均分相同,那么四(1)班最高分的同学和四(2)班最高分的同学的分数也存在相同的可能。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意义,表示的是整体水平,可能存在个人成绩相同情况。
20.84分
【分析】根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先求出前四门功课的总分,然后根据平均分下降了2分,求出王兵五门的平均分,然后易得五门功课的总分,用五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四门功课的总分,得到的就是英语成绩。代入数据计算。
【详解】(94-2)×5-94×4
=92×5-94×4
=460-376
=84(分)
答:王兵的英语考了84分。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在于熟记平均数的求法。
21.见详解
【分析】(1)根据记录的情况按污染指数分别数出各自的天数,填表即可;
(2)写出合理意见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填表如下:
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大于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天数(天) 7 12 8 2 1
(2)我想说:我们要爱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提升空气质量。(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是根据提供的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22.(1)见详解
(2)轿车;货车
【分析】(1)把统计表中各种机动车的辆数用直条表示出来,完善统计图。
(2)统计图中,直条最长的半小时内通过的辆数最多,直条最短的半小时内通过的辆数最少。
【详解】(1)
(2)根据统计图可知,这半小时内通过辆数最多的是轿车,最少的是货车。
23.(1)见详解;
(2)130~139;120~129;
(3)43;
(4)见详解
【分析】(1)统计图中1格表示2人,150厘米及以上的有7人,那么应占3格半,据此完成统计图。
(2)比较4个身高范围的人数,根据比较结果填空。
(3)把每个身高范围的人数相加,即可求出四(1)班的总人数。
(4)可以发现130~139厘米比140~149厘米多多少人,用18减12即可解答。
【详解】(1)
(2)18>23>7>6
四(l)班同学的身高在130~139厘米的人数最多,120~129厘米的人数最少。
(3)6+18+12+7
=24+12+7
=36+7
=43(名)
四(1)班一共有43名学生。
(4)18-12=6(人)
答:我能发现身高在130~139厘米的人数比身高在140~149厘米的朵6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