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内心读白,感受戏剧语言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莎士比亚及文艺复兴,《哈姆莱特》的艺术价值。
2.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戏剧的冲突,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
4.文化传承与启示:正确认识复仇的意义,吸收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
教学重点:把握矛盾冲突,品味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主题和哈姆莱特复杂的性格特点。
任务一:读懂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体会其内心的矛盾。
根据文段,补齐下面的句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生存意味着(默默忍受……)
毁灭意味着(挺身反抗……)
睡着了还是死了好?
睡着了意味着(短暂地死去,所有的打击都可以消失)
死了意味着(却还会做不可知的梦)
所以,我们甘于忍受,短暂的睡着,因为:
不能忍受(……)不能负担(……)死亡之后还有不可知的梦。
我的顾虑太多,像个懦夫;我的赤热被遮蔽,宁可选择(生存)而不敢选择(死亡)。
我请求女神替我忏悔,我对于是忍受还是复仇,内心(迟疑、动摇)。
小结:生存即忍受,毁灭即反抗;生存即睡着,毁灭即死了;睡着是短暂的死去,死了是永远的睡着。
任务二:赏析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矛盾。
1、奥菲利娅心中的哈姆莱特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2、哈姆莱特心中的奥菲利娅
贞洁与美丽断绝来往
出家去吧……
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逃不过谗人的诽谤。
你们涂脂抹粉,烟视媚行,淫声浪气,卖弄风骚……
3、结合“前情介绍”,探究哈姆莱特心中奥菲利娅形象的来源。
提示:(王后)
任务三:探究作品的主题,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从文艺复兴角度看
从复仇这件事来看
从爱情的角度来看
从人的觉醒角度看
从人生的困境来看
从道德的角度来看
……
任务四:透过哈姆雷特内心独白的段落看莎士比亚语言的特点
1、丰富而富于形象性。哈姆莱特时而高雅、时而粗俗、时而晦涩难懂的语言,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和他复杂深沉的个性特征。
2、善于运用富有强烈的对比性的语言,来突出人物形象。有正反面形象之间的对比,也有正面同类人物之间的对比。
3、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如哈姆莱特这段著名的独白,就展示了他复仇过程中痛苦的心灵冲撞。
4、莎土比亚语言深沉含蓄,极富于哲理性,对刻画人物独特的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长句、短句相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
总结
《哈姆莱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节选部分主要写国王利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奥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发疯,却被哈姆莱特识破的情节。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与悲痛,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写作特点
1.戏剧冲突的多样性和集中性。
2.巧妙地塑造了人物性格。
3.语言的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