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苏联解体与“俄乌冲突”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1、了解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了解他们改革的成就与局限,能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
3、懂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主义制度的失败。
4、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壹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从一国到多国:
苏 联
蒙古
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①结合地图和课本,说说二战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8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罗马尼亚、南斯拉夫、
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4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蒙古、朝鲜、越南
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成为世界重要政治力量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从一国到多国:
②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何反应?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指出: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苏联模式的推广: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有利于东欧国家克服战后经济困难
但也将各国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背景
目的
成立
影响
经济互助委员会
经济
政治
社会主义壮大
成立“情报局”,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全方位改造。
③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实质: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苏联模式的推广:
政治
经济
军事
马歇尔计划(1948)
北约组织(1949)
杜鲁门主义(1947年)
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
经互会(1949)
华约组织(1955)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
壹·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4.中苏关系的发展:
1949.10.1
1950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10.3
1949.12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
中苏建交
毛泽东访问苏联
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高潮。
在中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156个项目。
贰
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1.背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斯大林模式
单一公有制
以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排斥市场
指令性计划
斯大林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改革迫在眉睫。
1953年3月,莫斯科举行
斯大林哀悼仪式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把苏联改病了
把苏联改残了
把苏联改没了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2.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1953——1964)
赫鲁晓夫1953年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4年访华。在位期间他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1964年下台。
赫鲁晓夫(1894-1971年)
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着手经济改革
时间
内容 政治
经济
结果 1956年-1964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取得一定成效,但依旧以失败告终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2.赫鲁晓夫改革:
很多赫鲁晓夫的照片里都有玉米
玉米哥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失败的原因: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存在严重偏差,且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3.勃列日涅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代(1964-1982)
勃列日涅夫(1906-1982年)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核武器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超级强国。 执政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苏联经济陷于停滞。1982年因心脏病去逝。
重心:重工业
时间
内容
结果
评价
①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改革仍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1964年-1982年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3.勃列日涅夫改革:
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战舰 1968 360 320
1978 172 240
失败原因: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又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把研究重心放在军事方面,致使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4.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苏联最后一任总书记、总统。推动苏联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多项领域体制改革。1990年10月15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1931年出生)
戈尔巴乔夫时代(1985-1991)
时间
内容 经济
政治
结果
评价
1985年-1991年
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加剧。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推行私有化。但总体效果不佳。
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揭露苏联共产党历史的阴暗面)和“政治多元化”。
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特点:先经济,后政治
贰·苏联的改革与发展
影响:1、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
2、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戈尔巴乔夫及其同伙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吴恩远《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
“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4.戈尔巴乔夫改革:
叁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的概况:
看视频,了解东欧剧变的过程,回答问题:
1.巨变从哪年开始?
2.东欧巨变国家有几个?
3.巨变的实质是什么?
1989年
8个国家
社会制度由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的表现:
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经济
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公有制为主体
私有化市场经济
政治
变成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3.东欧剧变的原因:
东欧国家为什么会发生剧变呢?
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世界知识》
根据材料,说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
外部原因: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
“和平演变”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技术交流、文化交往等方式影响社会主义国家人们的心理、行为方式,进而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国家运行变成资本主义式的,从而在不动声色中消灭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
1991年3月10日,成千上万的抗议者聚集在克里姆林宫旁边的马涅日广场,要求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他的同事共产党人放弃权力。
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叶利钦趁机上位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代表俄罗斯的三色旗升起,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冷战结束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4.苏联解体:
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8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3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决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1日,除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格鲁吉亚外,苏联其他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成立独联体及苏联停止存在。
叁·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⒈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
4.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
5.苏联解体的原因:
6.苏联解体的启示:
课堂小结
苏联改革的背景:苏联模式弊端展现
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冲击苏联模式,未根本解决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使苏联局势加剧恶化
苏联解体: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东欧、亚洲、拉美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东欧国家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新中国成立增强社会主义力量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东欧的推广:强制性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随堂训练
1.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 (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 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
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改革总体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制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社会发展
B.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终止新经济政策
C.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缓慢
D.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D
A
随堂训练
3.东欧剧变实质上是指东欧各国( )
A.生活水平的根本变化 B.对外政策的根本变化
C.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D.文化传统的根本变化
4.下列有关苏联的历史表述有误的是( )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政治改革使苏联权力更加集中 ②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③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④苏联解体说明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失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