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单选题
1.(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河水 C.澄清的石灰水 D.冰水混合物
2.(2023上·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红色的葡萄酒 B.无色的“84”消毒液
C.淡蓝色的液氧 D.红色的的铁锈
3.(2023上·山东威海·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做法会直接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是
A.废旧电池就地填埋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C.作物秸秆露天焚烧 D.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卡车上路行驶
4.(2023上·山东日照·九年级日照港中学校联考期末)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能产生温室效应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臭氧(O3)属于稀有气体,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能产生温室效应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5.(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白光,瓶壁出现小液滴
B.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6.(2023上·山东枣庄·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7.(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一火箭发射——可燃性
B.氦气一填充气球——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
C.氮气一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稀有气体一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8.(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足量),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烧杯内的水被吸入集气瓶中,吸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用木炭代替红磷实验,也能得到相同结论
C.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难溶于水
9.(2023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末)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木材燃烧
C.陶瓷烧制 D.面包发霉
10.(2022·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下列生活现象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的是
A.水果腐烂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
C.木炭燃烧 D.动植物呼吸
11.(2023上·山东聊城·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12.(2021上·山东济南·九年级统考期中)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性质
13.(2023上·山东济宁·九年级统考期末)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
A.蜡烛熔化 B.铁锅生锈
C.河水结冰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4.(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校考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验满氧气
C.称量氧化钠固体 D.检查装置气密性
15.(2023上·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沸点比氮气低
B.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电能,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出氢气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
二、填空题
16.(2023上·山东滨州·九年级统考期末)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1)充入食品保鲜袋内用于食品保护的气体是 。
(2)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红色固体 。
(3)常用于制造霓虹灯的一类气体总称为 。
(4)写出一种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 。
17.(2022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中)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是“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成分有什么不同”时的一组实验, (填“呼入空气”或“呼出气体”)小木条先熄灭,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
(2)实验B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3)实验C所示装置取用固体时,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18.(2022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中)如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丁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或“丁”)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通过 途径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
三、实验题
19.(2023上·山东临沂·九年级统考期末)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通常情况下,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且水溶液呈酸性。实验室里用亚硫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反应制取SO2,实验室制取一瓶S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20.(2022上·山东菏泽·九年级校考期末)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 。
(2)写出用装置B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收集较纯净O2,最好选择装置 来收集。
(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化学式为C2H2),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出的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图中1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如图2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进入。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纯净的空气中也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河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葡萄酒是由水、酒精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液氧是液态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C符合题意;
D、铁锈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A
【详解】A、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就地填埋会直接造成重金属土壤污染,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C、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烟尘,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尾气排放不达标的卡车上路行驶,排放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D
【详解】A、SO2不是空气的成分,A错误;
B、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B错误;
C、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气等气体的总称,所以臭氧(O3)不属于稀有气体,C错误;
D、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蜡烛在盛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产生白光,瓶壁出现小水珠,故选项说法正确;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雾是液态的小液滴形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6.A
【详解】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这个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故C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若不点燃,不会剧烈燃烧,故D错误。
故选A。
7.A
【详解】A、氧气用于发射火箭,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而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A说法错误;
B、氦气用于填充气球,利用了氦气密度小,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故B说法正确;
C、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于食品防腐,故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因此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霓虹灯,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8.B
【详解】A、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中,且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则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气体能弥补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则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该选项说法错误;
C、该实验需要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实验前,应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
D、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上升一定高度后就不再升高,则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难溶于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9.A
【详解】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B、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 陶瓷烧制是泥土高温时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面包发霉属于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B
【详解】A、水果腐烂是因为发生了缓慢氧化,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B、酥脆饼干久置变软,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与氧气无关,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是木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了反应,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D、动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与氧气有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A、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空气质量日报中所列的空气污染指数越高,说明空气中的污染物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2.B
【详解】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所以洁净的空气是混合物。A不正确;
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B正确;
C、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C不正确;
D、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3.B
【详解】A、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锅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河水结冰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根据以上分析,选项A、C、D属于物理变化,B选项属于化学变化,变化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变化不同于其它三个的是B。
故选B。
14.D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而不能伸入试管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B、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而不是伸入瓶中,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D、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该选项操作正确。
故选D。
15.A
【详解】A、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制取氢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成本太高,应该寻找更好的方法使水分解出氢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D、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滥用化肥和农药,都会导致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1)氮气
(2)氧化汞
(3)稀有气体
(4)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详解】(1)充入食品保鲜袋内用于食品保护的气体是氮气,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2)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红色固体是氧化汞,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单质和氧气。
(3)常用于制造霓虹灯的一类气体总称为稀有气体,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颜色的光。
(4)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有二氧化硫或一氧化碳或二氧化氮等。
17.(1) 呼出气体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低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
(2)氧气的浓度
(3)试管破损
【详解】(1)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因此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
(2)由于木炭在纯氧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不剧烈这说明氧气的浓度影响着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3)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固体放入试管后缓慢直立试管,如图所示,会落到试管底使试管破损。
18.(1)乙
(2)丙
【详解】(1)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均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为常温,且生成物只有水和氧气,则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可将它们进行分离,故丙途径获得氧气是物理变化。
19.(1)长颈漏斗
(2) 防止在试管口生成的冷凝水倒流人试管,造成试管炸裂
(3)D
【详解】(1)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KMnO4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在试管口生成的冷凝水倒流入试管,造成试管炸裂,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硫,故实验室制取一瓶SO2选择的收集装置是D。
20.(1)集气瓶
(2) 2HCl+CaCO3=CaCl2+H2O+CO2↑ D
(3) A b
【详解】解:(1)②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
(2)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氧气不易溶于水,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较为纯净;
(3)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因此选择A为发生装置,乙炔难溶于水,且先在顶部聚集,所以从短口b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