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18 17:54: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三、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五、教学准备:
《高山流水》《秋风词》乐曲,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学生凝神静听。
2、教师导入新课:这曲《高山流水》是我国最著名的古曲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伯牙鼓琴》,去了解一下有关这首曲子背后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
3、题目中的“鼓”字是什么意思?
4、介绍《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重要的巨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此书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设计意图: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欣赏名曲的同时,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做铺垫。
(2)初读课文 把握节奏
1、文言文朗读时要讲究节奏,出示文章节奏,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尤其是文言文。小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更应该引导学生在仿佛朗读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语感,这也是为后面的积累背诵做准备。在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教师进行范读,帮助学生体会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
(3)疏通内容 咬文嚼字
1、授之以渔:文言文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有所不同,要想读懂文言文,可以借助哪些方法?
2、先自己借助书下注释了解每一句话的大概意思,再与你的伙伴进行交流。
3、指名展示交流成果。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借助书下注释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同时不能忽略关键的文言知识,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文言现象,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4)深入研读 体悟知音
1、出示最后一句: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那么为什么只有子期是伯牙的知音呢?(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引读:当伯牙志在高山时,钟子期会说(生齐读);当伯牙志在流水时,钟子期会说(生齐读)。
4、分别出示山水图,教师扮演伯牙,随机挑选学生扮演子期,进行配合读。
5、无论伯牙想到什么,通过他的音乐,钟子期都能知道,那么除了高山流水,伯牙还可能想到什么呢?
学生仿写:
志在清风,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清风。”
志在明月,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明月。”
志在____,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乎若____。”
6、……
7、为什么文中只提到了“高山”“流水”,却没有提到我们刚才说的那些景物呢?
出示甲骨文中“志”的写法。“志”的本意是心所去往的地方。伯牙和子期的心去到了高山之上,去到了流水之中。我国古人常常借高山流水来抒发自己的志向。(出示李白、杜甫的诗句)
那么,“巍巍乎若太山”道出了他们二人怎样的志向呢?(坚定)
“汤汤乎若流水”道出了二人怎样的胸怀呢?(宽广)
8、现在你对“知音”有了什么更深层的理解了吗?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环节中,我紧紧抓住“知音”二字,引导学生通过找出相关语句,仿佛朗读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再针对“志”的本意,借助古人的诗句加深对“知音”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知音不只是理解自己的人,更是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
(5)融入情感 理解“绝弦”
1、伯牙与子期的感情至深,但是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破琴绝弦”这样极端的方法呢?这里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资料,读一读,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出示资料)
学生自由回答,抒发感想。
2、教师再次引读课文二、三句,学生配合。
当伯牙志在高山时,只有钟子期会说……
当伯牙志在流水时,也只有钟子期会说……
所以子期死,伯牙将这种满心的悲痛化作了课题中的一个字:绝
痛失知音的伯牙再次弹奏古琴时,当他志在高山,再也没有钟子期说……;当他志在流水时,再也没有钟子期说……
3、山河依旧,物是人非。面对子期的墓碑,伯牙思绪万千,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我们一起读读。(出示诗歌,播放音乐,师生齐读)
4、出示最后一句话,生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通过引读,渲染情感,通过借助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加深对伯牙子期这种知音之情的理解,再将这种情感融入到反复朗读二、三句中。以共同朗读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的诗作,在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将学生的情感引入高潮,从而理解伯牙“绝弦”这一极端的举动。
(6)拓展延伸 凝缩经典
1、伯牙与子期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这个故事一直没有被人们遗忘。
2、出示汉、魏晋、唐、宋、明、现代诗人有关于伯牙子期故事的诗句,学生欣赏。
3、如今,人们用“高山流水”来形容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是以语文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扩大阅读积累量,引发学生阅读和探索兴趣。这里通过出示各朝代相关诗句,在拓展延伸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伯牙子期这一典故的认识,同时积累下“高山流水”这一成语。
(7)熟读成诵 当堂积累
1、师生,男女生分饰伯牙、子期,共同朗读全文。
2、分别去掉一角色的内容,学生尝试背诵。
3、学生配乐齐背。
设计意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前期,对文本的体会已经比较深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完成背诵任务,让学生有所收获,同时减轻了学生课下的负担,提高了课堂实效。
(8)布置作业
1、强化背诵
2、完成本科练习册
7、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破琴绝弦为知音
高山流水千秋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