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认识时间》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认识之间》单元是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一学段“时间在哪里”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分、秒,结合生活经验体会并述说时间的长短,了解时间的意义,懂得遵守时间。”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认识时、分、秒,能说出钟表上的时间;了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时间的长短;能将生活中的事件与时间建立联系,感悟时间与过程之间的关系;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懂得遵守时间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知识之前,学生在一年级已经认识了钟面和整时,为本单元学习认识几时几分、几时半和学会合理地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做足了知识准备,并为后面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例1主要认识时间单位“分”,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例2主要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例3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认知情况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辨认钟表上的整时。在生活中都有挂钟或钟表,学生在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需要从钟表上认识时间,所以“时间”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不同的学对认识时间的情况也是各不一样,所以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知。
二、单元目标拟定
1.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3.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认识时和分的关系,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程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常见的时间单位的量,掌握基本时间知识和技能。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学会思考,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体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的编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借助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素材认识时间。
例1从上课情境引入“分”的学习,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知道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
例2通过从4时开始数,让学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
例3运两人的谈话情境,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教材借助“拨一拨”的活动,并结合时针和分针转动范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1时= 60分”。
(3)注重引导学生在问情境中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7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综合与实践 认识时间 认识分 1
解决问题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7.1《认识分》 目标: 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知道1时=60分。根据钟面上的刻度,能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 任务一:认识分,知道分与时之间的关系 → 任务二:读写时间 → 1.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拨一拨两个学习活动,知道了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理解时分之间的关系,即1时=60分。 2.让学生通过数一数认识钟表上的时间,学会了电子计时法的书写格式。
7.2《解决问题》 目标: 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任务一:知道了什么? → 任务二:怎样解答? → 任务三:解答正确吗? → 1.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交流,理解题意。 2. 让学生结合获取的数学信息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3.让学生将结果带入具体的情景检验,体验结果的合理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思考,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2.学习内容分析:例3主要教学利用排除法找出合适时间,这是教材中新增的内容,教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数学思考,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乐趣。学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时间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合理推测事件发生的时间。
2.难点:学会用排除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1)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 观察下面的时间,说说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导入新课 师:在这些时间里大家平时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师:看来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时间观念,都很会安排时间。小明和他的好朋友小林在星期天也有他们的时间安排,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通过复习旧知,不仅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 通过交流,不仅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积极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师:读一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独自阅读,然后回答。学生1:小明做完作业要去踢球。学生2:小明和他的朋友10:30还要去看木偶剧。学生3:小明和他的朋友7:15在锻炼身体。学生4:小明9:00做完作业了。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要从7:45、9:15、10:50这3个时间中找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时间。师: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就是能够去踢球的时间。师:请将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小明7:15在锻炼身体,9:00做完作业后要去踢球,10:30要和朋友一起去看木偶剧,要求找出钟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时间。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为后面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怎样解答?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先排出3个事件时间的先后顺序。做完作业9:00,踢球9:15,看木偶剧10:30。师:在这三个时间中找一找,想一想哪些不可能,哪些有可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1:小明9:00 做完作业,所以7:45在做完作业之前是不可能去踢球的。学生2:小明10:30要去看木偶剧,踢球的时间肯定不是10:50,只能是9:15。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让学生结合获取的数学信息学会找出合适时间的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排除法。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三:解答正确吗?师:大家选择的答案正确吗?想想怎么检验?与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独自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师:谁来说说?生:我先将时间和他所做的事对应起来,再回到情境图中看看是否合理。小明9:00做完作业,10:30要去看木偶剧,踢球的时间肯定是在写作业后,看木偶剧前,9:15在9:00之后,在10:30之前,正确。师:推算时间可以先按时间先后顺序理顺事件,然后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合适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做事情的时间来思考,可以先把不可能的时间去掉,剩下的就是有可能的,最后检验时间是否能对应。 让学生将结果带入具体的情景检验,体验结果的合理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情况,观察同学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迁移运用 任务四:课堂练习基础题:1.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连一连。 2.小敏和爸爸8: 30去超市,然后去奶奶家,她10: 00还要去学舞蹈。小敏可能在什么时间去奶奶家 ( )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有效应用。 分层挑选学生的作答,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效果,收集本节课学生知识吸收的反馈信息。
提高题:3.下面是阳阳周日的活动时间安排表。阳阳吃过饭准备去看电影。阳阳看电影的时间可能是( )。
拓展题 4.圈出去少年宫的时间。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必做题:1.果果8: 25吃过早餐后,先去图书馆看书,然后9: 50学钢琴。果果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可能是( )。2.根据华华的活动时间表,把时间和相对应的活动连起来。选做题:1.华华可能在哪个时间放风筝 把它圈出来。2.王芳的活动时间表。【综合实践类作业】 记录自己的一天,说说什么时间干什么?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