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鄂教版2.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上鄂教版2.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3 13:4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 课 环 节——地位和作用 课文是 初中语文鄂教版九上第二单元9课。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作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本课的学习是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词,为理解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的文化遗产,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由于阅历和年代的差异,对作者的情感及人生态度的理解有些难度。优势:学生情况不足优势 九年级学生对文言的语感有所增强,文言字词也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诗词赏析有了一定的基础。
积累文言字词,会背默这首词。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
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赏析、体会
作者情感 的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通过朗读、鉴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朗读法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合作活动
提高交流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朗读成诵课前预习说教具多媒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读配乐 教学流程 有一位词人,他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与朋友一起漫步于庭院,月亮空明澄澈,洒在地上,洒在两个不眠人身上,更洒在这位词人的心里,他的心变得明亮,为自己有这样的闲情雅致而喜悦。他就是------苏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脍炙人口的中秋咏月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板书题目作者) 环节一:新知导入(1分钟)环节二:课堂互动探究1一读课文:
字正腔圆,
读准字音;
有板有眼,
读对节奏。
(5分钟)
3三读课文:
有情有味,
读透词境。
(目标二)
(15分钟)2二读课文:
?咬文嚼字,
读懂词意。
(目标一)
(10分钟) 一读课文: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有板有眼,读对节奏。(目标一) 这个环节以检测预习的方式抽查,学生读,学生评,老师总结,最后齐读,为背诵该词奠定基础。
二读课文:?咬文嚼字,读懂词意。 (目标一) 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辅助以小组合作来解决字词句的释义。文言文词语积累是本科的重点,所以要求全员参与,全员过关 ,由此老师检测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任意抽查,对的给小组加分。最后点评,重点表扬合作效果好的小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荣誉感,又避免了有的同学不参与或者参与无效的情况。
三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 (目标二) 一)词前小序的作用?
二)读上片,思考问题。
1、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2、“又恐”、“不胜” 可以看出作者什么 心理?
3、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更热爱人间生活?
总结上片:月下饮酒??矛盾--喜爱人间(板书)
三)读下片,思考问题。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
2、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3、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总结下片:对月怀人??感伤离别??祝福??积极?旷达?乐观(板书)
三读课文:有情有味,读透词境。 (目标二) 这个环节重在培养学生通过抓诗词中的关键词句来赏读诗词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允许出现差异,所以这个环节采用自主探究,班上交流的方式进行。最后达成共识。
因为阅历和时间的 差异,学生理解本文作者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态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探讨过程中适时加入写作背景,帮助学生解其意,感其情。突破难点。
环节三:课堂小结畅所欲言谈收获点击此处添加标题Text 11、有关“月”的诗歌
2、联系《记承天寺夜游》说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我们的学习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启发?
环节四:拓展延伸(目标三)(10分钟)环节五:新知巩固(目标一二三)当堂检测:1、字词句释义
2、情境默写
我我以以我心读苏轼配乐朗诵:我以我心读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阙??月下饮酒??矛盾徘徊--喜爱人间下阙??对月怀人??感伤离别--发出祝愿积极 ?旷达 ?乐观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 授课结束后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学生 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2、课堂环节的设置,时间的把握情况。
3、学生的课堂情绪和参与情况。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