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鄂教版2.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九年级上鄂教版2.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湖北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13 13: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水调歌头苏轼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三苏”“唐宋八大家”“宋四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与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均为北宋著名书画家,
写作背景: 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清朝词评家胡仔:“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苕溪渔隐丛话》 学习目标:
1、了解赏析诗词的三条基本途径。
2、反复诵读,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3、感受词人月下情怀,学习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赏析诗词三途径: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
与环境对话。 与文本对话 :
感知内容,
品味语言 诵读诗词的要求1、速度要慢,边读边体味,使作
品中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2、要有节奏,韵脚读出延长音。
3、饱含感情,波澜起伏。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阕:写景--望月;下阕:抒情--怀人。 讨论理解质疑一、读上片,回答问题。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讨论理解质疑二、读上片,回答问题。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内心矛盾?讨论理解质疑三、读下片,回答问题。 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人是谁?为何无眠?是作者苏轼。讨论理解质疑四、读下片,回答问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本词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归纳小结:上阕:望月(写景)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想象:明月宫阙琼楼玉宇中考演练,理解填空。
1、词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 。
2、隐含了作者弃绝人间,另觅家园的心曲: 。
3、暗示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 弃绝的复杂心情:
        ,    。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6、表明夜深而离情正浓:
, , 。
5、顾影而舞,不如身在人间句子:
      ,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4、表现地位、业绩超出常人时寂寞孤独的心声: 。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   ,    。
8、下片中含有人生哲理句:    ,
        ,     。
9、此事古难全“此事”指      ,
       。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10、道尽千载离人心愿,在美好想象中得到人生慰藉的语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蜕变而来的句子: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11、诗中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 调 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与作者对话:
展开想象,
领会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浣溪纱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小学已学过的篇目
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自题金山画像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

嘉佑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死于常州。 中秋佳节,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站在东坡大师面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团圆节,与亲人多年不见,思念之情、思念之苦可想而知。你能从失意、孤独中走出,积极乐观,心胸开阔,你是好样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衷心地祝愿你和你弟弟能早日团圆!与环境对话 :拓宽视野,
加深体验。 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月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李白《床前明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白《月下独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思 乡怀 人孤 寂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安 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 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赏析方法:衷心祝愿天下苍生一世平安苏子吟啸图永远的明月,
永远的苏东坡!作业布置一、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二、积累更多苏轼的诗词。
三、以《我心中的苏轼》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