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济南的冬天 说课的内容1. 说教材
2. 说目标
3. 说教法与学法
4.说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教学的主题是“多彩四季”。单元教学目标是:领略自然景物的美,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写作极具个性,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和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之前学生已在《春》的学习中了解了这类文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喜欢读这类景物描写文章,特别喜欢欣赏直观画面,也能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段,从词语运用的准确、生动及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但还不能较好地观察景物特点并把它描绘出来。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本文写景顺序,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精彩语段。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在感受文中优美景色的同时,陶冶情操,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观察、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领会、学习课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分析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问题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抓住“宝地”一词,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3、直观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扩大了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学法指导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第一课时,主要指导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合作,讨论交流;第二课时主要指导学生先独立品味,然后小组结合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观察、描绘景物。教学设想 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处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初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通过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品析优美、精彩的语言并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学习课文写景的方法,简要描绘家乡之景。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设计说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的导入要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我先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济南春夏秋三季的风景图片,再提问学生济南的冬天该是什么模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导入新课: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名作《济南的冬天》,一起追随老舍的脚步领略一下济南冬天的风光。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2、文题背景 本文的写作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字词音形义济南(j?)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教学过程(二)朗读、欣赏
1、播放济南冬景图片,配合录音朗读。
设计说明: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济南的冬天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坪上冒着点热气。……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教学过程(二)朗读、欣赏
2、指导朗读方法。
问题:济南的冬天美吗?这篇文章写得美吗? 这么美的文章应该怎样读呢?
总结朗读要求:要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教学过程(二)朗读、欣赏
3、自由朗读,读出济南冬天的美。
设计说明:文章适宜朗读,但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读。交给方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读,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三)围绕重点词“宝地”进行品读:
1、冬天的济南真是美啊!作者在第一段就忍不住称赞它是个——宝地。引导学生找到文中这句话读一读,读出赞美之情。
2、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宝地”?找出来,读一读,每人说一处,轮流进行。可单个读,也可根据情况小组读、男生读或女生读、齐读等。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句子(比如“慈善”、“秀气”等),进行品读,指导学生读出对济南的热爱、赞美之情。教学过程(三)围绕重点词“宝地”进行品读:
设计说明: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因此指导学生围绕主题,筛选有效信息并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之美,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教学过程(四)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1、 说济南是个宝地,是因为这里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大不相同。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呢?你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吗 ?……“温晴”是什么意思?
2、课文紧扣“温晴”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以上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各组代表回答,并适时依次板书)
教学过程(四)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设计说明: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学会合作。上面两题,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难度,需要合作讨论。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教学过程(五)课堂反馈:
1、学生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学生发言,点评学生课堂表现,以鼓励为主。
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会总结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积累知识。教师对学生发言的总结,也是对教学的总结反馈;教师点评学生课堂表现,可以促使学生用心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六)布置作业:
1、假设要给一个从没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美丽的冬天,参照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几个精彩的片断?
2、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想想为什么写得好?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哪儿?
3、课外阅读老舍《济南的秋天》,比较一下与《济南的冬天》的异同。
设计说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拓展。此作业设计,第一题是对本节教学的巩固和拓展,第二题则是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第三题是拓展阅读,目的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是对课堂学习的延伸。板书设计 与北平比——无风声
济 对比 与伦敦比——无重雾 温晴
南 与热带比——无毒日
的
冬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天 老 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舍 城外远山——淡雅
水:暖、清、绿谢谢您的倾听!